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94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来观察的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目镜透镜从观察物体侧向视点侧依次包括正的第1透镜、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及正的第4透镜。所有透镜均为单透镜。第2透镜为双凹形状。第4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当将第3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3时,目镜透镜满足由1.76<N3<2表示的条件式。目镜透镜满足由1.76<N3<2表示的条件式。目镜透镜满足由1.76<N3<2表示的条件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目镜透镜或放大镜,已知有专利文献1~4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088632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

057315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

23435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8

254660号公报
[0007]近年,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来观察的目镜透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来观察的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从观察物体侧向视点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及第4透镜均为单透镜,第2透镜为双凹形状,第4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当将第3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
[0010]1.76<N3<2
ꢀꢀꢀꢀ
(1)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

1)。
[0012]1.8<N3<1.9
ꢀꢀꢀꢀ
(1

1)
[0013]当将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第4透镜的焦距设为f4时,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1)。
[0014]‑
0.42<f2/f4<

0.2
ꢀꢀꢀꢀ
(2)
[0015]‑
0.35<f2/f4<

0.21
ꢀꢀꢀꢀ
(2

1)
[0016]当将目镜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时,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1)。
[0017]1.2<f/f1<3.5
ꢀꢀꢀꢀ
(3)
[0018]1.4<f/f1<2.5
ꢀꢀꢀꢀ
(3

1)
[0019]当将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将第4透镜的焦距设为f4时,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1)。
[0020]2.7<f4/f1<8
ꢀꢀꢀꢀ
(4)
[0021]3<f4/f1<5
ꢀꢀꢀꢀ
(4

1)
[0022]当将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将第3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时,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1)。
[0023]‑
2.1<(R2r+R3f)/(R2r

R3f)<

0.2
ꢀꢀꢀꢀ
(5)
[0024]‑
1.75<(R2r+R3f)/(R2r

R3f)<

0.6
ꢀꢀꢀꢀ
(5

1)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中,第1透镜优选为双凸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中,第3透镜的视点侧的面优选为凸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中,第4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优选具有非球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中,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优选具有非球面。
[0026]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优选通过观察物体与目镜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间隔发生变化而进行屈光度调整。
[0027]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观察光学系统具备显示元件及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并且经由目镜透镜观察显示元件的图像,该观察光学系统中,在进行屈光度调整时,目镜透镜被固定,改变显示元件与目镜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而显示元件进行移动。
[002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观察光学系统具备显示元件及包括多片透镜的透镜组,并且经由透镜组观察显示元件的图像,该观察光学系统中,在进行屈光度调整时,透镜组被固定,改变显示元件与透镜组的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而显示元件进行移动,当将透镜组中的至少一片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x时,满足下述条件式(6)。
[0029]1.76<Nx<2
ꢀꢀꢀꢀ
(6)
[0030]上述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观察光学系统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1)。
[0031]1.8<Nx<1.9
ꢀꢀꢀꢀ
(6

1)
[0032]在上述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观察光学系统中,优选透镜组包括四片透镜,满足条件式(6)的透镜为四片透镜中从显示元件的一侧起第3个透镜。
[0033]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目镜透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光学装置具备本专利技术的观察光学系统。
[0034]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表示,除了包括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圈、滤波器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等。
[003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与“正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与“负透镜”含义相同。“单透镜”表示没有接合的一片透镜。但是,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与形成于其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而作为整体以一个非球面透镜发挥功能的透镜)不被视为接合透镜,而作为一片透镜来使用。关于与包含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屈光力的符号、曲率半径及面形状,若无特别说明,则设为在近轴区域中考虑。关于曲率半径的符号,将凸面朝向观察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将凸面朝向视点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
[0036]条件式中所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值为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本说明书所记载的“d线”、“C线”及“F线”为明线,d线的波长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为486.13nm(纳米)。
[0037]专利技术效果
[003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以更宽的视场角来观察的目镜透镜、观察光学系统及光学装置。
附图说明
[0039]图1与实施例1的目镜透镜对应,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目镜透镜的结构及光束的剖视图。
[0040]图2是实施例1的目镜透镜的球面像差图、像散图、畸变像差图及倍率色差图。
[0041]图3是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镜透镜,从观察物体侧向视点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所述第1透镜、所述第2透镜、所述第3透镜及所述第4透镜均为单透镜,所述第2透镜为双凹形状,所述第4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当将所述第3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3时,满足由1.76<N3<2
ꢀꢀꢀꢀ
(1)表示的条件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当将所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所述第4透镜的焦距设为f4时,满足由

0.42<f2/f4<

0.2
ꢀꢀꢀꢀ
(2)表示的条件式(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当将所述目镜透镜的焦距设为f,将所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时,满足由1.2<f/f1<3.5
ꢀꢀꢀ
(3)表示的条件式(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当将所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4透镜的焦距设为f4时,满足由2.7<f4/f1<8
ꢀꢀꢀ
(4)表示的条件式(4)。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当将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2r,将所述第3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3f时,满足由

2.1<(R2r+R3f)/(R2r

R3f)<

0.2
ꢀꢀꢀ
(5)表示的条件式(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所述第1透镜为双凸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所述第3透镜的视点侧的面为凸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所述第4透镜的观察物体侧的面具有非球面。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所述第2透镜的视点侧的面具有非球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目镜透镜,其中,通过观察物体与所述目镜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的间隔发生变化而进行屈光度调整。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镜透镜,其满足由
1.8<N3<1.9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广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