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壳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209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机壳弹片,电脑机壳包含一框体及一可封罩在框体外侧的盖板,在框体上设有多个通孔,弹片是卡设在通孔内,且是一体成型,并具有二弯折线而将弹片区隔成一中央基部、一第一插入部及一第二插入部,第一、二插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组装时可将第一、二插入部分插入不同通孔中,当组装盖板时可容易地压迫弹片而与框体紧密结合,由此可减少电磁辐射外泄,且弹片可拆卸回收再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机壳弹片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机壳弹片,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电脑机壳的盖板容易组装、拆卸,而且可拆卸回收重覆使用的电脑机壳弹片。一般电脑机壳包含多片金属框架板,该框架板共同框围形成一内部可供如:主机板、硬碟机、软碟机等各种系统单元零件装设的框体,又为了防尘、美观、阻挡辐射等因素,通常会在框体外再装设一片以上的金属盖板,另外,为了加强防止系统单元零件产生的电磁辐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外泄,该盖板与框体之间的结合除了利用螺丝来螺接外,还会利用组装在该框架板上的金属弹片来加强紧密贴合,以减少从该盖板与框体之间的空隙散出的电磁辐射量,再加上该弹片本身填塞盖板与框体间的空隙及其导体的性质可避免电磁辐射外逸。如图1所示,以往的电脑机壳1包含多片框架板11,该多片框架板11框围形成一框体12,为了与一封罩在该框体12外侧的盖板13稳固接合,在该框架板11的多个转折边缘111处冲压剪切形成多个U形穿槽112,每一穿槽112所围绕的一弹片区113上各别突设一突点114,当该盖板13从后端套入时,该盖板13的内侧面会抵压弹片区113上的突点114,而将该弹片区113稍向内侧压入,借着该弹片区113的弹力就可使该盖板13与框架板11之间的结合更为稳固。以往的电脑机壳1的弹片区113虽可以让该框架板11紧抵盖板13,但抵紧的效果不隹,因在冲压形成穿槽112时,如该弹片区113过度向内偏移,则该盖板13很可能在套上框架板11后无法抵压该弹片区113上的突点114,相反地,如该弹片区113过度向外张,该盖板13在套设时会被弹片区113或突点114挡住而难以推入,因此,直接在该框架板11上冲压弹片区113的设计虽然可行,但其组装时较为麻烦,且抵紧效果也不隹。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另有一种如图2、3所示的电脑机壳,以-->及组装在电脑机壳上的弹片,这种电脑机壳2同样包括数片框架板21及一盖板22,但是在该框架板21的多个转折边缘211处没有穿槽及弹片区的设计,而是在该转折边缘211上设有数组两个为一组的方孔212,每一组方孔212呈左右排列,在每一组方孔212上各别夹设一弹片3,而借该弹片3与盖板22紧密抵接。该弹片3是一体弯折而成的钢片体,其包含一第一夹部31及一第二夹部32,该第一、二夹部31、32的一端彼此衔连形成一封闭端33,片体上远离该封闭端33的一端为一开口端34,该第一夹部31裁切形成多个平行并向外凸弧的推压片条311,而该第二夹部32上裁切出二向内掀起的定位片条321,且在该第二夹部32靠近开口端34的一端向外弯折。要将该弹片3固定在框架板21时,先使该弹片3的开口端34朝向该框架板21的转折边缘211,并将该第二夹部32的定位片条321分别对应框架板21上的方孔212,接着轻推该弹片3让转折边缘211穿过开口端34,该第一、二夹部31、32就分别紧抵转折边缘211的外、内侧面,在推入过程中,该定位片条321会各别陷入对应的方孔212内,使得该弹片3可以稳固地装设在框架板21上。当该盖板22由后方推入后,该盖板22会挤压推压片条311,使原本凸弧状的推压片条311被压迫成接近平直状,借着推压片条311的弹性,使该盖板22可以与框架板21稳固地结合,但是却仍具有以下的缺点:(一)该盖板22组装、拆卸困难:由于该弹片3的变形弹性是依赖推压片条311,但是要将凸弧状的推压片条311压成平直状需要极大的力量,导致该盖板22在组装时非常吃力,同理,在该拆离盖板22过程中也遭遇同样困难,并且容易拖动该弹片3而使定位板条321硬挤向方孔212的孔壁而导致断裂。(二)该弹片3无法拆卸回收使用:如想要将该弹片3拆下,必须先设法将该定位片条321推出方孔212,再将该弹片3拉离框架板21,但是由于施力不便,很难-->将该等定位片条321同时推出方孔212,即使推出后势必会造成该弹片3永久变形而无法再使用,因此该弹片3组装到框架板21后通常不会再拆下回收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电脑机壳的盖板容易组装、拆卸,而且可拆卸回收重覆使用的电脑机壳弹片。本技术的电脑机壳弹片,该电脑机壳包含数片可框围形成一框体的框架板,以及一片以上可封罩在该框体外侧的盖板,而弹片是组装在框架板上,并可使该盖板与框体的结合更紧密稳固,该框架板上设有两个一组并且有一组以上的通孔。本技术的电脑机壳弹片,该弹片为一体成型并具有一第一弯折线及一第二弯折线,借该等弯折线将弹片区隔成一基部、一第一插入部及一第二插入部,该基部两端分别为第一、二弯折线,靠近第一弯折线为一推压区,该推压区与第二弯折线之间为一宽度较小的调节区,因此该调节区与推压区之间形成一肩部,该第一插入部借第一弯折线与该基部的推压区相接,远离该第一弯折线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翘曲端,该第二插入部借第二弯折线与该基部的调节区相接,该第一、二弯折线的弯折方向相反,组装时可将该第一、二插入部分别插入同组的不同通孔中,同时该翘曲端及第二插入部会紧抵框架板的内侧面,而该第一弯折线会拱起远离框架板的外侧面。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电脑机壳弹片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电脑机壳的部份立体分解图。图2是另一种以往电脑机壳弹片组装在框架板上的立体图。图3是另一种以往电脑机壳弹片组装在框架板上的放大侧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组装在框架板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组装在框架板的侧面放大部份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较隹实施例组装在框架板时,被盖板压迫的侧面放大部份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组装在电脑机壳4上的弹片5,该电脑机壳4包含数片可框围形成一框体41的框架板42,以及一可封罩在上述框体41外侧的盖板43,该框体41内可固定主机板、硬碟机、软碟机等系统单元组件(图未示),各框架板42间并利用各边转折边缘421彼此铆接,在各弯折边缘421上设有两个一组的一方形大通孔422及一方形小通孔423,每一组的小通孔423均位于大通孔422的前方,而本实施例的弹片5就组装在一组大、小通孔422、423上,可使该盖板43与框体41的结合更紧密稳固,更借此可防止该框体41内系统单元组件产生的电磁辐射散出电脑机壳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弹片5是一体成型的金属材质片体,片体上具有一第一弯折线51及一第二弯折线52,借该等弯折线51、52将该弹片5区隔成一基部53、一第一插入部54及一第二插入部55。该基部53两端分别为第一、二弯折线51、52,靠近该第一弯折线51为一推压区531,此推压区531与第二弯折线52之间为一宽度较小的调节区532,因此该调节区532与推压区531之间形成二肩部533。该第一插入部54借第一弯折线51与该基部53的推压区531相接,其宽度小于该推压区531并在远离第一弯折线51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翘曲端541。该第二插入部55借第二弯折线52与该基部53的调节区532相接,其宽度与调节区532相同。如图5、6所示,以该基部53为基准,该第一、二插入部54、55的弯折方向相反,而且该翘曲端541的弯折方向也与第一插入部54相反,等弯折作业完成后,该第一插入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机壳弹片,该电脑机壳包含数片可框围形成一框体的框架板,以及一片以上可封罩在该框体外侧的盖板,而该弹片是组装在框架板上,以供该盖板与框体的结合紧密稳固,该框架板上设有两个一组并为至少一组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弹片是一体成型并具有一第一弯折线及一第二弯折线,该两弯折线将弹片区隔成一基部、一第一插入部及一第二插入部,该基部两端分别为第一、二弯折线,靠近该第一弯折线为一推压区,该推压区与第二弯折线之间为一宽度较小的调节区,而该调节区与推压区之间形成一肩部,该第一插入部一端以第一弯折线与该基部的推压区相接,而在远离该第一弯折线的一端弯曲形成一翘曲端,该第二插入部一端以第二弯折线与该基部的调节区相接;该第一、二插入部的弯折方向相反,该第一、二插入部分别插入同组的不同通孔中,且该翘曲端及第二插入部是紧抵框架板的内侧面,而该第一弯折线会拱起远离框架板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机壳弹片,该电脑机壳包含数片可框围形成一框体的框架板,以及一片以上可封罩在该框体外侧的盖板,而该弹片是组装在框架板上,以供该盖板与框体的结合紧密稳固,该框架板上设有两个一组并为至少一组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弹片是一体成型并具有一第一弯折线及一第二弯折线,该两弯折线将弹片区隔成一基部、一第一插入部及一第二插入部,该基部两端分别为第一、二弯折线,靠近该第一弯折线为一推压区,该推压区与第二弯折线之间为一宽度较小的调节区,而该调节区与推压区之间形成一肩部,该第一插入部一端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祥
申请(专利权)人:伟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