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267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包括能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的穿刺组件,一组植入线及一组拉动线,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的穿刺件及对应所述穿刺件的穿刺连接件,一组植入线对折后设置于所述鞘管的内腔,所述植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所述拉动线包括预装于所述夹头组件内并绕过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的弯曲部,所述穿刺件与所述穿刺连接件连接后带动所述穿刺连接件及所述植入线进入所述拉动线的弯曲部,所述拉动线后撤以带动所述植入线进入鞘管中,直至所述植入线被拉出鞘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二尖瓣为左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单向阀门,可以保证血液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如图1所示,正常健康的二尖瓣1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2流到左心室3,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3流到左心房2。二尖瓣1包括一对瓣叶,称为前叶1a及后叶1b。前叶1a及后叶1b通过腱索4固定于左心室3的乳头肌上。正常情况下,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前叶1a和后叶1b的边缘完全对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3流到左心房2。如图2所示,当二尖瓣1的瓣叶或其相关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时,如腱索4部分断裂,将导致二尖瓣1的前叶1a和后叶1b对合不良,由此,当心脏左心室3收缩时,二尖瓣1不能完全关闭,导致血液从左心室3返流至左心房2,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称为“二尖瓣返流”。
[0003]目前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植入缝合线作为人工腱索的方式治疗腱索病变,但是需要采用侵入性开胸技术,并实行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作为辅助支持,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成本高,并且病人创伤程度高、并发症风险高、住院时间长,恢复过程痛苦。
[0004]另一种治疗方式是通过微创方式植入人工腱索。例如,采用较短的粗直管体作为植入物和穿刺组件的输送装置,通过经心尖的路径,直接插入患者心脏后,在二尖瓣的瓣叶表面植入一根带有防滑件的缝线,缝线两端固定在心尖,作为人工腱索,以维持心室壁对瓣叶的拉力。然而,此治疗方式的缺陷是需要经心尖,对人体损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而且,这种植入物输送装置不能用于远程介入,分析如下:经心尖路径较短,为了保证穿刺瓣叶的可靠性,其穿刺组件多为刚性材料及结构,当采用远程介入的方式时,为了保证防滑件植入在左心房侧,其手术路径需要经过主动脉弓—主动脉瓣—左心室—左心房,手术路径较为弯曲,要求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必须具备较好的柔顺性,而刚性的穿刺组件难以通过复杂的血管路径,如果将其刚性穿刺组件改为柔性材料及结构,在如此弯曲的手术路径下,当通过手柄上对穿刺组件的推力来穿刺时,材料的挠性会对穿刺力造成损耗,加大穿刺难度,降低穿刺的有效性,手术风险较高,器械有效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通过微创的方式,向二尖瓣的瓣叶植入至少一组缝线作为人工腱索,然后将缝线的末端固定在心室壁、乳头肌或心尖,以缝线代替天然腱索。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包括能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的穿刺组件,一组植入线及一组拉动线,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的穿刺件及对应所述穿刺件的穿刺连接件,一组植入线对折后设置于所述鞘管的内腔,所述植入线的两端分
别连接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所述拉动线包括预装于所述夹头组件内并绕过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的弯曲部,所述穿刺件与所述穿刺连接件连接后带动所述穿刺连接件及所述植入线进入所述拉动线的弯曲部,所述拉动线后撤以带动所述植入线进入鞘管中,直至所述植入线被拉出鞘管。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包括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导引装置,所述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活动地穿装在所述导引装置中,所述导引装置包括可调弯管及设于所述可调弯管近端的调弯机构,所述夹头组件自所述可调弯管的远端伸出,所述可调弯管的远端设有至少一个可调弯段,所述调弯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可调弯管近端的调弯件及与所述调弯件相连的调节丝,所述调节丝的远端与所述可调弯段相连,所述调弯件拉动所述调节丝使所述可调弯段弯曲,以调整所述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远端位置。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的鞘管调弯机构能用于调节鞘管的可调弯段为弯曲状态,以使鞘管适应弯曲的人体管腔结构的要求,适宜远程介入;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夹头组件及鞘管内设置一组植入线及一组拉动线,通过穿刺件穿刺瓣叶后与穿刺连接件连接,穿刺件的回撤能带动穿刺连接件及植入线穿过瓣叶;再通过拉动线的运动能将植入线拉出鞘管,操作者可根据需要裁剪植入线并将植入线固定在心室壁或乳头肌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人体损伤较小,手术风险降低。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0]图1是二尖瓣正常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1]图2是二尖瓣出现病变时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图4中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夹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4中的夹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植入线、防滑件及穿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是图7中的植入线、防滑件及穿刺连接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穿刺件与穿刺连接件配合的示意图。
[0019]图10是图4中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连接头的剖视图。
[0020]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探针的剖视图。
[0021]图12是图4中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近端夹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是图12中的近端夹头的侧视图。
[0023]图14是图12中的近端夹头沿XIV-XIV线的剖视图。
[0024]图15是图4中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远端夹头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16是图15中的远端夹头的侧视图。
[0026]图17是图16中的远端夹头沿XVII-XVII线的剖视图。
[0027]图18是图15中的远端夹头沿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0028]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近端夹头与远端夹头连接后的剖视图。
[0029]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连接杆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连接杆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连接杆的其中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连接杆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的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5是图24中的控制手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相对开合的夹头组件、连接于所述夹头组件近端的鞘管、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内的穿刺组件,一组植入线及一组拉动线,所述穿刺组件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夹头组件的穿刺件及对应所述穿刺件的穿刺连接件,一组植入线对折后设置于所述鞘管的内腔,所述植入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所述拉动线包括预装于所述夹头组件内并绕过两个所述穿刺连接件的弯曲部,所述穿刺件与所述穿刺连接件连接后带动所述穿刺连接件及所述植入线进入所述拉动线的弯曲部,所述拉动线后撤以带动所述植入线进入鞘管中,直至所述植入线被拉出鞘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包括近端夹头、远端夹头,及设于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远端夹头之间的夹持驱动杆,所述夹持驱动杆沿轴向移动以带动所述远端夹头相对于所述近端夹头开合,所述穿刺件设置于所述远端夹头,所述穿刺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近端夹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连接件是设于所述近端夹头内相互间隔的套筒,所述穿刺件是对应套筒设置于所述远端夹头内的穿刺针,两个所述穿刺针穿过瓣叶后与对应的所述套筒之间可拆卸固定或不可拆卸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锥形的针头,所述套筒面朝所述穿刺针的一侧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针头的容置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远端夹头之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间隔平行于所述夹持驱动杆,所述远端夹头能随所述导向杆沿轴向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组件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鞘管中的探针,所述探针的远端自所述近端夹头中伸出以探测所述近端夹头与所述远端夹头之间的瓣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夹头中部沿轴向设有导丝腔,所述近端夹头于所述导丝腔的一侧沿轴向设有至少一探针腔;所述近端夹头于所述导丝腔的一侧沿轴向设有至少一夹持牵引腔,所述夹持驱动杆容置于所述夹持牵引腔内;所述近端夹头于所述夹持牵引腔的一侧沿轴向设有连接腔,所述导向杆的近端设置于所述连接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线和所述拉动线均是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或者较柔软的金属材料制成的柔性线,所述植入线和所述拉动线的长度均大于所述鞘管的长度的两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线上可滑动地套设有防滑件,所述植入线的远端弯折后形成弯曲部,所述防滑件位于所述弯曲部处,在所述拉动线带动所述植入线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植入线带动所述防滑件移动,直至所述防滑件贴合于瓣叶的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件沿其厚度方向开设间隔的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之间的连线与所述防滑件的轴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植入线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通孔后连接于两个穿刺连接件。11.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辉谢琦宗张庭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