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
技术介绍
当在煤矿矿井中发生爆炸,为了减少煤矿矿井爆炸产生的危害,需要在煤矿矿井中形成隔离区间,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正是满足在煤矿矿井中形成隔离区间的需要,因此煤矿双向隔爆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装置,在现有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中,还没有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从而满足第一个隔离区间和第二个隔离区间的复合弥漫,从而增大了隔离区间长度和隔离区间延续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因此增大了隔离区间长度和隔离区间延续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安装在矿井中的支撑壳、设置在支撑壳中并且用于安装爆炸冲击接收板的受力座、设置在支撑壳和受力座之间并且用于形成隔离区间的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由于设计了支撑壳、受力座和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通过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实现了释放干粉形成隔离区间,通过支撑壳和受力座,实现了对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的同时触发,形成交叉隔离区间,因此增大了隔离区间长度和隔离区间延续时间。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形成交叉隔离区间的方式把支撑壳、受力座和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相互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同时产生多个触发作用点的方式把支撑壳、受力座与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联接。本技术设计了,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设置为包含有右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安装在矿井中的支撑壳(80)、设置在支撑壳(80)中并且用于安装爆炸冲击接收板的受力座(90)、设置在支撑壳(80)和受力座(90)之间并且用于形成隔离区间的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安装在矿井中的支撑壳(80)、设置在支撑壳(80)中并且用于安装爆炸冲击接收板的受力座(90)、设置在支撑壳(80)和受力座(90)之间并且用于形成隔离区间的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形成交叉隔离区间的方式把支撑壳(80)、受力座(90)和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同时产生多个触发作用点的方式把支撑壳(80)、受力座(90)与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双向隔爆装置本体组设置为包含有右双向隔爆装置本体(70)和左双向隔爆装置本体(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在支撑壳(80)中分别设置有受力座(90)、右双向隔爆装置本体(70)和左双向隔爆装置本体(60),右双向隔爆装置本体(70)和左双向隔爆装置本体(60)分别设置为与受力座(90)和支撑壳(80)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集成安装的煤矿双向隔爆装置,其特征是:右双向隔爆装置本体(70)和左双向隔爆装置本体(60)分别设置为包含有压紧网(1)、外罩(2)、内腔壳(3)、随动筒(4)、喷气嘴(5)、阀芯(6)、滚珠(7)、对接筒(8)、封头(9)、进气嘴(91)、第一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93)、第三密封圈(94)、缓冲垫(95)、指示表(96)和保护壳(97)并且在对接筒(8)上设置有外罩(2)、喷气嘴(5)和保护壳(97),在外罩(2)中设置有压紧网(1)并且在压紧网(1)上设置有内腔壳(3),在内腔壳(3)与喷气嘴(5)之间设置有封头(9)并且在封头(9)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嘴(91)和指示表(96),在喷气嘴(5)中设置有阀芯(6)并且随动筒(4)设置在喷气嘴(5)上,在阀芯(6)与随动筒(4)之间设置有滚珠(7)并且缓冲垫(95)设置在阀芯(6)与随动筒(4)之间,第一密封圈(92)设置在喷气嘴(5)与封头(9)之间并且第二密封圈(93)设置在阀芯(6)和喷气嘴(5)之间,第三密封圈(94)设置在压紧网(1)之间,对接筒(8)设置为与支撑壳(80)联接并且随动筒(4)设置为与受力座(90)联接,
或,压紧网(1)设置为圆形网状体并且压紧网(1)的边缘部设置为与外罩(2)联接,压紧网(1)的边缘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三密封圈(94)联接,
或,外罩(2)设置为包含有罩部(21)、端圈部(22)、第一扣板部(23)、第二扣板部(24)、支撑套部(25)和反光片部(26)并且罩部(21)的收缩端头设置为与端圈部(22)联接,罩部(21)的扩展端头敞口部设置为与支撑套部(25)联接并且罩部(2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扣板部(23)、第二扣板部(24)和反光片部(26)联接,端圈部(22)设置为与对接筒(8)联接并且支撑套部(25)设置为与内腔壳(3)联接,罩部(21)的扩展端头敞口部内壁设置为与压紧网(1)联接并且端圈部(22)设置为圆形管状体,罩部(21)设置为锥形筒并且罩部(21)的扩展端头敞口部轮廓线与罩部(2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α设置为43-48°,第一扣板部(23)和第二扣板部(24)分别设置为U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扣板部(23)和第二扣板部(24)设置为沿罩部(2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反光片部(26)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反光片部(26)设置为沿罩部(21)的周边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第三密封圈(94)设置为环形管状体并且第三密封圈(94)的侧面部设置为与压紧网(1)联接,
或,内腔壳(3)设置为具有盲孔的棒状体并且内腔壳(3)的盲孔敞口部设置为与封头(9)联接,内腔壳(3)的孔底端头设置为与外罩(2)联接,
或,封头(9)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封头(9)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内腔壳(3)联接,封头(9)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喷气嘴(5)联接并且封头(9)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进气嘴(91)和指示表(96)联接,封头(9)的内壁设置为与第一密封圈(92)接触式联接,
或,在喷气嘴(5)的嘴部(51)的外端头设置有排气孔体(52)并且在嘴部(51)的内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53),在嘴部(51)的外端头侧面部设置有第一环形槽状体(54)并且嘴部(51)的中间部设置为与对接筒(8)联接,嘴部(51)的外端头设置为与封头(9)联接并且嘴部(51)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随动筒(4)贯串式联接,容纳孔体(53)设置为与滚珠(7)联接并且第一环形槽状体(54)设置为与第一密封圈(92)联接,嘴部(51)设置为与阀芯(6)容纳式联接,嘴部(5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第一环形槽状体(54)设置为U字形环形槽状体,排气孔体(5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排气孔体(52)的中心线与嘴部(5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0-50°,容纳孔体(5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体(53)的中心线设置为与嘴部(51)的横向中心线呈相互垂直分布,排气孔体(52)和容纳孔体(53)设置为沿嘴部(51)的周边线间隔排列分布,
或,在随动筒(4)的筒部(41)的敞口内壁上分别设置为内开口槽体(42)和外开口槽体(43)并且筒部(41)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受力座(90)联接,筒部(41)设置为与喷气嘴(5)套接式联接并且位于内开口槽体(42)和外开口槽体(43)之间的筒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德党,梁广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正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