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311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承重单元,承重单元包括上弦杆、下弦杆、斜向传力杆、竖向剪力杆和法兰盘;上弦杆与下弦杆平行间隔设置;斜向传力杆和竖向剪力杆交替设于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形成桁架支撑体系;法兰盘设于上弦杆和下弦杆两端;多个承重单元通过法兰盘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斜向传力杆和竖向剪力杆将上弦杆、下弦杆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受力装体系;通过法兰盘完成各承重单元之间的连接以满足不同跨度通道的要求,实现大跨径通道的装配式施工,既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力学要求,又能达到施工方便快捷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地指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
技术介绍
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市内交通能力,各大城市相继进行市内高架桥的建设。桥梁上部结构一般采用预制小箱梁、钢混组合梁或者现浇梁等形式。尤其在现浇梁施工过程中,由于市内交通情况复杂,在施工中要保留现有道路通行,此时必须搭设承重结构以形成施工临时行车通道,该承重结构既要承受上部现浇梁浇筑混凝土荷载还要保证通道内行车安全。传统承重结构均采用“321型贝雷架”进行搭设,但对于荷载高、跨径大的现浇结构采用贝雷架搭设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施工成本较高,施工便利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大跨径高荷载现浇桥梁施工中搭设临时通道的承重结构存在的施工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包括上弦杆、下弦杆、斜向传力杆、竖向剪力杆和法兰盘;所述上弦杆与所述下弦杆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斜向传力杆和竖向剪力杆交替设于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形成桁架支撑体系;所述法兰盘设于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两端;多个所述承重单元通过所述法兰盘连接。进一步,所述法兰盘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上弦杆或下弦杆连接的加强筋板。进一步,所述法兰盘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4个螺纹孔。进一步,所述上弦杆或下弦杆为两个槽钢对接满焊连接而成的方形管体。进一步,所述管体内设有多个垂直于其内壁的加强肋板。进一步,每两个所述竖向剪力杆之间设有两个上端相连或相抵接的所述斜向传力杆。进一步,所述斜向传力杆的两端为水平端,并分别与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焊接。进一步,所述竖向剪力杆和所述斜向传力杆均为双拼槽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斜向传力杆和竖向剪力杆将上弦杆、下弦杆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桁架结构受力装体系;通过法兰盘完成各承重单元之间的连接以满足不同跨度通道的要求,实现大跨径通道的装配式施工,既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力学要求,又能达到施工方便快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法兰盘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上弦杆或下弦杆内设有加强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弦杆1;下弦杆2;斜向传力杆3;竖向剪力杆4;法兰盘5;加强筋板6;加强肋板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的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承重单元,承重单元包括上弦杆1、下弦杆2、斜向传力杆3、竖向剪力杆4和法兰盘5;上弦杆1与下弦杆2平行间隔且水平设置,上弦杆1与下弦杆2的两端对齐;斜向传力杆3和竖向剪力杆4交替设于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形成桁架支撑体系;法兰盘5设于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两端;多个承重单元通过法兰盘5连接从而调节承重装置的长度,以满足大跨径通道的要求。为了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法兰盘5沿周向设有多个与上弦杆1或下弦杆2连接的加强筋板6。法兰盘5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4个螺纹孔。本实施例中螺纹孔有八个。每两个螺纹孔之间设有一个加强筋板6,加强筋板6与法兰盘5和上弦杆1或下弦杆2焊接。上弦杆1或下弦杆2为两个14#槽钢对接满焊连接而成的方形管体。如图4所示,管体内设有多个垂直于其内壁的加强肋板7。加强肋板7可进一步提升上弦杆1、下弦杆2的强度和刚度,多个加强肋板7之间可以保持一定间距,也可以直接连接为整体,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保持间距。上弦杆1或下弦杆2的两个槽钢对接前,先在槽钢内焊接加强肋板7,再将两个焊接有加强肋板7的槽钢正对满焊连接形成整体。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的间距优选为1800㎜,上弦杆1和下弦杆2的长度优选为9000㎜或4500㎜。每两个竖向剪力杆4之间设有两个上端相连或相抵接的斜向传力杆3。斜向传力杆3的两端为水平端,并分别与上弦杆1和下弦杆2焊接。与上弦杆1或下弦杆2相似,竖向剪力杆4和斜向传力杆3为两个10#槽钢对接满焊连接而成的方形管体。斜向传力杆3的两端与上弦杆1和下弦杆2通过贴角焊缝焊接,有效保障斜向传力杆3与上弦杆1、下弦杆2连接位置处受力稳定。本实施例的承重装置根据现浇梁跨径大小在现场组拼完成后整体吊装,实现大跨径通道的装配式施工,结构简单,受力清晰,可以实现搭设一次到位,施工简单快捷,节省了机料和人工,还可随时周转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既能够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力学要求,又能达到施工方便快捷的目的,相较于传统体系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包括上弦杆(1)、下弦杆(2)、斜向传力杆(3)、竖向剪力杆(4)和法兰盘(5);所述上弦杆(1)与所述下弦杆(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斜向传力杆(3)和竖向剪力杆(4)交替设于所述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形成桁架支撑体系;所述法兰盘(5)设于所述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两端;多个所述承重单元通过所述法兰盘(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承重单元,所述承重单元包括上弦杆(1)、下弦杆(2)、斜向传力杆(3)、竖向剪力杆(4)和法兰盘(5);所述上弦杆(1)与所述下弦杆(2)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斜向传力杆(3)和竖向剪力杆(4)交替设于所述上弦杆(1)与下弦杆(2)之间形成桁架支撑体系;所述法兰盘(5)设于所述上弦杆(1)和下弦杆(2)两端;多个所述承重单元通过所述法兰盘(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5)沿周向设有多个与所述上弦杆(1)或下弦杆(2)连接的加强筋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现浇梁大跨径通道承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5)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至少4个螺纹孔。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蕴锋施冬高科高强王永强段乐乐银宏飞高伟崔亚军李波梁泽东冯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