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87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货物运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该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折叠连杆、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从动转轴、主动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之间的相互连接,使传动装置通过折叠连杆的拉伸而伸长,当折叠连杆拉长后,它本身的结构特性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货物运输
,具体为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货物装卸量急剧增加,而原有的传送装置大多体积较大,难以移动,对于货物运送而言并不方便,并且由于传统的传送带大多只能直线传送,如需转向则要另设特制的转向装置,常见的传送带大多只适用于固定地点,难以移动,极大的限制了传送带的使用,然而若只利用无动力传送装置运输货物,虽然便于移动,但在运输大型沉重货物时,无动力传送装置并不安全,因为无动力传送装置本身的质量较轻,货物速度增快后,整体惯性增大,很容易在过弯时被抛飞或使无动力传送装置倾倒,导致货物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具备速度可控、易于变向、便于移动、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等优点,解决了传统传送带难以变向、不易移动、地形适应力不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转轴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杆并延伸到从动轮的内部,且从动转轴位于第一支杆外部的一端与从动轮插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折叠连杆,所述折叠连杆与从动转轴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轮,所述固定轮位于第一支杆的后方,所述从动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位于固定轮的后方,所述固定轮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皮带,所述传送皮带的内侧面与转动轮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折叠连杆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侧表面与折叠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所述第二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合部。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支杆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优选的,所述第一旋钮的后侧贯穿第一支杆的侧表面并延伸到第一支杆的内部,且第一旋钮位于第一支杆内部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侧表面相互抵持,所述第二旋钮的后侧贯穿第二支杆并延伸到第二支杆的内部,且第二旋钮位于第二支杆内部的一端与第二伸缩杆的侧表面相互抵持。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基座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下侧贯穿电机的基座并延伸到电机架的内部,且固定螺栓位于电机架内部的一端与电机架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内侧与从动轮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折叠连杆、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从动转轴、主动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之间的相互连接,使传动装置通过折叠连杆的拉伸而伸长,当折叠连杆拉长后,它本身的结构特性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接着通过控制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的拉伸长度来调整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的高度,最终使第一支杆略高于第二支杆,如此便在两根支杆间形成一定的高差,而货物由高到低从第一支杆向第二支杆滑落,达到了无需电机和传送皮带便能传送的效果,而且由于折叠连杆结构拉伸后具备一定的弯折特性,使货物可以变向运输,解决了传统传送带不易变向的问题。2、该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通过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固定轮、转动轮、传送皮带、伸缩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之间的相互连接,使货物在直线运输时为传送带运输,此时速度可控,在进入弯道后,货物的初速度较小,使用无动力装置变向运输,货物不会因为速度过大,而被抛飞,并且该传送装置在万向轮的作用下,可以简易移动,从而达到了提高环境适应性的效果,解决了货物转向时被抛飞及使用场地受限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注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连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其中:1、第一支杆;2、第一伸缩杆;3、第一旋钮;4、第一万向轮;5、电机架;6、电机;7、主动转轴;8、主动轮;9、从动转轴;10、从动轮;11、第一转轴;12、折叠连杆;13、固定轮;14、转动轮;15、传送皮带;16、第二转轴;17、第二支杆;18、第三转轴;19、第二伸缩杆;20、第二旋钮;21、第二万向轮;22、搭扣;23、卡合部;24、第一连杆;25、第二连杆;26、固定螺栓;27、传动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杆1,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搭扣22,第二支杆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合部23,搭扣22与卡合部23可以相互扣接,这两个构件是为了延长传送距离,连接前后两个单独的传送装置而设置,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24,第二支杆17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25,第一连杆24与第二连杆25起到阻挡货物坠地的作用,第一支杆1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2,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3,第一旋钮3可控制第一伸缩杆2的伸缩长度,第一旋钮3的后侧贯穿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并延伸到第一支杆1的内部,且第一旋钮3位于第一支杆1内部的一端与第一伸缩杆2的侧表面相互抵持,第一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4,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5,电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基座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6,固定螺栓26的下侧贯穿电机6的基座并延伸到电机架5的内部,且固定螺栓26位于电机架5内部的一端与电机架5螺纹连接,当该传送装置作为中间的转弯装置时,不需要使用电机6,可以通过旋转固定螺栓26把电机6卸下,电机6转动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转轴7,主动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8,主动轮8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动带27,传动带27的内侧与从动轮10的侧表面活动连接,主动轮8与从动轮10通过传动带27传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2),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3),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4),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5),所述电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转动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转轴(7),所述主动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8),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转轴(9),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0),所述从动转轴(9)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杆(1)并延伸到从动轮(10)的内部,且从动转轴(9)位于第一支杆(1)外部的一端与从动轮(10)插接,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折叠连杆(12),所述折叠连杆(12)与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轮(13),所述固定轮(13)位于第一支杆(1)的后方,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轮(14),所述转动轮(14)位于固定轮(13)的后方,所述固定轮(13)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皮带(15),所述传送皮带(15)的内侧面与转动轮(14)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折叠连杆(12)远离第一支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杆(17),所述第二支杆(17)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的侧表面与折叠连杆(1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7)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二伸缩杆(19),所述第二支杆(17)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20),所述第二伸缩杆(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万向轮(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物运输用机电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1)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一伸缩杆(2),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3),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4),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架(5),所述电机架(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转动轴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转轴(7),所述主动转轴(7)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主动轮(8),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从动转轴(9),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套接有从动轮(10),所述从动转轴(9)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杆(1)并延伸到从动轮(10)的内部,且从动转轴(9)位于第一支杆(1)外部的一端与从动轮(10)插接,所述第一支杆(1)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折叠连杆(12),所述折叠连杆(12)与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轮(13),所述固定轮(13)位于第一支杆(1)的后方,所述从动转轴(9)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轮(14),所述转动轮(14)位于固定轮(13)的后方,所述固定轮(13)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传送皮带(15),所述传送皮带(15)的内侧面与转动轮(14)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折叠连杆(12)远离第一支杆(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的侧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杆(17),所述第二支杆(17)的侧表面铰接有第三转轴(18),所述第三转轴(18)的侧表面与折叠连杆(1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杆(17)的底端活动套接有第二伸缩杆(19),所述第二支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陇隆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