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301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包括坝体,坝体设置在湖汊与大湖区之间,坝体包括自湖汊与大湖区依次设置的前置坝体区、一级植物净化区、强化处理区、二级植物净化区和后置坝体区,前置坝体区和后置坝体区内铺设卵石,一级植物净化区和二级植物净化区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和二级植物净化区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强化处理区内设置有浮盘,浮盘上设置有湿生植物,浮盘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
本技术涉及湖泊水环境治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适用于浅水湖泊的雨水治理。
技术介绍
湖泊雨水污染治理方式较多,采用源头截污效果最佳,但截污实施工程量大,造价高,一般采用雨排口生态化改造或定期投放微生物菌剂进行治理。定期投放微生物菌剂常用于应急,治理效果明显,但需要不断投加,费用较高;雨排口生态化改造一般采用固定浮盘,浮盘上种植水生植物,出水位置设透水围隔进行处理,造价适中,但仅依靠挺水植物和透水围隔的净化作用,出水水质难以保证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达到净化水质且美观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包括坝体,坝体设置在湖汊与大湖区之间,坝体包括自湖汊与大湖区依次设置的前置坝体区、一级植物净化区、强化处理区、二级植物净化区和后置坝体区,前置坝体区和后置坝体区内铺设卵石,一级植物净化区和二级植物净化区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和二级植物净化区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强化处理区内设置有浮盘,浮盘上设置有湿生植物,浮盘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如上所述的浮盘通过PE管分别与一级植物净化区和二级植物净化区连接。如上所述的前置坝体区外部、一级植物净化区外部、二级植物净化区外部和后置坝体区外部均铺设有防腐钢筋网。如上所述的前置坝体区朝向湖汊一侧的坡度为1:2,后置坝体区朝向大湖区一侧的坡度为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施工方便;2、抗风浪,稳定性能好;3、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佳;4、安装,维护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湖汊;2-景观滤水坝;3-大湖区;201-前置坝体区;202-一级植物净化区;203-强化处理区;204-二级植物净化区;205-后置坝体区;206-卵石;207-防腐钢筋网(孔径10mm);208-挺水植物;209-砾石;210-湿生植物;211-浮盘;212-人工水草;4-雨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包括坝体,坝体设置在湖汊1与大湖区3之间,坝体包括自湖汊1与大湖区3依次设置的前置坝体区201、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强化处理区203、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和后置坝体区205。大湖区3是指与湖汊1相连的大片面积湖域。前置坝体区201靠近湖汊一侧,前置坝体区201内铺设卵石206,卵石206依靠前置坝体区201外部的孔径为10mm的防腐钢筋网207固定,雨水经前置坝体区201处理后排至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前置坝体区201朝向湖汊1一侧的坡度为1:2。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202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208,一级植物净化区的砾石层的厚度为50cm,砾石层上部种植根系发达的挺水植物208(如芦苇或香蒲或茭白等),砾石层下部铺设卵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202的砾石层与卵石层均采用孔径为10mm的防腐钢筋网207固定,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处理后的水排至强化处理区203。强化处理区203内设置有浮盘211,浮盘211上设置有湿生植物,浮盘211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212。强化处理区203内容纳由一级植物净化区202排入的水,浮盘211呈方形,浮盘211尺寸为330mm×330mm,浮盘211外侧采用管径10mm的PE管固定于两侧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和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防腐钢筋网上,浮盘211上种植湿生植物(如鸢尾或美人蕉或千屈菜等),浮盘211下挂人工水草;强化处理区处理后的水排至二级植物净化区204。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208,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砾石层的厚度与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内的砾石层的厚度相同,均为50cm,砾石层上部种植根系发达的挺水植物208(如芦苇或香蒲或茭白等),砾石层下部铺设卵石层,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砾石层与卵石层均采用孔径为10mm的防腐钢筋网207固定,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处理后的水排至后置坝体区205.后置坝体区205内铺设卵石206,后置坝体区205靠近大湖区,后置坝体区205内铺设的卵石206依靠孔径为10mm的防腐钢筋网207固定,雨水经后置坝体区205处理达标后排至大湖区,后置坝体区205朝向大湖区3一侧的坡度为1:2。本技术在使用时,雨水经雨水管4先排至湖汊1区进行沉淀,然后经过前置坝体区201的卵石206进行初步净化,经过时间累积,卵石间隙附着有净化水质的微生物,可初步净化雨水;前置坝体区201处理后的水排至一级植物净化区202,依靠砾石层上的挺水植物208根系及附着在砾石层和卵石层上的微生物进行二次净化,二次净化后的水排至强化处理区203,经过强化处理区203的湿生植物210及人工水草212进行三次净化,雨水渗流至二级植物净化区204,依靠砾石层上的挺水植物208根系及附着在砾石层和卵石层上的微生物进行四次净化,排至后置坝体区205,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处理后的水经后置坝体区205中卵石206间隙附着的微生物五次净化后,水质可达标排放至大湖区3。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作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包括坝体,其特征在于,坝体设置在湖汊(1)与大湖区(3)之间,坝体包括自湖汊(1)与大湖区(3)依次设置的前置坝体区(201)、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强化处理区(203)、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和后置坝体区(205),/n前置坝体区(201)和后置坝体区(205)内铺设卵石(206),/n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和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和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208),/n强化处理区(203)内设置有浮盘(211),浮盘(211)上设置有湿生植物,浮盘(211)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2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浅水湖泊雨水水质的新型景观滤水坝,包括坝体,其特征在于,坝体设置在湖汊(1)与大湖区(3)之间,坝体包括自湖汊(1)与大湖区(3)依次设置的前置坝体区(201)、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强化处理区(203)、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和后置坝体区(205),
前置坝体区(201)和后置坝体区(205)内铺设卵石(206),
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和二级植物净化区(204)内自下至上依次铺设有卵石层和砾石层,一级植物净化区(202)和二级植物净化区(204)的砾石层上设置有挺水植物(208),
强化处理区(203)内设置有浮盘(211),浮盘(211)上设置有湿生植物,浮盘(211)底部设置有人工水草(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梦丽李泰来李博柳卓刘富峰张艳敏胡玲王鹏举项艳张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