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64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包括支撑组件、加热通风组件和按摩组件,支撑组件的靠背架和基座架转动连接,蒙皮覆盖在靠背架和基座架上,加热通风组件的空气泵和加热器安装在基座架的一侧,通风管和加热器连通,位于基座架和靠背架内,按摩组件的气囊安装在靠背架内,通过调压阀和按摩气泵连通。通过在基座架的一侧设置空气泵、加热器和通风管,使得可以通过启动空气泵使气流通过通风管通过第一通孔通风,然后开启加热器对气流加热,还可以进一步对座椅进行加热,另外还通过设置气囊,通过按摩气泵的开合可以对人进行按摩使得乘坐可以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前排座椅大概分为头枕、靠背、坐垫,后排座椅大概分为头枕、靠背、坐垫、侧翼、扶手。现有的汽车座椅功能单一,使得在长时间乘坐后会因为不透气和肌肉僵硬使得人极为不舒服,从而容易疲劳,使得驾驶不够安全,不符合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汽车座椅,旨在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功能单一使得长时间乘坐后使人难受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包括支撑组件、加热通风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架、靠背架和蒙皮,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基座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的一侧,所述蒙皮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蒙皮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所述加热通风组件包括空气泵、加热器和通风管,所述空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远离所述蒙皮的一侧,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空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通风管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管与所述加热器连通,并位于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气囊、按摩气泵和调压阀,所述气囊与所述靠背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调压阀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之间。其中,所述基座架包括支撑杆、第一承重板和填充层,所述支撑杆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承重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所述填充层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之间。其中,所述基座架还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承重板的一侧。其中,所述基座架还包括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与所述蒙皮之间。其中,所述基座架还包括吸水层,所述吸水层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与所述蒙皮之间。其中,所述基座架还包括多个气管,多个所述气管与所述第一承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的一侧。其中,所述靠背架包括架体、肋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架体与所述基座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承重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靠近所述蒙皮的一侧,所述肋板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承重板的一侧。其中,所述靠背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承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承重板的一侧。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汽车座椅,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基座架转动连接,所述蒙皮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和人体接触进行支撑,所述蒙皮以提供柔软度,使得乘坐可以更加舒适;所述空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所述空气泵启动可以泵出空气,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空气泵连通,多个所述通风管与所述加热器连通,从所述空气泵出来的空气经过所述加热器,可以选择被所述加热器加热或者不加热而进入多个所述通风管中;所述气囊与所述靠背架固定连接,所述按摩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所述调压阀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连通,通过对所述按摩气泵进行控制,使得可以通过所述气囊体积的变化而对人进行按摩。通过在所述基座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空气泵、所述加热器和所述通风管,使得可以通过启动所述空气泵使气流通过所述通风管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通风,然后开启所述加热器对气流加热,还可以进一步对座椅进行加热,另外还通过设置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按摩气泵的开合可以对人进行按摩使得乘坐可以更加舒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功能单一使得长时间乘坐后使人难受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汽车座椅的前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汽车座椅的背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汽车座椅的剖面示意图。1-支撑组件、2-加热通风组件、3-按摩组件、11-基座架、12-靠背架、13-蒙皮、21-空气泵、22-加热器、23-通风管、31-气囊、32-按摩气泵、33-调压阀、111-支撑杆、112-第一承重板、113-填充层、114-滑杆、115-吸水层、116-气管、121-架体、122-肋板、123-第二承重板、124-定位柱、131-第一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包括支撑组件1、加热通风组件2和按摩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基座架11、靠背架12和蒙皮13,所述靠背架12与所述基座架1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11的一侧,所述蒙皮13具有多个第一通孔131,所述蒙皮13与所述靠背架12和所述基座架11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基座架11和所述靠背架12,所述加热通风组件2包括空气泵21、加热器22和通风管23,所述空气泵21与所述基座架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11远离所述蒙皮13的一侧,所述加热器22与所述空气泵21连通,并位于所述空气泵21的一侧,所述通风管23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管23与所述加热器22连通,并位于所述基座架11和所述靠背架12内,所述按摩组件3包括气囊31、按摩气泵32和调压阀33,所述气囊31与所述靠背架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靠背架12内,所述按摩气泵32与所述基座架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空气泵21的一侧,所述调压阀33与所述气囊31和所述按摩气泵32连通,并位于所述气囊31和所述按摩气泵3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靠背架12与所述基座架1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11的一侧,所述蒙皮13具有多个第一通孔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n包括支撑组件、加热通风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架、靠背架和蒙皮,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基座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的一侧,所述蒙皮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蒙皮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所述加热通风组件包括空气泵、加热器和通风管,所述空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远离所述蒙皮的一侧,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空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通风管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管与所述加热器连通,并位于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气囊、按摩气泵和调压阀,所述气囊与所述靠背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调压阀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组件、加热通风组件和按摩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基座架、靠背架和蒙皮,所述靠背架与所述基座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的一侧,所述蒙皮具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蒙皮与所述靠背架和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覆盖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所述加热通风组件包括空气泵、加热器和通风管,所述空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基座架远离所述蒙皮的一侧,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空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通风管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通风管与所述加热器连通,并位于所述基座架和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气囊、按摩气泵和调压阀,所述气囊与所述靠背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靠背架内,所述按摩气泵与所述基座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空气泵的一侧,所述调压阀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气囊和所述按摩气泵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架包括支撑杆、第一承重板和填充层,所述支撑杆的数量有多个,所述第一承重板与多个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所述填充层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杆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元法伍建辉付文涛符强严素清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