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08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0
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调节对患者穿刺点处压力大小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下的压迫板,压迫板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弹性带,左侧的弹性带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右侧的弹性带自由端可穿过矩形槽,右侧的弹性带外侧设有多个沿其轮廓线方向均布的棘齿,固定块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槽连通的圆形槽,圆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圆柱体外缘面上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弧形的推动板,推动板自由端可伸入矩形槽内且可与棘齿接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
本技术涉及介入科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心脏冠脉介入检查及治疗患者的术后需要对患者桡动脉穿刺处进行有效的加压止血,促进患者穿刺点处的恢复,但现在普遍使用的止血装置固定效果不良,压迫力不易控制,压迫力小易出血,压迫力大会导致桡动脉闭塞,造成患者手指麻木或疼痛,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同时现有的压迫止血装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便根据患者的需要来调节对患者穿刺点处的压力,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调节对患者穿刺点处压力大小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下的压迫板,压迫板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弹性带,左侧的弹性带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右侧的弹性带自由端可穿过矩形槽,右侧的弹性带外侧设有多个沿其轮廓线方向均布的棘齿,固定块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槽连通的圆形槽,圆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圆柱体外缘面上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弧形的推动板,推动板自由端可伸入矩形槽内且可与棘齿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下端面为弧形面的压迫板、弹性带、固定块和矩形槽,不仅便于将压迫板固定在患者的穿刺点处,也便于增大压迫板与患者穿刺点处的接触面积,对患者穿刺点处进行更好的加压止血,设有的棘齿、推动板和圆柱体,不仅便于根据压迫力度的不同来调整弹性带的松紧程度,也便于将弹性带固定在矩形槽内,通过弹性带来控制压迫板的挤压力度,对患者穿刺点处更好的加压止血,设有的容纳槽、棘条和棘爪,便于将弹性带进行拆卸,对该装置分类消毒处理,便于下次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全剖左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3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下的压迫板1,压迫板1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弹性带2,左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可穿过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外侧设有多个沿其轮廓线方向均布的棘齿5,固定块3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槽4连通的圆形槽6,圆形槽6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7,圆柱体7外缘面上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弧形的推动板8,推动板8自由端可伸入矩形槽4内且可与棘齿5接触。为了便于转动圆柱体7,所述的圆柱体7内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T形槽9,T形槽9内滑动连接有下端伸出圆柱体7的T形块10,T形块10右端固定有左右轴向且贯穿固定块3的推杆11,推杆11与固定块3紧密连接,推杆11上套装有位于T形槽9内的弹簧12,圆柱体7外侧设有多个与推动板8一一对应的弹性片13,弹性片13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推动板8连接。为了对圆柱体7的转动进行限位,所述的固定块3上开设有多个沿圆柱体7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方向的滑槽14,固定块3内开设有与圆柱体7同轴且与滑槽14连通的环形槽15,T形块10下端可在滑槽14内移动且可插入环形槽15内。为了使弹性带2能够拆卸,所述的压迫板1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倒T形的容纳槽16,两个容纳槽16开口相背,弹性带2上端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容纳槽16内,弹性带2上侧设有左右方向的棘条17,容纳槽16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动轴18,转动轴18上固定有可与其对应侧棘条17配合的棘爪19。为了便于使棘爪19脱离与棘条17的配合,所述的转动轴18前端贯穿压迫板1且同轴设有旋钮20,棘爪19上侧经弹簧片21与容纳槽16上侧壁连接。为了提高该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右侧的弹性带2外侧开设有与其轮廓线方向一致且开口朝外的安置槽22,棘齿5位于安置槽22内。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弹性带2插入对应侧的容纳槽16内,且弹性带2为透明材质,由于设有的棘爪19和棘条17,便于将弹性带2安装在压迫板1上,随之将压迫板1放置在患者的穿刺点处,由于压迫板1下端面为弧形面,便于增大压迫板1与患者穿刺点处的接触面积,对患者穿刺点处有效的加压止血,且压迫板1为透明材质,能够便于观察患者穿刺点的情况;需要将压迫板1稳定固定在患者的穿刺点处时,首先将右侧的弹性带2穿过矩形槽4,促使棘齿5与推动板8接触,向前拉动推杆11,推杆11带动T形板经T形槽9沿滑槽14向前滑动至滑槽14与环形槽15的连接口处,弹簧12被压缩,随之逆时针转动推杆11,推杆11经T形块10带动圆柱体7逆时针转动,圆柱体7经推动板8推动棘齿5向左滑动,促使棘齿5带动弹性带2沿矩形槽4向左滑动,调整好弹性带2的松紧程度后,不再转动推杆11,使T形块10下端处于滑槽14和环形槽15的连接口处,此时在弹簧12的作用下,弹簧12带动T形板沿T形槽9向后滑动至初始位置,对圆柱体7的转动进行限位,同时推动板8能够挤压棘齿5,有效的防止弹性带2向右滑动,便于将右侧的弹性带2固定在矩形槽4内,使压迫板1更好的对患者穿刺点加压止血,需要调节弹性带2的松紧程度来控制压迫板1对患者穿刺点处的加压力度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不再对患者穿刺点处加压止血时,首先向前拉动推杆11,推杆11带动T形板经T形槽9沿滑槽14向前滑动至滑槽14与环形槽15的连接口处,弹簧12被压缩,随之顺时转动推杆11,推杆11经T形块10带动圆柱体7顺时针转动,圆柱体7不再经推动板8推动棘齿5向左滑动,且设有的弹性片13,能够使推动板8稳定推动棘齿5,随之将弹性带2从矩形槽4抽出,不再将压迫板1固定在患者的穿刺点处,然后转动旋钮20,旋钮20经转动轴18带动棘爪19向上摆动不再与棘条17配合,弹簧片21被压缩,随之将弹性带2从容纳槽16内抽出,对该装置分类清洗消毒处理,便于下次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下端面为弧形面的压迫板、弹性带、固定块和矩形槽,不仅便于将压迫板固定在患者的穿刺点处,也便于增大压迫板与患者穿刺点处的接触面积,对患者穿刺点处进行更好的加压止血,设有的棘齿、推动板和圆柱体,不仅便于根据压迫力度的不同来调整弹性带的松紧程度,也便于将弹性带固定在矩形槽内,通过弹性带来控制压迫板的挤压力度,对患者穿刺点处更好的加压止血,设有的容纳槽、棘条和棘爪,便于将弹性带进行拆卸,对该装置分类消毒处理,便于下次使用,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下的压迫板(1),其特征在于,压迫板(1)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弹性带(2),左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可穿过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外侧设有多个沿其轮廓线方向均布的棘齿(5),固定块(3)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槽(4)连通的圆形槽(6),圆形槽(6)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7),圆柱体(7)外缘面上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弧形的推动板(8),推动板(8)自由端可伸入矩形槽(4)内且可与棘齿(5)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包括左右方向且弧口朝下的压迫板(1),其特征在于,压迫板(1)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弹性带(2),左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设有左右方向的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自由端可穿过矩形槽(4),右侧的弹性带(2)外侧设有多个沿其轮廓线方向均布的棘齿(5),固定块(3)内开设有前后轴向且与矩形槽(4)连通的圆形槽(6),圆形槽(6)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圆柱体(7),圆柱体(7)外缘面上铰接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弧形的推动板(8),推动板(8)自由端可伸入矩形槽(4)内且可与棘齿(5)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体(7)内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下的T形槽(9),T形槽(9)内滑动连接有下端伸出圆柱体(7)的T形块(10),T形块(10)右端固定有左右轴向且贯穿固定块(3)的推杆(11),推杆(11)与固定块(3)紧密连接,推杆(11)上套装有位于T形槽(9)内的弹簧(12),圆柱体(7)外侧设有多个与推动板(8)一一对应的弹性片(13),弹性片(13)自由端与其对应侧的推动板(8)连接。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慧弟邬海燕袁媛黄峥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