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类薄膜、聚酰亚胺类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薄膜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368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5
提供一种高温尺寸变化较小的聚酰亚胺类薄膜、可以形成上述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酰亚胺类组合物、以及利用上述聚酰亚胺类组合物的薄膜制造方法。聚酰亚胺薄膜以厚度10μm为基准,其黄色指数为15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热膨胀系数为30ppm/℃以下,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为80μm以下。80μm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酰亚胺类薄膜、聚酰亚胺类组合物以及利用其的薄膜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聚酰亚胺类薄膜、聚酰亚胺类组合物以及利用上述聚酰亚胺类组合物的薄膜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温尺寸变化稳定性优秀的聚酰亚胺类薄膜、聚酰亚胺类组合物以及利用上述聚酰亚胺类组合物的薄膜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柔性显示屏的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正在积极开展与柔性基板材料相关的开发活动。最近问世的可弯曲或可折叠的便携式产品,利用聚酰亚胺薄膜替代玻璃基板作为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基板使用,采用上部发光(Top Emission)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结构。虽然上部发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可以适用于小型面板,但是具有难以适用于大型面板的问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阳极(Cathode)使用如Ag等金属材料构成,而为了实现在大面积上的均匀发光,需要降低阳极电阻。但是,当通过增加阳极金属材料的涂布厚度而减少电阻时,会导致透光率急剧下降的问题。为了克服如上所述的问题,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采用下部发光(Bottom Emission)结构。但是,因为现有的有色聚酰亚胺因为透光率较低(即黄色指数较高),因此难以作为下部发光用柔性基板使用。而且,薄膜晶体管(TFT)的工程温度为350℃以上,因此为了实现大面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需要高温(350℃)下的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较小的透明聚酰亚胺基板材料。但是,通常在为了提升透光率(即减少黄色指数)而减少聚酰亚胺的分子内或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harge Transfer Complex)时,虽然可以提升透光率,但同时会导致尺寸变化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公开提供一种高温尺寸变化较小的聚酰亚胺类薄膜以及可以形成上述聚酰亚胺薄膜的聚酰亚胺类组合物。
[0005]本公开提供一种高温尺寸变化较小的聚酰亚胺类薄膜的制造方法。
[000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7]适用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类薄膜,包含:
[0008]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聚酰亚胺,或,
[0009]以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共聚聚酰胺

酰亚胺,
[0010]以厚度10μm为基准,其黄色指数为15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热膨胀系数为30ppm/℃以下,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为80μm以下。
[0011]【化学式1】
[0012][0013](其中,m:n比例为1:9至9:1,
[0014]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15]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16]【化学式2】
[0017][0018](其中,n:m比例为5:95至95:5,
[0019]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20]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21]Z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22]适用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类组合物,包含:
[0023]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聚酰亚胺或其前驱体,或,
[0024]以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共聚聚酰胺

酰亚胺或其前驱体;以及,
[0025]有机溶剂。
[0026]【化学式1】
[0027][0028]其中,m:n比例为1:9至9:1,
[0029]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30]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31]【化学式2】
[0032][0033](其中,n:m比例为5:95至95:5,
[0034]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35]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36]Z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37]适用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类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
[0038]将上述适用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类组合物加热至350至500℃的温度的步骤。
[0039]其他与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相关的具体事项,包含于下述的详细说明中。
[0040]有益效果
[0041]在实施例中,可以提供高温下的尺寸变化较小的聚酰亚胺类薄膜。具体来讲,聚酰亚胺类薄膜在350℃以上的高温尺寸变化为80μm以下,且黄色指数为15以下。此外,热膨胀系数为30ppm/℃以下,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借此,可以轻易地适用于下部发光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接下来,为了便于具有本
之一般知识的人员轻易地实施本专利技术,将对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进行说明的具体的实施例。
[0043]适用实施例的聚酰亚胺类薄膜,包含:
[0044]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聚酰亚胺,或,
[0045]以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聚酰胺

酰亚胺共聚物,以厚度10μm为基准,其黄色指数为15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热膨胀系数为30ppm/℃以下,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为80μm以下。
[0046]【化学式1】
[0047][0048](其中,m:n比例为1:9至9:1,
[0049]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50]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51]【化学式2】
[0052][0053](其中,n:m比例为5:95至95:5,
[0054]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
[0055]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56]Z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
[0057]众所周知,在聚酰亚胺类薄膜的特性中,如黄色指数等光学特性与如热膨胀系数等热学特性之间是属于效益背反(trade off)的关系,因此很难实现光学特性以及热学特性均优秀的聚酰亚胺类薄膜。
[0058]适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类薄膜的特征在于,黄色指数为15以下,其光学特性优秀,而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热膨胀系数为30ppm/℃,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为80μm以下,其热学特性同样优秀。
[0059]尤其是,因为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为80μm,因此可以将适用本专利技术的聚酰亚胺类薄膜适用于需要执行高温工程的下部发光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中。
[0060]在上述化学式1以及化学式2中,Y结构可以是源自于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聚酰亚胺类薄膜,包含: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聚酰亚胺,或,以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共聚聚酰胺

酰亚胺,以厚度10μm为基准,其黄色指数为15以下,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0℃以上,热膨胀系数为30ppm/℃以下,在50至350℃温度范围内的高温尺寸变化(Hysteresis Gap)为80μm以下;【化学式1】其中,m:n比例为1:9至9:1,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化学式2】其中,n:m比例为5:95至95:5,X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4价基团,Y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Z为具有芳香族环或脂肪族环结构的2价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类薄膜,上述化学式1以及化学式2中的X是源自于从由3,3',4,4'

二苯甲酮四甲酸二酐(BTDA,3,3',4,4'

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3,3',4,4'

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3,3'4,4'

Biphenyl tetracarboxylic acid dianhydride)、2,2'

双(3,4

脱水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6FDA,2,2

Bis(3,4

anhydrodicarboxyphenyl)

hexafluoropropane dianhydride)、2,3,3',4

联苯四甲酸二酐(a

BPDA,2,3,3',4

biphenyl tetracarboxylic acid dianhydride)、4,4'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4,4'

oxydiphthalic Anhydride)、3,3',4,4'

二苯基砜四甲酸二酐(DSDA,3,3',4,4'

Diphenylsulfone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2,2

双[4

(3,4

二羧基苯氧基)苯基]丙烷二酐(BPADA,2,2

bis[4

(3,4

dicarboxyphenoxy)phenyl]propane dianhydride)以及氢醌二邻苯二甲酸酐(HQDA,Hydroquinone diphthalic anhydride)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二酐单体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类薄膜,上述化学式1以及化学式2的Y结构是源自于从由2,2'

双(三氟甲基)二氨基联苯(TFMB,2,2'

Bis(trifluoromethyl)benzidine)、3,3'

磺酰基二苯胺(3,3'

Sulfonyldianiline)、4,4'

二氨基二苯砜(4,4'

Diaminodiphenylsulfone)、双[4

(4

氨基苯氧基)苯基]砜(Bis[4

(4

amino phenoxy)phenyl]sulfone)、3,4'

二氨基二苯醚(3,4'

Oxydianiline)以及4,4'

(1,3

亚苯基二氧)二苯胺(4,4'

(1,3

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民石赵英云郑载勋朴势周金东敏尹赫敏赵泰杓金柄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进世美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