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剥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43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剪切剥线机构,包括导线送料单元,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剥线单元,导线送料单元设置在切剥线单元的一侧,形成进线端,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切断驱动机构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移动,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和剥线刀,导线由导线送料单元输送并穿过切刀和剥线刀,剥线刀设置在切刀的两侧,切刀为剪刀状配合结构,切刀的高度大于剥线刀的高度,剥线刀上设置有凹槽。解决了现有的装置在切断导线后,需要由另外一个机构进行剥皮,从而去掉导线端部的绝缘层,步骤复杂,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切剥线机构
本技术涉及线束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剪切剥线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端子机主要应用于导线的端子自动装配,端子机在工作时,往往是多根导线置于放线架上,根据其组装的工序连续放出,放出的导线会依次由切刀进行切断,进而作进一步的组装,但是,现有的装置在切断导线后,需要由另外一个机构进行剥皮,从而去掉导线端部的绝缘层,步骤复杂,影响生产效率。因此,现阶段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设计一种剪切剥线机构,在剪切线后,可以一次双向剥线,简化步骤,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剪切剥线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剪切后需要再次操作进行剥皮而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剪切剥线机构,包括导线送料单元,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剥线单元,所述导线送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切剥线单元的一侧,形成进线端,所述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所述切断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刀座和所述下刀座移动,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和剥线刀,导线由导线送料单元输送并穿过切刀和剥线刀,所述剥线刀设置在所述切刀的两侧,所述切刀为剪刀状配合结构,所述切刀的高度大于所述剥线刀的高度,所述剥线刀上设置有凹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刀座和所述下刀座咬合时,所述剥线刀上的凹槽扣合形成的间隙匹配导线芯的横截面。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刀的外侧套装设置有搓动环,所述搓动环具有垂直导线移动的自由度。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切断驱动机构包括连接设置在上、下刀座上的第一下压气缸、设置在第一下压气缸输出端的第二下压气缸及所述第二下压气缸输出端设置的推压气缸,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输出端设置在所述上、下刀座的背离面,所述推压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搓动环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拉线单元,所述拉线单元包括:第一气动夹和第二气动夹,所述第一气动夹和所述第二气动夹与设置在机架上的滑槽滑动连接,均具有沿导线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第一气动夹具有穿过所述第二气动夹的夹口及切剥线单元并伸至切剥线单元的进线端的平移自由度。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气动夹的夹头为对称设置的“L”型夹块。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线送料单元包括导线支架及夹紧钳,所述夹紧钳设置在送线端,所述夹紧钳具有沿导线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剪切剥线结构的导线送料单元将导线送至切剥线单元的上下刀座之间,上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和剥线刀,所述剥线刀设置在所述切刀的两侧,所述切刀为剪刀状配合结构,所述切刀的高度大于所述剥线刀的高度,所述剥线刀上设置有凹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切断导线后,需要由另外一个机构进行剥皮,从而去掉导线端部的绝缘层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步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主要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导线长度方向剥线刀视图;图中:51、切刀,52、剥线刀,53、第一气动夹,54、第二气动夹,55、夹紧钳,56搓动环,57、第一下压气缸,58、第二下压气缸,59推压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剪切剥线机构,包括导线送料单元,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剥线单元,导线送料单元设置在切剥线单元的一侧,形成进线端,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切断驱动机构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移动,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51和剥线刀52,导线由导线送料单元输送并穿过切刀51和剥线刀52,剥线刀52设置在切刀51的两侧,切刀51为剪刀状配合结构,切刀51的高度大于剥线刀的高度,剥线刀52上设置有凹槽。本实施例中,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导线送料单元将导线送至切剥线单元的上下刀座之间,切断驱动机构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移动,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驱动机构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进行相对运动,上刀座和下刀座张开时,导线送料单元将导线输送至剪切剥线单元的进线端,然后上刀座和下刀座咬合,对导线进行切剥,剥线刀52设置在切刀51的两侧,可一次双向剥除线皮,避免二次剥皮,提高生产效率,剥线刀52的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凹槽,用于切断线皮,切刀51的高度大于剥线刀52的高度,保证在剥线刀52动作时,导线已经处于完全断开的状态。如图1~图3所示,上刀座和下刀座咬合时,剥线刀52上的凹槽扣合形成的间隙匹配导线芯的横截面。本实施例中,上刀座和下刀座咬合时,上、下刀座上的剥线刀52上的凹槽对应配合形成的间隙匹配线芯的横截面,用于切断线皮而不伤及线芯,避免导线因线芯被切断而失效,或在加工,浪费资源。如图1~图3所示,切刀51的外侧套装设置有搓动环56,搓动环56具有垂直导线移动的自由度。本实施例中,搓动环56套装滑动设置在切刀51的外侧,切刀51、剥线刀52动作完成后,可以压紧导线,并搓动导线的线皮,使被剥下的导线线皮方便脱离。如图1~图3所示,切断驱动机构包括连接设置在上、下刀座上的第一下压气缸57、设置在第一下压气缸57输出端的第二下压气缸58及第二下压气缸58输出端设置的推压气缸59,第一下压气缸57的输出端设置在上、下刀座的背离面,推压气缸59的输出端与搓动环56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下压气缸5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上下刀座和第二下压气缸58,第一气缸57相向驱动时,带动切刀51、剥线刀52进行剪切剥线动作,同时第二下压气缸58进行驱动,使推压气缸59带动搓动环56下移至导线的两侧,并留有细小的间隙,避免导线在切剥过程中偏移,完成剪切剥线后,第二下压气缸58进行二次驱动,使得搓动环56与导线线皮接触并有一定的压紧,然后推压气缸59驱动上搓动块和下搓动块进行反向运动,被压紧的两段线皮受力转动,带动线芯纽成麻花状,防止线芯松散,且有利于被剥下的线皮松脱。如图1~图3所示,还包括拉线单元,拉线单元包括:第一气动夹53和第二气动夹54,第一气动夹53和第二气动夹54与设置在机架上的滑槽滑动连接,均具有沿导线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第一气动夹53具有穿过第二气动夹54的夹口及切剥线单元并伸至切剥线单元的进线端的平移自由度。本实施例中,剪切剥线机构还包括拉线单元,拉线单元包括:第一气动夹53和第二气动夹54,第一气动夹53和第二气动夹54借助机架上的滑槽进行移动,使两者具有沿导线长度方向移动的自由度,第一气动夹53具有穿过第二气动夹54的夹口及切剥线单元并伸至切剥线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剪切剥线机构,包括导线送料单元,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剥线单元,所述导线送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切剥线单元的一侧,形成进线端,所述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所述切断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刀座和所述下刀座移动,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51)和剥线刀(52),导线由导线送料单元输送并穿过切刀(51)和剥线刀(52),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刀(52)设置在所述切刀(51)的两侧,所述切刀(51)为剪刀状配合结构,所述切刀(51)的高度大于所述剥线刀的高度,所述剥线刀(52)上设置有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剪切剥线机构,包括导线送料单元,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剥线单元,所述导线送料单元设置在所述切剥线单元的一侧,形成进线端,所述切剥线单元包括上刀座、下刀座和切断驱动机构,所述切断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刀座和所述下刀座移动,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具有移动咬合的自由度,所述上刀座和下刀座上均设置有切刀(51)和剥线刀(52),导线由导线送料单元输送并穿过切刀(51)和剥线刀(52),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刀(52)设置在所述切刀(51)的两侧,所述切刀(51)为剪刀状配合结构,所述切刀(51)的高度大于所述剥线刀的高度,所述剥线刀(52)上设置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切剥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座和所述下刀座咬合时,所述剥线刀(52)上的凹槽扣合形成的间隙匹配导线芯的横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切剥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51)的外侧套装设置有搓动环(56),所述搓动环(56)具有垂直导线移动的自由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剪切剥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驱动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盼松裴梦昭周宝龙许傲王力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