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98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蒸发浓缩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循环泵A、喷淋塔B、相变蒸发器C、水蒸气压缩机D、增压风机E、回水泵F、换热器G、真空装置H、换热器I、进料泵J;采用热空气载水循环,冷却降温析出水的空气式蒸发技术,通过空气与溶液的直接接触换热,将水分蒸发,从而避免了采用间壁式换热的腐蚀和结垢问题,同时通过旁路的MVR闭路的循环蒸发换热模式,实现了水蒸气与空气的加热和冷却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热空气降温,产生冷却水,水蒸气压缩机加热循环空气去蒸发溶液的方式,实现了气汽联合的蒸发模式,从而实现对高沸点、高硬度、高腐蚀性溶液的蒸发浓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发浓缩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MVR蒸发结浓缩装置在我国发电、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水蒸气压缩机对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压缩,提高二次蒸汽的热焓值,实现了二次蒸汽的近全热回收,进而循环加热蒸发器,实现对物料蒸发浓缩的技术,MVR蒸发浓缩器相比传统多效蒸发浓缩设备,免去了蒸汽的大量应用,因此具备运行成本低、节能的特点,工业应用广泛,但是由于部分被蒸发溶液沸点过高、或者溶液硬度过高等复杂溶液条件下,MVR蒸发浓缩器很难实现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适合高沸点、高硬度、腐蚀性溶液的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循环泵A、喷淋塔B、相变蒸发器C、水蒸气压缩机D、增压风机E、回水泵F、换热器G、真空装置H、换热器I、进料泵J;所述进料泵J的出口34与换热器I的入口29连通用于通入待蒸发的溶液,所述相变蒸发器C的出口6与换热器I的入口31连通,换热器I的出口32与循环泵A的入口1连通,循环泵A的出口2和入口36分别与喷淋塔B的入口3和出口35连通,换热器G的出口20与喷淋塔B的入口21连通,所述喷淋塔B的出口4与相变蒸发器C的进口5连通,相变换热器C产生的出口8与水蒸气压缩机D的入口15连通,水蒸气压缩机D的出口16与换热器G的入口19连通,换热器G的出口23与真空装置H的入口24连通作为不凝气外排口,所述换热器G的入口26为蒸汽补充口,换热器G的出口22为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外排出口。优选的,所述相变换热器C的入口7为补充水入口。优选的,所述进料泵J的入口33连通需要蒸发的溶液。(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采用热空气载水循环,冷却降温析出水的空气式蒸发技术,通过空气与溶液的直接接触换热,将水分蒸发,从而避免了采用间壁式换热的腐蚀和结垢问题,同时通过旁路的MVR闭路的循环蒸发换热模式,实现了水蒸气与空气的加热和冷却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热空气降温,产生冷却水,水蒸气压缩机加热循环空气去蒸发溶液的方式,实现了气汽联合的蒸发模式,从而实现对高沸点、高硬度、高腐蚀性溶液的蒸发浓缩,相比传统的多效蒸发模式,具备投资低、降低运行能耗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包括循环泵A、喷淋塔B、相变蒸发器C、水蒸气压缩机D、增压风机E、回水泵F、换热器G、真空装置H、换热器I、进料泵J,工作时,需要蒸发的溶液从进料泵J的入口33进入,从出口34出,溶液进入换热器I内,相变蒸发器C的出口6的凝结水通过管路进入换热器I的入口31进入换热器I进行换热,换热后降温的凝结水通过换热器I的32口外排,经过换热升温后的溶液由循环泵A泵入喷淋塔B,喷淋塔B的溶液通过出口35与循环泵的入口36连通,形成了闭路的溶液循环管路,溶液在喷淋塔B内进行喷淋,喷淋雾化的溶液与来自换热器G的20出口的热风进行气水直接接触式热交换,风被增湿后从喷淋塔B的出口4进入相变蒸发器C的进口5进行换热,热风加热相变换热器C内的介质进行低温蒸发,相变换热器C产生低温蒸汽进入水蒸气压缩机D进行压缩,热焓得到提升,高温水蒸汽从出口16出进入换热器G的入口19,在换热器G内对来自增压风机E的低温风进行加热,低温风变成高温热分从换热器G的出口20导出,返回喷淋塔B内进行汽水热交换,形成了风在喷淋塔B内、相变蒸发器C、增压风机E、换热器G的闭路循环,循环风在喷淋塔B内进行汽水热交换,溶液中的水被热风加热、汽化、形成汽风混合态进入相变换热器C,经过换热冷凝,热风温度降低,其中的汽态水分子被液化成水由6口排出返回换热器I,降温后的循环风进入增压风机E后,进入换热器G加热。换热器G的出口23与真空装置H的入口24连接作为不凝气外排口,保持系统的稳定真空度,26口为蒸汽补充口,22口为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外排出口。相变换热器C形成了低温低压水蒸汽到水蒸气压缩机D,高温水蒸气从水蒸气压缩机D出口处,到换热器G内换热冷凝,冷凝水通过回水泵F,将水返回相变换热器C内,形成了蒸汽态到液态的闭路循环过程。本装置适用于垃圾渗滤液、脱硫废水、含酸废水等蒸发浓缩。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泵A、喷淋塔B、相变蒸发器C、水蒸气压缩机D、增压风机E、回水泵F、换热器G、真空装置H、换热器I、进料泵J;所述进料泵J的出口34与换热器I的入口29连通用于通入待蒸发的溶液,所述相变蒸发器C的出口6与换热器I的入口31连通,换热器I的出口32与循环泵A的入口1连通,循环泵A的出口2和入口36分别与喷淋塔B的入口3和出口35连通,换热器G的出口20与喷淋塔B的入口21连通,所述喷淋塔B的出口4与相变蒸发器C的进口5连通,相变换热器C产生的出口8与水蒸气压缩机D的入口15连通,水蒸气压缩机D的出口16与换热器G的入口19连通,换热器G的出口23与真空装置H的入口24连通作为不凝气外排口,所述换热器G的入口26为蒸汽补充口,换热器G的出口22为加热蒸汽的冷凝水外排出口,所述回水泵的入口14和出口13分别与换热器G的出口18和相变蒸发器C的入口9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汽式MVR蒸发浓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泵A、喷淋塔B、相变蒸发器C、水蒸气压缩机D、增压风机E、回水泵F、换热器G、真空装置H、换热器I、进料泵J;所述进料泵J的出口34与换热器I的入口29连通用于通入待蒸发的溶液,所述相变蒸发器C的出口6与换热器I的入口31连通,换热器I的出口32与循环泵A的入口1连通,循环泵A的出口2和入口36分别与喷淋塔B的入口3和出口35连通,换热器G的出口20与喷淋塔B的入口21连通,所述喷淋塔B的出口4与相变蒸发器C的进口5连通,相变换热器C产生的出口8与水蒸气压缩机D的入口15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昱彤韩志刚张茂勇任姝颖
申请(专利权)人:清大中能天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