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71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    一本体,该本体为笔记型电脑的壳体,其上设有一电池容置部、一缺口及一滑槽;其中该电池容置部可置纳电池;该缺口设于电池容置部四周的一边,靠近本体边缘的适当位置处;以及,    该滑槽设于本体上对应于凹槽的一端的内有通孔通至缺口的结构;    一盖板,该盖板盖合于该电池容置部上方,其一侧具有一凸块;    一扣件,该扣件设于该缺口内,在扣件上相对于盖板上凸块的位置设有一长槽,该长槽可与盖板上的凸块形成卡合;    一卡楯,该卡楯设于本体的滑槽内,可于其中滑动并固定扣件的位置者。(*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开合结构,尤指一种用于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的简易安全开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笔记型电脑的电池盒盖采用固定方式,其都是单纯通过数个螺丝用来锁固者。然而,这些笔记型电脑的电池其连续性的使用操作时数往往约只有2~4小时,对于经常性使用者而言,由于单一电池电力诚属有限,这样,常需要携带若干备用电池作为随时更换之用。而前述现有的以螺丝锁合的方式在使用者欲更换电池时则会产生相当的不方便,因为必须将数个锁固的螺丝作一一的拆卸,不但花费许多时间,同时由于经常性的拆卸与锁合的动作,久之也会造成该螺丝的螺帽有磨损现象导致有无法拆卸的情事,使得电池盒盖无法作正常性开启的窘境,再者,传统式的电池容置盒盖结构,因结构上的简陋(无双重性卡合装置设计),使用者易于触及某一开关或卡榫而导致电池盒盖呈开启状态,导致电池会自动掉出,形成使用上必须暂时中断的现象,此乃当前最大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传统固定式电池盒盖的缺点,予以不断地改良创新,终于研创出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本体、一盖板、一扣件、一卡楯及一弹簧。其中,该本体为笔记型电脑的壳体,具有一电池容置部、一缺口及一滑槽;该盖板盖合于该电池容置部上方,于盖板的前方设有一凸块;该扣件的整体设于该缺口内,其一端以一转轴固定于缺口上,该扣件另设有一长槽及一凹槽;该卡楯设于本体的滑槽内可于滑槽内作平行滑动,其一端另设有一顶针;当卡楯的顶针抵住扣件的凹槽内时,则-->扣件会形成锁定于本体的缺口内;当卡楯的顶针脱离扣件的凹槽时,则扣件可旋出于本体的缺口内;使盖板的凸块与长槽形成脱离以便于掀起盖板,以及,该弹簧设于卡楯的另一端,可提供一预力作用于卡楯,使卡楯具有复归作用,通过扣件上的长槽与盖板上所设凸块的卡合与脱离,以控制电池盒盖的启闭者。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笔记型电脑底部的电池盒盖的开启与闭合具有更方便的使用性及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具有两段锁固结构,通过卡楯上的顶针与扣件上的凹槽是否卡合,以控制盖板上的凸块与扣件上的长槽是否形成卡合或脱离,以控制电池盒盖的启闭。附图说明:为能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的作用原理及其他功效,以下将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动作原理示意图,(其中盖板呈关闭状态);图2为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动作原理示意图,(推动开卡楯向前平移);图3为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动作原理示意图,(转动扣件脱离缺口);图4为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动作原理示意图,(可掀开盖板);图5为本技术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相关元件的连接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乃提供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通过该结构使得笔记型电脑底部的电池盒盖的开启与闭合具有更方便的使用性及安全性,同时也相对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来加以说明本技术的详细动作原理:请参阅图1及图5,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本体1、一盖板2、一扣件3、一卡楯4及一弹簧5,其中,该本体1为笔记型电脑的壳体,尤指靠近电池置纳处的机壳部分,一般设于笔记型电脑底部,其上具有一电池容置部11、一缺口12及一滑槽13。该电池容置部11供置纳电池之用。该缺口12设于电池容置部11四周的一边,靠近本体1边缘的适当位置处。该滑槽13设于本体1上,对应于缺口12的一端的内有通孔通至缺口12的结构。该盖板2盖合于该电池容置部11上方,为一板状结构,其一侧具有一凸块21,该侧边部分靠在上述本体1的缺口12上,另一侧与电池容置部11的一端以一轴心连接,可使盖板2以该轴心为枢轴旋转(图中未示,此部份非本技术的改进范围,仅以文字略作说明以利说明书的完整)。该扣件3整体设于该缺口12内,其一端以一转轴31为中心枢设固定于缺口12上,该扣件3上相对于盖板2上所设凸块的位置处设有一长槽32,另外于扣件3相对于滑槽13的位置设有一凹槽33。当扣件3于缺口12内时,扣件3上的长槽32套合于盖板2上的凸块21形成相互卡合,促使盖板2呈闭合状态而无法掀起。当扣件3以转轴31为中心旋转一角度以脱离缺口12时,扣件3上的长槽32才脱离盖板2上的凸块21,便可将盖板2向上掀起而呈开启状态。另外,卡楯4设于本体1的滑槽13内,可于其内进行平移滑动,卡楯4靠近扣件3的一端设有一顶针41;该弹簧5设于卡楯4的另一端,可提供一预力作用于卡楯4,以促使卡楯4可以时常保持向外推出的力量,当扣件3的长槽32与盖板2的凸块21结合卡固时,该卡楯4可以通过弹簧5所提供的力量向扣件3的方向推出,令卡楯4的顶针41向外伸出并卡合于扣件3的凹槽33内,可有效防止扣件3因外力而旋转导致与盖板2脱离的情形,具有二次锁固的安全效果;当使用者欲取出电池时只要将卡楯4往弹簧5的方向一推,即可令卡楯4的顶针41脱离扣件3的凹槽33,令该扣件3可作某一角度的旋转而旋出于本体1的缺口12外,令该扣件3上的长槽32与盖板2上所设的凸块21分开。-->以下就本技术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的操作方式作一说明:如图1及图5所示,为笔记型电脑的电池置入盖板2内未取出时的示意图。此时,卡楯4上的顶针41与扣件3上的凹槽33呈卡合状态,而扣件3整体容置于缺口12内,其上的长槽32与盖板2上的凸块21形成套合状态,则盖板2无法向上掀起,再参阅附图2所示,当卡楯4于滑槽13内作向前平移时,卡楯4上的顶针41与扣件3上的凹槽33脱离,此时,乃可将扣件3自缺口12处向外转动一角度,使长槽32与凸块21脱离(如附图3所示),则可轻易将盖板2向上掀起(如附图4所示),以进行更换电池工作;反之,当电池要置入电池容置部11时,仅需依上述动作作反向操作即可,其操作上相当的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以一开合结构解决传统的以螺丝将笔记型电脑盖板22锁合的不便,提供使用者更方便的使用结构,仅以手指推动卡楯4向前平移,并旋转扣件3,即可将盖板2开启,以更换电池,具双重卡锁功能,同时也增加该笔记型电脑的附加价值,此乃一改良创新的产品。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的限制本技术范围。即所有大凡按照依本创作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做的相似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技术的根本原则所在,也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状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型电脑电池盒盖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为笔记型电脑的壳体,其上设有一电池容置部、一缺口及一滑槽;其中该电池容置部可置纳电池;该缺口设于电池容置部四周的一边,靠近本体边缘的适当位置处;以及,该滑槽设于本体上对应于凹槽的一端的内有通孔通至缺口的结构;一盖板,该盖板盖合于该电池容置部上方,其一侧具有一凸块;一扣件,该扣件设于该缺口内,在扣件上相对于盖板上凸块的位置设有一长槽,该长槽可与盖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宏纪景雄蔡英俊陈鸿文
申请(专利权)人: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