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变形结构和机场人行桥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119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变形结构和机场人行桥梁结构。其中,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所述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和位于所述屋面梁下方的中承梁,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屋面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承梁,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防变形结构可以防止预制桥体拼装时产生施工变形,避免影响施工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变形结构和机场人行桥梁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防变形结构和应用该防变形结构的机场人行桥梁结构。
技术介绍
在大型预制桥体的场外拼装施工过程中,由于拼装过程未形成整体的结构,在预制桥体的各个局部(例如一些桥梁的屋面梁和中承梁)结构刚度和稳定性都比较差,而且在拼装过程中会发生多次力学体系的转换,从而容易产生较大的施工变形,影响施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变形结构,旨在可以防止预制桥体拼装时产生施工变形,避免影响施工的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所述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和位于所述屋面梁下方的中承梁,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屋面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承梁,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屋面梁的底部。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中承梁的顶部。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支撑于所述预制桥体,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可选地,所述中承梁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于所述中承梁之左侧和所述中承梁之右侧均分且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之左侧的倾斜角为锐角。可选地,所述防变形结构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置的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屋面梁与所述中承梁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宽度方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屋面梁与所述中承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宽度方向平行。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机场人行桥梁结构,包括预制桥体和如上述所述的防变形结构,所述防变形结构可分离的连接于所述预制桥体。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该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和位于屋面梁下方的中承梁,通过将第一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屋面梁与中承梁之间,并且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屋面梁,另一端连接于中承梁,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与屋面梁和中承梁之间可以保持稳固,第一支撑杆在屋面梁和中承梁之间形成额外的支撑,进而有效的确保了预制桥体在拼装时,屋面梁和中承梁之间不会产生施工变形,保证施工的精度。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支撑杆倾斜设置,并且第一支撑杆在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从而可以将第一支撑杆的受力在中承梁的长度方向转移,以符合结构力学设计,进而增加预制桥体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防变形结构连接预制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防变形结构连接预制桥体的另一视角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30第二支撑组件31第三支撑杆32第四支撑杆201屋面梁202中承梁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防变形结构。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所述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201和位于所述屋面梁201下方的中承梁202,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屋面梁20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承梁202,所述第一支撑杆11在所述中承梁202上的投影所形成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202的长度方向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11的材质可以为钢材,以确保第一支撑杆11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用以支撑厚重的屋面梁201和中承梁202。第一支撑杆11与屋面梁201和中承梁202之间均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如此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所述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和位于所述屋面梁下方的中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屋面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承梁,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变形结构,应用于预制桥体,所述预制桥体包括屋面梁和位于所述屋面梁下方的中承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变形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屋面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承梁,所述第一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屋面梁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中承梁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支撑于所述预制桥体,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在所述中承梁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承梁的长度方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变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承梁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中心线,所述中心线的两侧分别形成为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陈佛赐刘慧杰王志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