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53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包括底座、下冲刀、上冲刀和基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件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顶端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一端固定有下刀安装座,所述下刀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下冲刀,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柱固定有上冲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有基座、第一气缸、上冲刀、升降板、第二气缸、连接头、活动块、支撑臂、支撑座、下刀安装座、下冲刀、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使得冲切和粘贴在同一工位上实现,避免了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时同心度不对应的问题,操作便捷,同时减少了装置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
本技术涉及雷达支架冲粘结构
,具体为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而雷达几乎成为所有乘用车的标配,雷达是与保险杠进行固定连接的,安装方式通常是先在保险杠上使用冲孔设备进行开孔,再将雷达支架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于保险杠上,但是现有的此类冲粘结构大多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1、由于需要先冲孔再进行粘接,因此该冲粘结构通常需要设置多个工位,占用空间较多且使用不便;2、部分冲粘结构在进行雷达支架安装时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震动,稳定性较差;3、部分冲粘结构的下刀固定座与下冲刀之间的固定安装存在不便,下冲刀不利于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操作复杂,占用空间较多、稳定性较差以及下冲刀不利于拆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包括底座、下冲刀、上冲刀和基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件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的顶端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且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且升降板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均铰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的顶部均与支撑座的两侧相铰接,所述升降板顶部的一端固定有下刀安装座,所述下刀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下冲刀,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缸,且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柱固定有上冲刀。优选的,所述缓冲件的内部均通过刚性弹簧设置有活动杆,且活动杆的顶端均与承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2个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中央位置相铰接。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与底座靠近限位杆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杆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下方的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且活动块的底端通过滑动座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刀安装座的两侧均穿过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套筒。优选的,所述上冲刀与下冲刀处于同一竖直线上。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升降板的一端通过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弹簧设置有固定头,且固定头均与下冲刀的两侧相抵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通过安装有基座、第一气缸、上冲刀、升降板、第二气缸、连接头、活动块、支撑臂、支撑座、下刀安装座、下冲刀、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在保险杠的背面涂好底胶,将其置于上冲刀与下冲刀之间,将雷达支架上的胶带的保护层撕掉,粘贴面朝上放置在下冲刀上,之后第二气缸通过连接头带动活动块左移,使得支撑臂上移,进而推动升降板上移带动下冲刀上的雷达支架上移进而与保险杠进行粘接,之后第一气缸带动上冲刀下移,上冲刀与下冲刀完全对准并由此在保险杠上冲切形成雷达孔,使得冲切和粘贴在同一工位上实现,避免了在不同工位之间移动时同心度不对应的问题,操作便捷,同时减少了装置的占用空间。(2)该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通过安装有底座、承载板、限位槽、限位杆、缓冲件、刚性弹簧以及活动杆,使得在该冲粘结构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促使承载板下压活动杆,促使活动杆在缓冲件内压缩刚性弹簧,通过刚性弹簧的伸缩回弹吸收和扩散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限位杆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块,使得承载板活动时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提高稳定性。(3)该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通过安装有下刀安装座、下冲刀、调节螺杆、套筒、缓冲弹簧、固定头,使得下冲刀置于下刀安装座内,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带动固定头向下冲刀的方向移动,进而将下冲刀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夹紧时固定头的一侧对缓冲弹簧产生挤压,通过缓冲弹簧的形变与恢复使得在夹紧时留有一定的余量,避免对下冲刀产生刚性挤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刀安装座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缓冲件;201、刚性弹簧;202、活动杆;3、承载板;4、第一滑槽;5、活动块;6、支撑座;7、下刀安装座;8、下冲刀;9、上冲刀;10、第一气缸;11、基座;12、第二滑槽;13、升降板;14、滑块;15、第二气缸;16、限位槽;17、限位杆;18、支撑臂;19、连接头;20、固定头;21、套筒;22、缓冲弹簧;23、调节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包括底座1、下冲刀8、上冲刀9和基座11,底座1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件2设置有承载板3,且承载板3的顶端固定有基座11,缓冲件2的内部均通过刚性弹簧201设置有活动杆202,且活动杆202的顶端均与承载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承载板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2个限位杆17,且限位杆17的中央位置相铰接,承载板3与底座1靠近限位杆17的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槽16,且限位杆17的两端分别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16滑动连接;在该冲粘结构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促使承载板3下压活动杆202,促使活动杆202在缓冲件2内压缩刚性弹簧201,通过刚性弹簧201的伸缩回弹吸收和扩散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同时限位杆17两端均设置有与限位槽16相匹配的限位块,使得承载板3活动时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提高稳定性;基座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15,且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19设置有活动块5,活动块5下方的基座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4,且活动块5的底端通过滑动座与第一滑槽4滑动连接,对活动块5起到限位作用;活动块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13,且升降板13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6,活动块5的两侧均铰接有支撑臂18,且支撑臂18的顶部均与支撑座6的两侧相铰接,升降板13顶部的一端固定有下刀安装座7,下刀安装座7的内部设置有下冲刀8,基座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12,升降板13的一端通过滑块14与第二滑槽12滑动连接,对下冲刀8的升降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下刀安装座7的两侧均穿过有调节螺杆23,且调节螺杆23的一端均固定有套筒21,套筒21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弹簧22设置有固定头20,且固定头20均与下冲刀8的两侧相抵触;对下冲刀8夹紧时固定头20的一侧对缓冲弹簧22产生挤压,通过缓冲弹簧22的形变与恢复使得在夹紧时留有一定的余量,避免对下冲刀8产生刚性挤压;基座1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包括底座(1)、下冲刀(8)、上冲刀(9)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件(2)设置有承载板(3),且承载板(3)的顶端固定有基座(11),所述基座(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15),且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19)设置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13),且升降板(13)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6),所述活动块(5)的两侧均铰接有支撑臂(18),且支撑臂(18)的顶部均与支撑座(6)的两侧相铰接,所述升降板(13)顶部的一端固定有下刀安装座(7),所述下刀安装座(7)的内部设置有下冲刀(8),所述基座(1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缸(10),且第一气缸(10)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柱固定有上冲刀(9)。/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包括底座(1)、下冲刀(8)、上冲刀(9)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均匀通过缓冲件(2)设置有承载板(3),且承载板(3)的顶端固定有基座(11),所述基座(1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气缸(15),且第二气缸(15)的输出端通过连接头(19)设置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13),且升降板(13)的底部固定有支撑座(6),所述活动块(5)的两侧均铰接有支撑臂(18),且支撑臂(18)的顶部均与支撑座(6)的两侧相铰接,所述升降板(13)顶部的一端固定有下刀安装座(7),所述下刀安装座(7)的内部设置有下冲刀(8),所述基座(1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气缸(10),且第一气缸(10)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柱固定有上冲刀(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2)的内部均通过刚性弹簧(201)设置有活动杆(202),且活动杆(202)的顶端均与承载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工位雷达支架冲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2个限位杆(17),且限位杆(17)的中央位置相铰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兵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屹特威汽车装备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