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13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1
可回收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磁性回收设备;支架本体是柱形,环绕支架本体的侧端有多个开口形成支撑面;支架本体的内层及外层表面分别有内膜及外膜,内膜是聚四氟乙烯,外膜是聚四氟乙烯和磁性混合材料;磁性回收设备包括电磁线圈和操作杆,电磁线圈环绕在导磁材料外侧端,电磁线圈外侧有外壳,操作杆和外壳一侧端安装在一起,操作杆外层有保护套,微型摄像头前端位于外壳另一侧端。本新型支架本体需要安装在病人血管等内,或取出时,不需要反复和支架本体之间对位,能在较快时间内实现磁性回收设备本体前端和支架本体内的结合,进而放入支架和取出支架,过程中不会造成损伤,给医生带来了便利,并减少了后续手术介入治疗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回收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回收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支架或非血管支架是医疗手术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设备,一般包括血管支架(比如扩展血管的动脉支架)和非血管支架(比如由于前列腺增生安装的尿道支架)。支架具有创口小,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情况下,支架植入人体相应血管或非血管内后,一般都是暂时性安装,一段时间后随着病人病变消除,需要回收支架,也就是从病人体内取出支架,或者取出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下降的支架,更换新的支架。现有的支架回收中,一般都是手术医生采用前端带钩的回收线进行回收(回收线前端具有微型摄像头,将病人体内图像传递到显示屏,利于手术医生的操作,依照病人安装支架的位置不同,回收线有柔性和刚性两种)回收时,将回收线前部套入支架内空心部位,然后前端钩、钩住支架前端,进而从病人体内拉出血管或非血管支架。上述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操作中由于要将回收线前端的钩、钩在支架前端,实际操作中需要多次调节钩和支架前端的相对位置,才能使钩、钩在支架前端,由于需要反复调节位置,会给手术医生带来不便;还有一点就是在钩、钩住支架前端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操作失误还容易将钩、钩在病人体内血管或非血管上,造成血管或非血管的损伤,后续甚至需要介入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付出以及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支架推入病人体内相应位置时,是通过内窥镜、膀胱镜等放入人体体内相应位置,由于内窥镜、膀胱镜等前端和支架之间外形并不吻合,因此在推入过程中较为不便(推入过程中,支架容易和内窥镜、膀胱镜等前端分离),通常情况下,需要反复操作多次才能将支架推入到位。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实现方便收放支架,且不会造成病人血管或非血管损伤的可回收支架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医疗领域中,血管支架及非血管医疗支架因结构所限,存在的往病人体内相应位置放入支架及从病人体内取出支架过程中,操作不便,且有导致病人血管或非血管内损伤几率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了具有磁性的支架本体及磁性回收设备两部分,应用中,当支架本体需要放入在病人血管或非血管内,或需要从血管及非血管内取出时,不需要反复对位,能在较快时间内实现磁性回收设备本体前端和支架本体内的结合,进而放入支架和取出支架,且在过程中不会造成病人体内血管或非血管损伤,给手术医生的操作带来了便利,并减少了病人后续手术介入治疗几率的可回收支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回收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磁性回收设备;所述支架本体是柱形,支架本体是中空结构,环绕支架本体的侧端间隔距离有多个开口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层及外层表面分别有内膜及外膜,内膜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外膜是聚四氟乙烯和磁性混合材料;所述内膜和外膜将支架本体内外两层隔绝;所述磁性回收设备包括电磁线圈和操作杆,电磁线圈环绕在导磁材料外侧端,电磁线圈外侧有外壳,操作杆和外壳一侧端安装在一起,操作杆外层有保护套,外壳另一侧端内有摄像头;所述电磁线圈外侧的外壳外径小于支架本体的内径,操作杆是柔性结构、还能是刚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内侧不限于柱形,还能采用各种异形形状,对应电磁线圈外侧的外壳形状和支架本体内形状一致。进一步地,所述外膜磁性材料是纳米级铁、钴、镍及钆粉中一种,内膜既能单独采用聚四氟乙烯膜,还能采用和外膜一致的聚四氟乙烯、磁性混合材料,内膜及外膜材料的聚四氟乙烯还能采用涤纶、聚酯、聚氨基材料中的一种代替,内膜及外膜涂层的厚度在0.1~0.8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外径为2~60mm之间,长度为2~200mm之间,壁厚在0.1~0.6mm之间,支架本体还能采用编织支架,编织支架的丝径在0.01-0.3mm之间,支架本体的侧端支撑面开口形状能采用任何形状。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采用镍钛合金、钴合金、不锈钢、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新型支架本体覆膜材料耐腐蚀、不粘附、无毒害(人工血管和脏器都会使用到此材料,长期置入体内无不良反应),提高了置入人体后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且表面光滑,安装方便,并保证了安装后表面不会形成残留(特别安装在尿道内支架,如果表面不光滑,容易导致尿液内析出的无机盐和矿物质残留附着,进而造成支架内狭窄等,对正常使用带来影响)。本新型使用前,将支架本体中部套在电磁线圈的外壳外侧,接通电磁线圈电源后其产生磁性和支架本体吸合在一起,这样手术医生就可方便将支架本体安装在病人体内相应位置。当需要从病人体内取出支架本体时,将磁性回收设备送入人体的血管或非血管内后,把电磁线圈的外壳外侧套在支架本体的内中部,接通电磁线圈电源后其产生磁性和支架本体吸合在一起,这样手术医生就可方便将支架本体从病人体内拉出。本新型应用中,当支架本体需要放入病人血管或非血管内,或需要从血管及非血管内取出时,不需要反复对位,能在较快时间内实现磁性回收设备本体前端和支架本体内的结合,进而放入支架和取出支架,且在过程中不会造成病人体内血管或非血管损伤,给手术医生的操作带来了便利,并减少了病人后续手术介入治疗的几率。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支架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磁性回收设备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3中所示,可回收支架装置,包括支架本体1、磁性回收设备2;支架本体1由薄壁圆柱形镍钛合金管整体加工而成,支架本体1的前后两端为开放式、内部是中空结构101,环绕支架本体1的侧端间隔一定距离有多个波状开口102形成支撑面,波状开口102由前至后有多排,每个开口之间以及每排开口之间间距相等;支架本体1的内层及外层表面分别涂覆有内膜103及外膜104,内膜103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外膜104是聚四氟乙烯和磁性混合材料;所述内膜103和外膜104将支架本体1内外两层物理隔绝;所述磁性回收设备2包括电磁线圈21(0.5W)和操作杆22,电磁线圈21环绕在硅钢片(柱形)等导磁材料外侧端,电磁线圈21外侧密封有医用塑料外壳23,操作杆22左端和外壳23右端中部安装在一起,操作杆22外层包裹有医用橡胶套,微型摄像头25前端位于外壳23前侧端(最前端位于外壳前端外),和摄像头25连接的导线、和电磁线圈21连接的导线位于胶套内,摄像头线24和显示器经导线连接,电磁线圈21和3V直流电源经导线连接;所述电磁线圈21外侧的外壳24外径略小于支架本体1的内径0.6mm,操作杆22可以是柔性结构(柔性金属丝等加工而成)、还能是刚性结构(比如条形金属或塑料杆等)。微型摄像头和显示器是现有内窥镜的摄像头及显示器。图1、2、3中所示,支架本体1的内侧不限于圆柱形,还能采用包括矩形、三角形等在内或其他异形形状(本实施例柱形),对应电磁线圈外侧的塑料外壳23形状和支架本体1内形状一致(本实施例柱形)。外膜104磁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回收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磁性回收设备;所述支架本体是柱形,支架本体是中空结构,环绕支架本体的侧端间隔距离有多个开口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层及外层表面分别有内膜及外膜,内膜材料是聚四氟乙烯;所述内膜和外膜将支架本体内外两层隔绝;所述磁性回收设备包括电磁线圈和操作杆,电磁线圈环绕在导磁材料外侧端,电磁线圈外侧有外壳,操作杆和外壳一侧端安装在一起,操作杆外层有保护套,外壳另一侧端内有摄像头;所述电磁线圈外侧的外壳外径小于支架本体的内径,操作杆是柔性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回收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磁性回收设备;所述支架本体是柱形,支架本体是中空结构,环绕支架本体的侧端间隔距离有多个开口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层及外层表面分别有内膜及外膜,内膜材料是聚四氟乙烯;所述内膜和外膜将支架本体内外两层隔绝;所述磁性回收设备包括电磁线圈和操作杆,电磁线圈环绕在导磁材料外侧端,电磁线圈外侧有外壳,操作杆和外壳一侧端安装在一起,操作杆外层有保护套,外壳另一侧端内有摄像头;所述电磁线圈外侧的外壳外径小于支架本体的内径,操作杆是柔性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超程国政陈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惠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