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56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底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进风口,机壳内设置有换热装置和送风装置,换热装置与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送风装置用于为风道内部的气体提供流动循环的驱动力,送风装置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穿过机壳与室内空间相连,用于将由进风口进入机壳且经过换热的气流排出机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多方向送风,且结构简单,体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介绍
中央空调风管式室内机(简称风管机),是一种室内空调器,用于输送冷暖风,一般地,风管机需要设计合适的风道,才能使气流达到更远的距离,增大送风距离,但是,对于可多向出风的风管机,风管机内部风道的结构固定,一个出风方向上的风道无法满足多向出风时的出风需求,风管机双向出风的效果不佳,对于对风管机有多个方向出风要求的用户,往往选择安装两台风管机,成本较高。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利用一台风管机进行多方向送风的方案,该方案需要接送风管和风口才能实现多向送风,此结构安装复杂且体积和厚度大,占用的吊顶空间大,压抑感明显,同时送风管的阻力会导致出风口风量的衰减,且送风管送风模式的气流组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同时将两个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两侧且与出风口对应,实现多出风口出风,解决了上述送风管多向送风方案结构复杂、体积大和出风气流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进风位置,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换热装置对应设置在进风口位置,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避免了现有侧壁进风的室内空调器需要在侧壁进风口单独外接一个延长进风管,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采用双送风装置组成的送风系统,实现了多出风口送风,送风口的风量可以保证,并且双送风装置每个相对独立,可单独调节单个送风装置的送风档位,送风系统的送风方式多元化,同时,蜗壳位于送风侧,利用送风装置蜗壳充当室内空调器出风口位置的风道,保证送风距离,且送风风道有一定的长度,可以降低送风噪音。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机壳和换热装置,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机壳内部形成风道,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所述底表面的中部位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送风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送风装置连通所述风道和出风口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有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空调器当前工作环境以控制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叶轮和围绕设置在叶轮的外部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蜗壳,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换热装置相对应,所述蜗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的排气孔。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分别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底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形成两条风道,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所述排气孔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上,所述送风装置对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送风装置的进气孔朝所述换热装置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的两侧,每个所述送风装置都设置有两个所述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都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所述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室内空调器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底表面,实现空调器下部回风,最大程度减小了室内空调器的体积,同时将两个送风装置设置在进风口两侧且与出风口对应,实现多出风口出风,基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方式的改进,由于风机距离与出风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风机运转噪声控制效果较差,从而在送风装置外部空间的机壳内部贴合设置有吸音棉,以减小风机运转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进风口和出风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室内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0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送风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0、机壳;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10、换热装置;120、送风装置;121、蜗壳;122、叶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n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机壳内部形成风道;/n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n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所述底表面的中部位置;/n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n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送风装置连通所述风道和出风口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调器,包括:
机壳,包括至少部分打开的上表面、起到整体支撑保护作用的侧表面和限定底部构造的底表面,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机壳内部形成风道;
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室内空调器的内部,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用于对从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室内空调器的所述底表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室内空调器还包括:
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送风装置连通所述风道和出风口形成部分风道,用于驱动所述风道内部的气流形成气流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叶轮和围绕设置在叶轮的外部用于引导出风方向的蜗壳,所述蜗壳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换热装置相对应,所述蜗壳还开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的排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两侧位置的所述机壳的侧表面,所述出风口分别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学敏朱海滨徐统泉田薇孙杨颜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