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娟专利>正文

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0100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焙烧;步骤二、将聚丙烯、乙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硼酸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钛酸钡和焙烧后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混合,搅拌混合,得到浆料;步骤三、将浆料挤出,得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步骤四、加热至80℃~100℃,得到塑化熔融料;步骤五、将塑化熔融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混合,将混合后物料浇注到汽车内饰模具中,成型,得到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合材料汽车内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温性、机械性能和耐辐照性能,在涂膜、工程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丙烯材料的品种众多,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满足不同领域的生产需求。
[0003]通过向聚丙烯材料原料中添加不同成分来获得具有不同性能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是改善现有聚丙烯材料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的有效途径,目前,通常采用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来制备具有耐热稳定性和良好机械性能的复合材料,但是,纤维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存在导热性差,制备工艺复杂,且产品稳定性较差的缺陷。
[0004]近年来,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聚丙烯材料在汽车行业应用广泛,但是塑料制品的环保性能不高、耐热稳定性较差、造成环境污染等缺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聚丙烯材料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以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为无机纳米粒子掺杂物,通过将基材与纳米粒子复合,通过超流体二氧化碳发泡成型,得到的内饰具有更好的韧性,耐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于400℃~600℃焙烧4h~6h;
[0009]步骤二、将聚丙烯、乙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硼酸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钛酸钡和步骤一焙烧后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混合,在60℃~90℃温度条件下搅拌混合30min~60min,得到浆料;
[0010]步骤三、设置挤出机螺杆转速为300r/min~350r/min,挤出温度为200℃~250℃,将步骤二所述浆料挤出,得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0011]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加热至80℃~100℃,得到塑化熔融料;
[0012]步骤五、将步骤四所述塑化熔融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混合,将混合后物料浇注到汽车内饰模具中,成型,得到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质量为塑化熔融料质量的0.1倍~0.5倍。
[0013]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100份;乙烯丙烯酸酯10份~30份;环氧树脂5份~20份;三元乙丙橡胶2份~10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2份~10份;硼酸锌1份~5份;沸石1份~5份;氧化镁2份~10份;氧化钙2份~10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3份;纳米氧化锌1份~3份;纳米钛酸钡1份~3份。
[0014]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100份;乙烯丙烯酸酯15份~25份;环氧树脂10份~16份;三元乙丙橡胶4份~8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4份~8份;硼酸锌2份~4份;沸石2份~4份;氧化镁3份~8份;氧化钙4份~8份;纳米二氧化硅1.2份~2.6份;纳米氧化锌1.2份~2.6份;纳米钛酸钡1.2份~2.4份。
[0015]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100份;乙烯丙烯酸酯20份;环氧树脂15份;三元乙丙橡胶5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份;硼酸锌3份;沸石3份;氧化镁5份;氧化钙5份;纳米二氧化硅2份;纳米氧化锌2份;纳米钛酸钡2份。
[0016]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的粒径均为60nm~120nm。
[0017]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均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
[0018]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
[0019]上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的温度为60℃~90℃,所述表面处理的时间为1h~4h。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以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为无机纳米粒子掺杂物,通过将基材与纳米粒子复合,通过超流体二氧化碳发泡成型,得到的内饰具有更好的韧性,耐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5]聚丙烯100份
[0026]乙烯丙烯酸酯20份;
[0027]环氧树脂15份;
[0028]三元乙丙橡胶5份;
[0029]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5份;
[0030]硼酸锌3份;
[0031]沸石3份;
[0032]氧化镁5份;
[0033]氧化钙5份;
[0034]纳米二氧化硅2份;
[0035]纳米氧化锌2份;
[0036]纳米钛酸钡2份。
[0037]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的粒径均为100nm。
[0038]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和纳米钛酸钡均经过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
[0039]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
[0040]所述表面处理的温度为80℃,所述表面处理的时间为3h。
[0041]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步骤一、将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于500℃焙烧5h;
[0043]步骤二、将聚丙烯、乙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硼酸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钛酸钡和步骤一焙烧后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混合,在80℃温度条件下搅拌混合40min,得到浆料;
[0044]步骤三、设置挤出机螺杆转速为320r/min,挤出温度为220℃,将步骤二所述浆料挤出,得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0045]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加热至90℃,得到塑化熔融料;
[0046]步骤五、将步骤四所述塑化熔融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混合,将混合后物料浇注到汽车内饰模具中,成型,得到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于400℃~600℃焙烧4h~6h;步骤二、将聚丙烯、乙烯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硼酸锌、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钛酸钡和步骤一焙烧后沸石、氧化镁和氧化钙混合,在60℃~90℃温度条件下搅拌混合30min~60min,得到浆料;步骤三、设置挤出机螺杆转速为300r/min~350r/min,挤出温度为200℃~250℃,将步骤二所述浆料挤出,得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步骤四、将步骤三所述无机纳米粒子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加热至80℃~100℃,得到塑化熔融料;步骤五、将步骤四所述塑化熔融料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混合,将混合后物料浇注到汽车内饰模具中,成型,得到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质量为塑化熔融料质量的0.1倍~0.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汽车内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100份;乙烯丙烯酸酯10份~30份;环氧树脂5份~20份;三元乙丙橡胶2份~10份;马来酸酐接枝三元乙丙橡胶2份~10份;硼酸锌1份~5份;沸石1份~5份;氧化镁2份~10份;氧化钙2份~10份;纳米二氧化硅1份~3份;纳米氧化锌1份~3份;纳米钛酸钡1份~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韧性增强的聚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许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