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52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道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包括机箱、转盘、闸杆、底座、驱动电机、驱动轴、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闸杆的下端部分别与转盘固定连接,驱动轴的下端部与转盘固定连接,底座设置于机箱的上端部,驱动轴的上端部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于底座上,齿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齿轮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置于齿轮轴上,第四齿轮设置于驱动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闸杆自动转动放行,通行更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全自动三辊闸
本技术涉及通道管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
技术介绍
人行通道闸机,是一种通道阻挡装置,用于管理人流并规范行人出入,其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一次只通过一人,可用于各种收费、门禁场等入口通道处。然而,目前现有的通道闸机的闸杆大多采用手打推动闸杆的通行的方式,操作繁琐,需要进一步地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旨在解决现有的人行通道闸机的闸杆采用手打推动闸杆的通行的方式,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包括机箱、转盘、闸杆、底座、驱动电机、驱动轴、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闸杆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齿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轮轴上,所述第四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机箱内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齿轮的外轮廓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齿轮的前端壁具有一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所述第四齿轮的外周壁间隔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的上端部沿圆周方向对称的凹设有三个限位槽,所述平面的上端部凸设有一限位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片的外形均呈圆弧形结构设置,且所述限位片可滑动的嵌设于所述限位槽内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斜齿轮。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轴承支架,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的上端壁和底座上,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周壁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架,所述第二轴承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架的上端壁和底座上,所述齿轮轴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周壁上。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闸杆的下端部分别与转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驱动轴的下端部与转盘固定连接,底座设置于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驱动轴的上端部与底座转动连接,驱动电机设置于底座上,齿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底座上,第一齿轮设置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上,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置于齿轮轴上,第四齿轮设置于驱动轴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机箱内设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与驱动电机电连接,闸杆依靠驱动电动驱动控制,闸机解除控制后,闸杆会向前移动一个角度,当行人再次接触到闸杆后,驱动电机会主动转杆,直到另一根闸杆回到水平位后完成整个放行动作,并且限位片嵌设于限位槽内,避免闸杆被推开,可杜绝非法人员进出,使得通道闸机通行更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包括机箱101、转盘102、闸杆103、底座104、驱动电机105、驱动轴106、齿轮轴107、第一齿轮108、第二齿轮109、第三齿轮110以及第四齿轮111,所述转盘10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101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闸杆103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转盘10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106的下端部与所述转盘10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04设置于所述机箱101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106的上端部与所述底座104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5设置于所述底座104上,所述齿轮轴107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104上,所述第一齿轮108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105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109和第三齿轮110均设置于所述齿轮轴107上,所述第四齿轮111设置于所述驱动轴106上,所述第一齿轮108与第二齿轮106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10与第四齿轮111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机箱101内设有控制器(未图示),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105电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三齿轮110的外轮廓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齿轮的前端壁具有一平面1101,且所述平面1101与所述第四齿轮111的外周壁间隔连接,所述第四齿轮111的上端部沿圆周方向对称的凹设有三个限位槽1111,所述平面1101的上端部凸设有一限位片1102,所述限位槽1111与所述限位片1102的外形均呈圆弧形结构设置,且所述限位片1102可滑动的嵌设于所述限位槽1111内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齿轮118和第二齿轮109均为斜齿轮。具体地,还包括第一轴承112和第一轴承支架113,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10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112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轴承支架113的上端壁和底座104上,所述驱动轴106的两端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轴承112的内周壁上。具体地,还包括第二轴承114和第二轴承支架115,所述第二轴承支架115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4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14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二轴承支架115的上端壁和底座10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转盘、闸杆、底座、驱动电机、驱动轴、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闸杆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齿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轮轴上,所述第四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机箱内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转盘、闸杆、底座、驱动电机、驱动轴、齿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所述转盘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闸杆的下端部分别与所述转盘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轴的下端部与所述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机箱的上端部的内侧壁上,所述驱动轴的上端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齿轮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设置于所述齿轮轴上,所述第四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机箱内设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全自动三辊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外轮廓呈半圆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齿轮的前端壁具有一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所述第四齿轮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石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道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