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36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管导向结构和面部接触结构;所述气管导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气管插管的导向管;所述面部接触结构包括上小下大的圆台部,圆台部上下均开口,圆台部的下端固定有底环,底环上表面固定有海绵环。本方案解决了患者唾液溢出无法收集进而导致气管插管固定不稳或者污染周边的技术问题,可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术的气管插管的固定的实践操作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经口气管插管术是医疗实践中常用到的操作,在完成插管操作之后,需要将气管插管固定,避免该气管插管晃动或产生位移。现有的固定方式往往是采用胶布固定,但是由于患者处于张口的状态,唾液容易溢出患者口部,润湿胶布,这样气管插管就会出现固定不稳的问题。溢出的唾液也会污染周边,或者对患者皮肤造成刺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解决了患者唾液溢出无法收集进而导致气管插管固定不稳或者污染周边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管导向结构和面部接触结构;所述气管导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气管插管的导向管;所述面部接触结构包括上小下大的圆台部,圆台部上下均开口,圆台部的下端固定有底环,底环上表面固定有海绵环。本方案的使用方法、原理及优点是:待完成插管操作之后,需要将气管插管固定的时候,使用本装置,先将气管插管穿过导向管,然后将圆台部,罩在患者口部,并使患者的嘴正好从圆台部的上部开口漏出。由于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患者一直处于张嘴的状态,很容易流出唾液导致污染。在本方案中,圆台部罩在嘴的周围,起到了承接唾液的作用,唾液流出沿圆台部的侧壁的外侧流向海绵环,海绵环可吸水,从而起到了收集唾液的作用,从而避免唾液流向面部其他部位或者污染周围医疗装置的效果。而气管插管位于导向管中,不用额外使用胶布来固定,这样就避免了胶布被润湿而导致的气管插管固定不稳的情况。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向管的一端的开口朝向患者下巴,导向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患者口部。导向管对气管插管具有导向作用,可避免气管插管弯折。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向管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结构。使用第一固定结构可以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导向管中。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旋钮、螺纹柱和压片。用时,将气管插管穿入导向管中,然后旋转第一旋钮,使得压片压住气管插管,从而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导向管内。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圆台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患者鼻部的缺口。这样可使患者的鼻部不被遮盖,保持顺畅呼吸。并且如果圆台部盖在患者鼻部,这样势必会影响圆台部和患者的面部的贴合程度,这样就不利于收集患者唾液,有可能唾液仍然会流到患者面部皮肤上。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面部接触结构还包括环状部和连接片,圆台部通过连接片固定在环状部上;环状部穿设并固定在导向管上。导向管通过面部接触结构固定在患者面部,面部接触结构和导向管固定可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向管包括咬合部。气管插管是经口插入患者的气管,患者有可能会不小心用牙齿咬气管插管,有可能会导致柔性的气管插管的损伤。在本方案中,咬合部的设置可以起到保护气管插管的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面部接触结构还包括环状部和连接片,圆台部通过连接片固定在环状部上;环状部穿设并滑动连接在导向管上。环状部和导向管滑动连接,可调节环状部的位置,从而调整圆台部在患者面部的紧贴程度。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咬合部上设有环状凹陷。咬合部可伸入患者的口中后,患者的牙齿可以放置在环状凹陷处。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环上固定有两个头带固定环。头带固定环用于穿设头带,使用头带可将整个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头部,固定方式如同现有技术中固定氧气面罩的方式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1的第一固定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面部接触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的正视图。图5为实施例2的面部接触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导向管1、第一螺纹孔2、环状部3、连接片4、圆台部5、底环6、头带固定环7、海绵环8、第一旋钮9、螺纹柱10、压片11、第二固定结构12、滑槽13、环状凹陷14、滑块15、缺口16。实施例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气管导向结构和面部接触结构。如图1所示,气管导向结构包括导向管1,导向管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2。如图2所示,气管导向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旋钮9、螺纹柱10和压片11。螺纹柱10与第一螺纹孔2螺纹连接。使用时,将气管插管穿入导向管1中,然后旋转第一旋钮9,使得压片11压住气管插管,从而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导向管1内。导向管1为一弧形弯管,使用时,导向管1的上部开口朝向患者的下巴,下部开口朝向患者的口部。如图1所示,面部接触结构,包括环状部3、连接片4和圆台部5。环状部3穿设在导向管1的下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环状部3粘接在导向管1上。环状部3通过三根硬质的连接片4将圆台部5固定在导向管1下方。圆台部5、导向管1的下端和环状部3同轴,并且连接片4均与环状部3和圆台部5粘接固定。圆台部5为一上小下大的圆台、中空且上下均开口(即上下开口的圆台状的壳状结构)。使用时,将圆台部5罩在患者口部(圆台部5的下部开口朝向患者口部),患者的嘴正好从圆台部5的上部开口漏出。为了避开患者的鼻部,如图3所示,圆台部5的左侧设有缺口16,使得整个圆台部5呈四分之三的圆台状,使用时可将患者的鼻部容纳在缺口16处。如图1所示,圆台部5的下方粘接有底环6,为配合圆台部5的形状,底环6为四分之三圆环。如图3和图1所示,底环6的侧壁上粘接有两个头带固定环7。头带固定环7用于穿设头带,使用头带可将整个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头部,固定方式如同现有技术中固定氧气面罩的方式一致,在此不做赘述。底环6的上表面粘接有海绵环8,海绵环8也为四分之三圆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待完成插管操作之后,需要将气管插管固定的时候,使用本装置,先将气管插管穿过导向管1,导向管1的上部开口朝向患者的下巴,下部开口朝向患者的口部。然后将圆台部5罩在患者口部,并使患者的嘴正好从圆台部5的上部开口漏出。再使用头带将本装置固定在患者面部,最后旋转第一旋钮9,使得压片11将导向管1中的气管插管抵紧,完成对气管插管的固定。由于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患者一直处于张嘴的状态,很容易流出唾液导致污染。在本方案中,圆台部5罩在嘴的周围,起到了承接唾液的作用,唾液流出沿圆台部5的侧壁的外侧流向海绵环8,海绵环8可吸水,从而起到了收集唾液的作用,从而避免唾液流向面部其他部位或者污染周围医疗装置的效果。实施例2本实施例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导向管1不再和环状部3固定,且导向管1的下方增加了咬合部。具体的结构如下:导向管1向患者口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咬合部,咬合部可伸入患者的口中。咬合部上设有环状凹陷14。因为气管插管是经口插入患者的气管,患者有可能会不小心用牙齿咬气管插管,有可能会导致柔性的气管插管的损伤。在本方案中,咬合部的设置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管导向结构和面部接触结构;所述气管导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气管插管的导向管;所述面部接触结构包括上小下大的圆台部,圆台部上下均开口,圆台部的下端固定有底环,底环上表面固定有海绵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管导向结构和面部接触结构;所述气管导向结构包括用于容纳气管插管的导向管;所述面部接触结构包括上小下大的圆台部,圆台部上下均开口,圆台部的下端固定有底环,底环上表面固定有海绵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的一端的开口朝向患者下巴,导向管的另一端的开口朝向患者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旋钮、螺纹柱和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燕雪张庆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