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封斌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417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配电箱体,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使用时,拉动第一把手将第一板体拉出第二滑槽,并转动第一板体使其一侧与地面贴合,利用第一板体将配电箱体搬移至底板上,其中第一板体上的转轮可减少电箱在第一板体上移动的摩擦力,并搭配万向轮,使得本装置便于配电箱体的搬运和运输,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调整滑动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使得第二壳体上的两个第二板体贴合电箱两侧,并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二板体中的第三螺纹孔之间进行连接紧固完成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为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10074520U公开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其通过箱体本体两侧分别设置的一个调节部件,每个调节部件上的两个钩环能够将其与吊车的吊钩配合,实现能够通过吊车带动配电箱的整体移动,其中,通过连接支架与箱体本体侧壁上的第二凹槽体滑动配合,能够实现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进行调节位于连接支架上的两个钩环高度,防止箱体本体高度过高,需要人员爬至箱体本体的顶部将两个钩环与吊车的吊钩相配合带来的安全隐患发生,从而提高了整体实用性能;然而其装置还存在一定问题,配电箱的搬运移动过程中,吊装的搬运移动较为少见,通常为地面运输,导致其装置在地面运输中较为困难,同时现有的移动搬运的机构在装载配电箱时需要较多人力去进行抬升并移动配电箱放置在移动搬运机构上,对配电箱的固定和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配电箱体,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四个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二板体,两个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另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另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两个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等距排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底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壁均等距排列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两个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壁。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把手。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均粘接有阻尼垫。(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一、本装置使用时,拉动第一把手将第一板体拉出第二滑槽,并转动第一板体使其一侧与地面贴合,利用第一板体将电箱搬移至底板上,其中第一板体上的转轮可减少配电箱体在第一板体上移动的摩擦力,并搭配底板底部的万向轮,使得本装置便于配电箱体的搬运和运输。二、同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调整滑动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使得第二壳体上的两个第二板体贴合电箱两侧,并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二板体中的第三螺纹孔之间进行连接紧固完成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底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板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把手;2、第一螺纹孔;3、转轮;4、第一板体;5、第一U形板;6、第一管体;7、第一滑槽;8、底板;9、第二管体;10、万向轮;11、第一限位板;12、第一壳体;13、第二U形板;14、第二把手;15、配电箱体;16、第一螺栓;17、第二板体;18、第二螺纹孔;19、第二螺栓;20、第二滑槽;21、第二限位板;22、第二壳体;23、第三螺纹孔;24、第三螺栓;25、阻尼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底板8,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配电箱体15,底板8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0,底板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两个第一滑槽7的内侧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22,四个第二壳体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13,两个第二U形板13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二板体17,两个第二板体17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3,另两个第二U形板13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24,两个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9,另两个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6,两个第一管体6的外侧壁均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二管体9的内侧壁,底板8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第二滑槽2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U形板5,第一U形板5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一板体4,第一板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第一板体4的上表面等距排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3。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板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1,第一U形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21;第一限位板11可对两个第二壳体22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第二限位板21可对第一U形板5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制。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板体4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底板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9;通过第二螺栓19与第一螺纹孔2之间进行紧固可固定第一板体4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第一管体6的外侧壁均等距排列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8,两个第二管体9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栓16,两个第一螺栓16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18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螺栓16和第二螺纹孔18之间进行紧固可将第一管体6和第二管体9的位置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底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2,第一壳体12的顶部焊接有第二把手14;第一壳体12和第二把手14可便于操作人员用手扶持推动本装置。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第二管体9的一端均粘接有阻尼垫25;阻尼垫25可在第二管体9和其中一个第二壳体22之间提供缓冲,避免第二管体9移动而直接碰触其中一个第二壳体22。综上所述,该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在使用时,首先可通过拉动第一把手1将第一U形板5和第一板体4拉出第二滑槽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配电箱体(15),所述底板(8)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0),所述底板(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侧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22),四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13),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13)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二板体(17),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7)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3),另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13)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24),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9),另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6),两个所述第一管体(6)的外侧壁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管体(9)的内侧壁,所述底板(8)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U形板(5),所述第一U形板(5)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一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板体(4)的上表面等距排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底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的上表面设有配电箱体(15),所述底板(8)的下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万向轮(10),所述底板(8)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7),两个所述第一滑槽(7)的内侧壁均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壳体(22),四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板(13),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13)的内侧壁均铰接有第二板体(17),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7)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3),另两个所述第二U形板(13)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三螺栓(24),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管体(9),另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管体(6),两个所述第一管体(6)的外侧壁均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管体(9)的内侧壁,所述底板(8)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20),所述第二滑槽(20)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U形板(5),所述第一U形板(5)的内侧壁铰接有第一板体(4),所述第一板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所述第一板体(4)的上表面等距排列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斌李静杨星范跟平
申请(专利权)人:封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