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07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包括涤纶主体纤维,所述涤纶主体纤维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纤维、纳米碳纤维、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棉复合纤维、聚酯弹性纤维和抑菌复合纤维,所述聚酰胺纤维、纳米碳纤维、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棉复合纤维、聚酯弹性纤维和抑菌复合纤维相互缠绕设置在涤纶主体纤维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通过设置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抑菌复合纤维和涤纶主体纤维等,达到了增强涤纶丝的抑菌抗菌、保温抗紫外线和弹力抗静电性能的效果,解决了目前的涤纶丝结构单一,功能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
本技术涉及涤纶材料
,具体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
技术介绍
涤沦丝的特性是可以抵受化学物质及经常洗涤,减少衣物褪色及脱色现象,所以酒店制服、石磨蓝牛仔衣物、运动服或者儿童服装都会用涤纶丝制造,相对而言,涤纶丝较人造丝坚韧,当进行刺绣时,机器在高速运转,韧度高的涤纶线也可以承受较大的拉力。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应用场景的逐渐扩大,目前的涤纶丝结构单一,功能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包括涤纶主体纤维,所述涤纶主体纤维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纤维、纳米碳纤维、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棉复合纤维、聚酯弹性纤维和抑菌复合纤维,所述聚酰胺纤维、纳米碳纤维、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棉复合纤维、聚酯弹性纤维和抑菌复合纤维相互缠绕设置在涤纶主体纤维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抑菌复合纤维包括石墨烯纤维、抗静电纤维和红外保温纤维,所述石墨烯纤维、抗静电纤维和红外保温纤维相互缠绕编织设置。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纤维、抗静电纤维和红外保温纤维的直径最优比例为1:1:1。优选的,所述棉复合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所述棉复合纤维通过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缠绕成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涤纶主体纤维包括碳纤维内芯,所述碳纤维内芯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涤纶纤维单丝,所述涤纶纤维单丝的外侧包裹设置有聚酯复合层。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内芯、涤纶纤维单丝和聚酯复合层之间缝隙为真空隔热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通过在涤纶主体纤维的外侧缠绕编织有聚酰胺纤维、纳米碳纤维、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棉复合纤维、聚酯弹性纤维和抑菌复合纤维等,增加了涤纶丝的回弹能力、抑菌抗菌效果、抗紫外线效果和保温效果,抑菌复合纤维可通过石墨烯纤维、抗静电纤维和红外保温纤维编织缠绕而成,具有抑菌抗菌能力,还增加了抗静电和红外保温效果,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设置,增强了保温性能和舒适度,通过多个涤纶纤维单丝、碳纤维内芯和聚酯复合层设置,增强涤纶主体纤维的强度,真空隔热区进一步增加了保温保暖性能。本技术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通过设置抗紫外线聚酯纤维、抑菌复合纤维和涤纶主体纤维等,达到了增强涤纶丝的抑菌抗菌、保温抗紫外线和弹力抗静电性能的效果,解决了目前的涤纶丝结构单一,功能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中抑菌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中涤纶主体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涤纶主体纤维,2-聚酰胺纤维,3-纳米碳纤维,4-抗紫外线聚酯纤维,5-棉复合纤维,6-聚酯弹性纤维,7-抑菌复合纤维,8-石墨烯纤维,9-抗静电纤维,10-红外保温纤维,11-碳纤维内芯,12-涤纶纤维单丝,13-聚酯复合层,14-真空隔热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包括涤纶主体纤维1,所述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所述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相互缠绕设置在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通过在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缠绕编织有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等,增加了涤纶丝的回弹能力、抑菌抗菌效果、抗紫外线效果和保温效果。所述抑菌复合纤维7包括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所述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相互缠绕编织设置。所述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的直径最优比例为1:1:1。抑菌复合纤维7可通过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编织缠绕而成,具有抑菌抗菌能力,还增加了抗静电和红外保温效果。所述棉复合纤维5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所述棉复合纤维5通过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缠绕成一体结构。羊毛纤维和剑麻纤维设置,增强了保温性能和舒适度。所述涤纶主体纤维1包括碳纤维内芯11,所述碳纤维内芯11的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均匀环绕分布的涤纶纤维单丝12,所述涤纶纤维单丝12的外侧包裹设置有聚酯复合层13。所述碳纤维内芯11、涤纶纤维单丝12和聚酯复合层13之间缝隙为真空隔热区14。通过多个涤纶纤维单丝12、碳纤维内芯11和聚酯复合层13设置,增强涤纶主体纤维1的强度,真空隔热区14进一步增加了保温保暖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包括涤纶主体纤维(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所述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相互缠绕设置在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包括涤纶主体纤维(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设置有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所述聚酰胺纤维(2)、纳米碳纤维(3)、抗紫外线聚酯纤维(4)、棉复合纤维(5)、聚酯弹性纤维(6)和抑菌复合纤维(7)相互缠绕设置在涤纶主体纤维(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复合纤维(7)包括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所述石墨烯纤维(8)、抗静电纤维(9)和红外保温纤维(10)相互缠绕编织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保暖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成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炜涛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