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63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机、输入轴、输入轴小齿轮、中间轴、中间轴大齿轮、中间轴小齿轮、差速器和差速器大齿圈;所述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箱体的内部并位于箱体输入侧,所述箱体输入侧内部设有水道,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所述输入轴小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有中间轴小齿轮和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小齿轮与差速器上的差速器大齿圈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箱体内通过在电机的安装位置的内部设有水道,有利于电机运转过程中进行散热,提高减速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
本技术属于汽车的
,具体涉及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倡导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措施。汽车减速箱和电机的二合一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对比与之前的分体式减速箱和电机搭配的方案,二合一式的箱体具备优良的性能,对其内部箱体的结构布置提出更高地要求,在减速箱具备同等功能的基础上,减速箱和电机的二合一势必增加内占用的安装空间,而且电机的散热性能不好,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布置减速箱箱体内的结构,来减小减速箱箱体的内部空间以及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本技术中的减速箱的布置结构的轴向距离短,结构简单,成本较低,NVH较好,能够提升整车的轻量化。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机、输入轴、输入轴小齿轮、中间轴、中间轴大齿轮、中间轴小齿轮、差速器和差速器大齿圈;所述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箱体的内部并位于箱体输入侧,有效的保证支撑和固定电机的运转;所述箱体输入侧内部设有水道,水道的设置便于电机运转过程中进行散热,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所述输入轴小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有中间轴小齿轮和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小齿轮与差速器上的差速器大齿圈啮合。优选地,靠近电机侧的输入轴的一端与箱体之间设有输入轴油封,输入轴油封的设计能够防止箱体内部的油液渗到电机内,保证电机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电机的影响;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通过输入轴轴承固定于箱体内部,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优选地,所述中间轴的两端均通过中间轴轴承分别固定于箱体内部,使中间轴与箱体稳定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差速器上的差速器轴的两端均通过差速器轴承固定于箱体上,使差速器稳定地固定于箱体上,所述差速器轴的输出侧的轴承外侧安装有差速器油封,差速器油封可以有效防止箱体内油液渗漏。本技术中的箱体为一体化设计,在模态分析中其箱体受力均匀,同轴度更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性能。本技术中的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使电机和箱体共用同一根轴,与传统的单档减速箱相比不用花键,轴的同心度好,轴向的距离短,减少连接和运行磨损,使箱体的NVH降低明显;减速箱的动力传递是从电机到中间轴为直接传输动力,无需花键连接或其他零部件连接,直接通过输入轴将动力传递至中间轴上,中间轴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差速器将中间轴传递的动力经过分配传递至输出轴,然后传递到两端的车轮上;相对于单档减速箱和电机搭配的方式,本技术中的电机和箱体共用同一根轴,不需要在箱体上设计端面安装板来连接,箱体的轴向的距离明显减小,不需要设置连接端面、销孔或螺栓来安装电机,无动力损失,启动冲击变小,箱体一体化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减少了连接的繁琐,提升了整体的轻量化,零部件总量也变少了,使箱体内部结构更加的紧凑,缩减制造的成本;还能减少动力传递的损失和生产成本;本技术中的减速箱的结构更加简单、成本降低、减少零部件使用及磨损,在NVH方面有很大的提升。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减速箱的箱体内将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置输入轴小齿轮,使电机和箱体共同用一根输入轴,不需要花键连接,相对于分体式的单档减速箱和电机转速方面更加平稳,减小了对箱体的启动振动冲击,箱体一体化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减少了连接的繁琐,提升了整体的轻量化,零部件总量也变少了,使箱体内部结构更加的紧凑;而且本技术电机和箱体共同用一根输入轴,使电机与箱体输入轴的相对位置稳定,可以合理的控制,对整个箱体内的零部件磨损也减小,零部件使用寿命增加。(2)本技术中的电机在箱体内的安装位置内部设有水道,利用水道对运转的电机散热,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本技术中电机和减速箱的整体设计,使NVH明显提升,在噪音测试中达到更好的状态,结构也更加简单紧凑。(3)本技术的箱体内的布局结构中,减少了电机与箱体的连接及固定设计,直接将电机定子固定在箱体的内部,一体化的设计使箱体更加的轻量化,在整车的搭载匹配上更加的方便。(4)本技术中将电机和减速箱的一体化设计,壳体上不需要设计连接端面减少重量,不需要销孔和螺栓固定电机,使成本相对于分体式减速箱和电机有明显的降低。(5)本技术为了增加电机运行环境的稳定,在靠近电机侧的输入轴的一端与箱体之间设有输入轴油封,输入轴油封的设计能够防止箱体内部的油液渗到电机内,保证电机稳定的工作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电机的影响。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减速箱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减速箱去掉半边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减速箱去掉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电机,3-输入轴,31-输入轴油封,32-输入轴小齿轮,33-输入轴轴承,4-中间轴,41-中间轴轴承,42-中间轴大齿轮,43-中间轴小齿轮,5-差速器,51-差速器大齿圈,52-差速器油封,53-差速器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速箱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电机2、输入轴3、输入轴小齿轮32、中间轴4、中间轴大齿轮42、中间轴小齿轮43、差速器5和差速器大齿圈51;电机2的定子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并位于箱体1输入侧,有效的保证支撑和固定电机2的运转;箱体1输入侧内部设有水道,水道的设置便于电机2运转过程中进行散热,从而提高电机2的使用寿命;电机动力输入轴3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32,输入轴小齿轮32与中间轴齿轮啮合,中间轴4上依次设有中间轴小齿轮43和中间轴大齿轮42,中间轴大齿轮42与输入轴小齿轮32啮合,中间轴小齿轮43与差速器5上的差速器大齿圈51啮合;本实施例中的直接通过电机2将动力传输至中间轴4,再通过中间轴4将动力传递给差速器5,差速器5的动力经过分配传输至输出轴,然后传递至车轮。本实施例中靠近电机2侧的输入轴3的一端与箱体1之间设有输入轴油封31,输入轴油封31的设计可以使输入轴侧箱体内部与电机侧箱体内部进行有效隔离,输入轴油封31的设计能够防止箱体1内部的油液渗到电机2内,保证电机2稳定并封闭的工作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电机2的影响;输入轴3的另一端通过输入轴轴承33固定于箱体1内部,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中间轴4的两端均通过中间轴轴承41分别固定于箱体1内部,使中间轴4与箱体1稳定地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机、输入轴、输入轴小齿轮、中间轴、中间轴大齿轮、中间轴小齿轮、差速器和差速器大齿圈;所述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箱体的内部并位于箱体输入侧,所述箱体输入侧内部设有水道,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所述输入轴小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有中间轴小齿轮和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小齿轮与差速器上的差速器大齿圈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合一式布置结构的减速箱,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电机、输入轴、输入轴小齿轮、中间轴、中间轴大齿轮、中间轴小齿轮、差速器和差速器大齿圈;所述电机的定子固定在箱体的内部并位于箱体输入侧,所述箱体输入侧内部设有水道,电机动力输入轴同轴设有输入轴小齿轮,所述输入轴小齿轮与中间轴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上依次设有中间轴小齿轮和中间轴大齿轮,所述中间轴大齿轮与输入轴小齿轮啮合,所述中间轴小齿轮与差速器上的差速器大齿圈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许艳利韩启锋卞国胜殷其栋
申请(专利权)人: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