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83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包括主体组件、排列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PE护套、铝塑复合带层、PE填充绳、铁丝加强筋、光缆油膏、松套管、光纤油膏和光纤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将铝塑复合带层放置于第二PE护套内,对铝塑复合带层进行排列保护,第二PE护套对铝塑复合带层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PE护套可以使光纤排列的密度增大,可以一次性接续,耗时较少,提高了施工效率,容易盘纤,顺序不容易出错,而且方便维护;通过使用第二PE护套通过杆体和固定块固定在第一PE护套内,并通过聚乙烯护套的配合,在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防水、耐高温和耐低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
本技术涉及光纤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
技术介绍
在光通信产品中,常应用光纤作为传媒介质,尤其是带状光纤,为了方便光缆与光缆之间、光缆与器件之间的快速连接,往往需要在光缆端头组装连接器,实现光的传输。为了保障带状光纤和连接器对接的稳定性和密集性,通常都会使用技术成熟的十二芯MPO/MTP连接器进行对接。带状光缆即按照相关的标准,将多芯光纤(4、6、8、12芯等)用特殊材料粘排起来,形成一组(也叫一带),多组(带)组成一根光缆,这样的光缆称为带状光缆。最常用的有6芯、12芯带的带状光缆。现有的带状光纤的6芯排列已经达不到使用需求,而且使用量越来越大光纤芯数较少的带状光纤施工工作量也较大,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包括主体组件、排列组件和防护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第一PE护套、铝塑复合带层、PE填充绳、铁丝加强筋、光缆油膏、松套管、光纤油膏和光纤带;所述排列组件包括杆体、固定块、第二PE护套、聚乙烯护套、防护组件和隔水组件;所述第一PE护套的内侧壁与所述聚乙烯护套的外侧壁粘接,所述聚乙烯护套的内侧壁粘接有两个第二PE护套,所述第二PE护套的内侧壁贴合有铝塑复合带层;所述第二PE护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PE护套的内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水组件包括阻水带,所述铝塑复合带层的内侧壁与所述阻水带的外侧壁粘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纹钢带、涂塑铝带、聚酯层和第三PE护套,所述阻水带的内侧壁与所述聚酯层的外侧壁粘接,所述纹钢带的内侧壁填充有光缆油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酯层的内侧壁粘接有涂塑铝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塑铝带的内侧壁与所述纹钢带的外侧壁粘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纹钢带的内侧壁包覆有松套管,所述松套管的内侧壁包覆有光纤油膏,所述光纤油膏的内侧壁包覆有光纤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纹钢带的内侧壁包覆有铁丝加强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纹钢带的内侧壁包覆有PE填充绳。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一、本技术通过将铝塑复合带层放置于第二PE护套内,对铝塑复合带层进行排列保护,第二PE护套对铝塑复合带层起到保护作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PE护套可以使光纤排列的密度增大,可以一次性接续,耗时较少,提高了施工效率,容易盘纤,顺序不容易出错,而且方便维护;二、本技术通过使用第二PE护套通过杆体和固定块固定在第一PE护套内,并通过聚乙烯护套的配合,在外部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防水、耐高温和耐低温作用和阻透效果,并对光纤带起到缓冲震动和冲击的作用。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铝塑复合带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松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聚乙烯护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主体组件;11、第一PE护套;12、铝塑复合带层;13、PE填充绳;14、铁丝加强筋;15、光缆油膏;16、松套管;17、光纤油膏;18、光纤带;20、排列组件;21、杆体;22、固定块;23、第二PE护套;24、聚乙烯护套;30、防护组件;31、纹钢带;32、涂塑铝带;33、聚酯层;34、第三PE护套;40、隔水组件;41、阻水带。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包括主体组件10、排列组件20和防护组件30,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PE护套11、铝塑复合带层12、PE填充绳13、铁丝加强筋14、光缆油膏15、松套管16、光纤油膏17和光纤带18;排列组件20包括杆体21、固定块22、第二PE护套23、聚乙烯护套24、防护组件30和隔水组件40;第一PE护套11的内侧壁与聚乙烯护套24的外侧壁粘接,聚乙烯护套24的内侧壁粘接有两个第二PE护套23,第二PE护套23的内侧壁贴合有铝塑复合带层12;第二PE护套23的外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包括主体组件(10)、排列组件(20)和防护组件(30),其特征在于:/n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PE护套(11)、铝塑复合带层(12)、PE填/n充绳(13)、铁丝加强筋(14)、光缆油膏(15)、松套管(16)、光纤油/n膏(17)和光纤带(18);/n所述排列组件(20)包括杆体(21)、固定块(22)、第二PE护套(23)、/n聚乙烯护套(24)、防护组件(30)和隔水组件(40);/n所述第一PE护套(11)的内侧壁与所述聚乙烯护套(24)的外侧壁粘接,/n所述聚乙烯护套(24)的内侧壁粘接有两个第二PE护套(23),所述第二/nPE护套(23)的内侧壁贴合有铝塑复合带层(12);/n所述第二PE护套(2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杆体(21),所述杆体(21)/n的一端焊接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n一PE护套(11)的内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包括主体组件(10)、排列组件(20)和防护组件(3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第一PE护套(11)、铝塑复合带层(12)、PE填
充绳(13)、铁丝加强筋(14)、光缆油膏(15)、松套管(16)、光纤油
膏(17)和光纤带(18);
所述排列组件(20)包括杆体(21)、固定块(22)、第二PE护套(23)、
聚乙烯护套(24)、防护组件(30)和隔水组件(40);
所述第一PE护套(11)的内侧壁与所述聚乙烯护套(24)的外侧壁粘接,
所述聚乙烯护套(24)的内侧壁粘接有两个第二PE护套(23),所述第二
PE护套(23)的内侧壁贴合有铝塑复合带层(12);
所述第二PE护套(2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杆体(21),所述杆体(21)
的一端焊接有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
一PE护套(11)的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纤密度的带状接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组件(40)包括阻水带(41),所述铝塑复合带层(12)的内侧壁与所述阻水带(41)的外侧壁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峻黄言斌蒋宏军杨武罗冬
申请(专利权)人:富通光纤光缆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