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07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属于外科器械或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制动器、推进器、外鞘管、导丝内鞘管和导丝,制动器内设置有轨道,制动器连接有外鞘管,并驱动外鞘管前行会收回;推进器与制动器固定,推进器连接有导丝内鞘管,导丝内鞘管沿轨道穿过制动器,并套装于外鞘管内;若干个导丝位于导丝内鞘管内,由推进器推动其在导丝内鞘管中前进或收回。本申请引导装置设置有多头导丝,只需多头导丝中的一根导丝进入卵圆孔,穿刺鞘即可顺利通过,有效提高了穿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属于外科器械或装置

技术介绍
卵圆孔一般在生后第1年闭合,若幼儿大于3岁时,其卵圆孔仍不闭合即称为卵圆孔未闭,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约每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以往封闭卵圆孔未闭依靠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高,病死率很低,但创伤大,可能会出现心房颤动、心包积液、术后出血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已很少采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心导管技术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可经介入治疗根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也证明,这一永久性的关闭未闭卵圆孔技术也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其中,部分卵圆孔未闭封堵病人(约20-30%)在封堵术中可能出现卵圆孔穿刺失败或穿刺困难,需要行房间隔穿刺。尽管术后半年左右房间隔穿刺的孔道可逐渐闭合,但该项技术仍属于是一种创伤性操作,且长期后果并不明确。由于未闭卵圆孔为一隧道内成角的特殊隧道状结构,目前的穿刺导丝为单根,在穿刺卵圆孔时,由于部分病人房间隔两侧的卵圆孔开口不在同一水平面,导致穿刺进入口和出口呈曲线或直角的情况,无法满足未闭卵圆孔的定位。因此,降低上述病人的继发性人为创伤,是研发新型穿刺引导装置的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该装置作为一种新型发散型引导装置,可有效提高穿刺鞘的顺利通过,降低穿刺难度和穿刺失败率。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包括制动器、推进器、外鞘管、导丝内鞘管和导丝,制动器内设置有轨道,制动器连接有外鞘管,并驱动外鞘管前行会收回;推进器与制动器固定,推进器连接有导丝内鞘管,导丝内鞘管沿轨道穿过制动器,并套装于外鞘管内;若干个(1个以上)导丝位于导丝内鞘管内,由推进器推动其在导丝内鞘管中前进或收回。在本申请中,导丝设置为多个,制动器推动外鞘管移动至穿刺点附近,推进器推动多个导丝沿导丝内鞘管移动,并使导丝末端突出在外鞘管以外,由于导丝亲水性好,通过性高,韧性强且柔软,在穿刺点前可如珊瑚花的放射状花序一样呈穗状分散开,外鞘管推进时,带着导丝内鞘管前进,导丝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前进,只要有一根导丝进入卵圆孔(此时可收回余下未进入卵圆孔的导丝),外鞘管即可沿着该根导丝,有效提高了PFO封堵术中的定位困难问题。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导丝内鞘管包括外绕丝和多个小鞘管,每个小鞘管中安装有一根导丝,多个小鞘管外周缠绕外绕丝,更优选的,所述小鞘管为五个(相应的导丝为五根),五个小鞘管正规排列,五个小鞘管外周螺旋上升缠绕外绕丝,形成具有6F(1个外绕丝+5个小鞘管)特性的导丝内鞘管,每根小鞘管的外径(直径)为0.1mm,导丝长度180cm,直径0.08mm,分别从5个小鞘管中穿过,尾部散开并以蓝、黄、绿、棕、黑进行标记,以便进入心房后区分;导丝头部通过鞘管后以一定角度进行定型,呈辐射状散开,带有弹性的导丝外拉时,因导丝较细会随着小鞘管的内控形状自己变直,但到位后离开小鞘管又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所述导丝内鞘管材质为特殊的聚乙烯塑料材料,外绕丝为为硅油或亲水涂层材料,导丝为0.0135”-0.0140”金属导丝(0.0135-0.0140英寸金属)。所述外鞘管包括延伸段、弯管和导管,延伸段与制动器连接,弯管安装于延伸段与导管之间,实现角度转换,并引导导丝移动至适宜位置。所述制动器上还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与轨道连通,用于将封堵伞等封堵元件注入到轨道中,当导丝进入轨道时,封堵伞等封堵元件可沿导丝输送至穿刺点,完成卵圆孔的封堵。上述装置的操作步骤可描述如下:股静脉鞘穿刺成功后,超滑导丝带入小鞘管,外鞘管经导丝内鞘管带动小鞘管到达左心房卵圆窝处,初步确定房间隔穿刺的位置:后前位透视下,将多头导丝通过导丝内鞘管送达到卵圆窝位置后,导丝推出小鞘管头端后呈辐射状散开,在X线透视下,尝试使用多头导丝穿刺房间隔;当导丝头端的任一根进入未闭的卵圆孔时,再往前推送导丝,会使得其余几根导丝向后反折,透视下看见此现象时即可明确导丝通过未闭的卵圆孔,随后通过尾部几根散开的导丝进行旋转和进退,明确是哪根导丝进入卵圆孔,其余的导丝退出小鞘管,然后拔除外鞘管留下唯一一根穿过卵圆孔的导丝;在此基础上,将封堵元件如封堵伞沿着导丝送至心房对侧,封堵伞顺着小鞘管到达穿刺点,穿过未闭的卵圆孔后先释放左心房面的封堵伞,再释放右心房面的封堵伞进行封堵,即完成操作。本申请引导装置设置有多头导丝,只需多头导丝中的一根导丝进入卵圆孔,穿刺鞘即可顺利通过,有效提高了穿刺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导丝推出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导丝未推出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外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导丝内鞘管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导丝张开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中导丝内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中小鞘管的截面图。图中标号:1.制动器;2.三通管;3.推进器;4.外鞘管;41.弯管;42.导管;7.导丝内鞘管;71.外绕丝;72.小鞘管;8.导丝。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结合图1和图2,包括制动器1、推进器3、外鞘管4、导丝内鞘管7和导丝8,制动器1内设置有轨道(图中未显示),制动器1连接有外鞘管4,并驱动外鞘管4前行会收回;结合图3与图4,推进器3与制动器1固定,推进器3连接有导丝内鞘管7,导丝内鞘管7沿轨道穿过制动器1,并套装于外鞘管4内;若干个(1个以上)导丝8位于导丝内鞘管7内,由推进器3推动其在导丝内鞘管7中前进或收回。上述结构中,制动器1和推进器3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可采用单向阀替换,用于连接导丝内鞘管7,并引导导丝8进入。在本申请中,导丝8设置为多个,制动器1推动外鞘管4移动至穿刺点附近,推进器3推动多个导丝8沿导丝内鞘管7移动,并使导丝8末端如图1所示突出在外鞘管4以外,由于导丝8亲水性好,具有一定的通过性,在穿刺点前可如珊瑚花的放射状花序一样呈穗状分散开,外鞘管4推进时,带着导丝内鞘管7前进,导丝8呈辐射状向四面八方前进,只要有一根导丝进入卵圆孔(此时可收回余下未进入卵圆孔的导丝),外鞘管4即可沿着该根导丝8继续行进,有效提高了PFO封堵术中的定位困难问题。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3,外鞘管4包括延伸段、弯管41和导管42,延伸段为直管,一端与制动器1连接,另一端连接弯管41,弯管实现角度转换,并沿该方向继续连接有导管42,以引导导丝8移动至适宜位置。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结合图4、6,导丝8通过导丝内鞘管7安装于导丝内鞘管7中,导丝内鞘管7包括外绕丝71和多个小鞘管72,每个小鞘管72中安装有一根导丝8,多个小鞘管72外周缠绕外绕丝71,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器、推进器、外鞘管、导丝内鞘管和导丝,制动器内设置有轨道,制动器连接有外鞘管,并驱动外鞘管前行会收回;推进器与制动器固定,推进器连接有导丝内鞘管,导丝内鞘管沿轨道穿过制动器,并套装于外鞘管内;若干个导丝位于导丝内鞘管内,由推进器推动其在导丝内鞘管中前进或收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器、推进器、外鞘管、导丝内鞘管和导丝,制动器内设置有轨道,制动器连接有外鞘管,并驱动外鞘管前行会收回;推进器与制动器固定,推进器连接有导丝内鞘管,导丝内鞘管沿轨道穿过制动器,并套装于外鞘管内;若干个导丝位于导丝内鞘管内,由推进器推动其在导丝内鞘管中前进或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内鞘管包括外绕丝和多个小鞘管,每个小鞘管中安装有一根导丝,多个小鞘管外周缠绕外绕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卵圆孔未闭封堵穿刺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鞘管为五个,五个小鞘管外周螺旋上升缠绕外绕丝,形成6F导丝内鞘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航远林辉池菊芳孟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