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4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绝缘外壳、屏蔽筒、静导电杆以及动导电杆,屏蔽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绝缘外壳,绝缘外壳与屏蔽筒之间形成真空腔,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穿设于真空腔并能够相互抵接,以在真空腔内形成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第一屏蔽环组件设置于真空腔内并连接于一个绝缘外壳内壁,静导电杆穿设于第一屏蔽环组件,第二屏蔽环组件设置于真空腔内并连接于另一个绝缘外壳内壁,动导电杆穿设于第二屏蔽环组件,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共同用于均衡真空腔内电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
技术介绍
电弧是由于电压过高,电场强度较大,气体发生电崩溃而持续形成等离子体,使得电流通过空气所产生的瞬间火花现象。真空灭弧室,又叫做真空开关管,主要由瓷壳、屏蔽筒、导电回路、动触头以及静触头组成,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管内真空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灭电弧,避免事故和意外的发生。真空灭弧室中所用屏蔽筒采用无氧铜、不锈钢、电工纯铁或者铜铬合金等材料制成,减轻触头在燃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蒸汽和液滴喷溅对绝缘外壳内壁的污染。但是由于屏蔽筒所用材料的限制,会影响真空灭弧室中电场分布,不能使之均匀分布,进一步影响产品的绝缘水平,存在质量隐患。其次,现有的真空灭弧室结构为四节瓷壳全屏蔽结构。四节瓷壳全屏蔽结构的灭弧室,四节瓷节之间利用分节环连接,瓷壳要保证同轴度的要求,四节瓷壳无法完全对称,装配难度大,成本过高,屏蔽筒包裹在四节瓷壳的内部,导致真空灭弧室的直径过大,而且使屏蔽筒的散热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结构简单,均匀真空腔内部电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绝缘外壳、屏蔽筒、静导电杆以及动导电杆,所述屏蔽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屏蔽筒之间形成真空腔,所述静导电杆和所述动导电杆穿设于所述真空腔并能够相互抵接,以在所述真空腔内形成电场,还包括:第一屏蔽环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内并连接于一个所述绝缘外壳内壁,所述静导电杆穿设于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第二屏蔽环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内并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绝缘外壳内壁,所述动导电杆穿设于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和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共同用于均衡所述真空腔内电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和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均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屏蔽环。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外壳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中部的所述屏蔽环上对应所述环形凸起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卡接于所述环形凹槽。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凸起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化层,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中部的所述屏蔽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金属化层焊接于所述绝缘外壳内壁。作为优选,在所述绝缘外壳两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金属化层,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两端的所述屏蔽环通过所述第二金属化层焊接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壁。作为优选,在所述屏蔽环的端部沿其周向凸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向靠近所述屏蔽环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加强部用于加强所述屏蔽环端部的电场。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外壳上设置有外壳凸起,使所述绝缘外壳爬电距离增大,其中爬电距离是指所述动导电杆和所述静导电杆周围的所述绝缘外壳被电极化,使所述绝缘外壳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作为优选,所述屏蔽环沿所述绝缘外壳轴向方向的宽度可调。作为优选,沿所述绝缘外壳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中部的所述屏蔽环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两端的所述屏蔽环的宽度。作为优选,还包括波纹管,所述动导电杆穿设于所述波纹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灭弧室,采用绝缘外壳对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操作人员在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抵接时误碰而引起触电,提高操作安全性,将绝缘外壳分别连接于屏蔽筒的两端,使屏蔽筒外漏,有利于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的散热。同时,屏蔽筒和绝缘外壳直径形成绝缘真空腔,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腔体。动导电杆被配置为能够沿屏蔽筒的轴线方向移动,当动导电杆抵接于静导电杆时,电路导通。当动导电杆远离静导电杆,动导电杆与静导电杆之间的高电压击穿空气,形成电弧放射在屏蔽筒内,随着动导电杆远离静导电杆,电弧熄灭。由于屏蔽筒采用无氧铜、不锈钢、电工纯铁或者铜铬合金等材料制成,影响真空灭弧室中电场分布,不能使真空腔内的电场均匀分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灭弧室通过设置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使第一屏蔽环组件设置于真空腔内并连接于一个绝缘外壳内壁,静导电杆穿设于第一屏蔽环组件,第二屏蔽环组件设置于真空腔内并连接于另一个绝缘外壳内壁,动导电杆穿设于第二屏蔽环组件,利用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解决真空腔内电场分布不均压的问题。与现有技术采用的真空灭弧室结构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在屏蔽筒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绝缘外壳,使屏蔽筒外漏,保证了屏蔽筒的散热性,同时在绝缘外壳内壁分别连接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使之设置于真空腔内,利用第一屏蔽环组件和第二屏蔽环组件来均衡真空腔内电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真空灭弧室结构提供的真空灭弧室的剖视图;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真空灭弧室结构提供的第二屏蔽环的结构示意图图;图4是本本技术实施例真空灭弧室结构提供的第二屏蔽环的剖视图。图中:1、屏蔽筒;2、绝缘外壳;21、真空腔;22、环形凸起;23、外壳凸起;3、静导电杆;4、动导电杆;41、动端盖;42、波纹管;5、第一屏蔽环组件;51、第一屏蔽环;52、第二屏蔽环;521、环形凹槽;53、第三屏蔽环;54、加强部;6、第二屏蔽环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涉及电气设备。如图1所示,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绝缘外壳2、屏蔽筒1、静导电杆3以及动导电杆4,屏蔽筒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绝缘外壳2,绝缘外壳2与屏蔽筒1之间形成真空腔21,静导电杆3和动导电杆4穿设于真空腔21并能够相互抵接,以在真空腔21内形成电场。采用绝缘外壳2对静导电杆3和动导电杆4起到绝缘作用,防止操作人员在静导电杆3和动导电杆4抵接时误碰而引起触电,提高操作安全性。将绝缘外壳2分别连接于屏蔽筒1的两端,使屏蔽筒1外漏,有利于静导电杆3和动导电杆4的散热,同时,可以减小真空灭弧室的直径。同时,屏蔽筒1和绝缘外壳2直径形成绝缘真空腔21,避免了外界空气进入腔体。动导电杆4被配置为能够沿屏蔽筒1的轴线方向移动,当动导电杆4抵接于静导电杆3时,电路导通。真空灭弧室切真空电弧取决于动导电杆4与静导电杆3在电流过零前的金属蒸汽浓度,金属蒸汽浓度大,电弧在电流过零时仍能够维持,金属蒸汽浓度小,电弧就会熄灭。当动导电杆4远离静导电杆3,动导电杆4与静导电杆3之间的高电压击穿空气,形成电弧放射在屏蔽筒1内,随着动导电杆4远离静导电杆3,动导电杆4与静导电杆3之间的金属蒸汽浓度降低,电弧熄灭。由于屏蔽筒1采用无氧铜、不锈钢、电工纯铁或者铜铬合金等材料制成,会影响真空灭弧室中电场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绝缘外壳(2)、屏蔽筒(1)、静导电杆(3)以及动导电杆(4),所述屏蔽筒(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外壳(2),所述绝缘外壳(2)与所述屏蔽筒(1)之间形成真空腔(21),所述静导电杆(3)和所述动导电杆(4)穿设于所述真空腔(21)并能够相互抵接,以在所述真空腔(21)内形成电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屏蔽环组件(5),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21)内并连接于一个所述绝缘外壳(2)内壁,所述静导电杆(3)穿设于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5);/n第二屏蔽环组件(6),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21)内并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绝缘外壳(2)内壁,所述动导电杆(4)穿设于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6);/n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5)和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6)共同用于均衡所述真空腔(21)内电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绝缘外壳(2)、屏蔽筒(1)、静导电杆(3)以及动导电杆(4),所述屏蔽筒(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绝缘外壳(2),所述绝缘外壳(2)与所述屏蔽筒(1)之间形成真空腔(21),所述静导电杆(3)和所述动导电杆(4)穿设于所述真空腔(21)并能够相互抵接,以在所述真空腔(21)内形成电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屏蔽环组件(5),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21)内并连接于一个所述绝缘外壳(2)内壁,所述静导电杆(3)穿设于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5);
第二屏蔽环组件(6),其设置于所述真空腔(21)内并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绝缘外壳(2)内壁,所述动导电杆(4)穿设于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6);
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5)和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6)共同用于均衡所述真空腔(21)内电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环组件(5)和所述第二屏蔽环组件(6)均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屏蔽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2)的内壁上设置环形凸起(22),位于所述绝缘外壳(2)中部的所述屏蔽环上对应所述环形凸起(22)设置有环形凹槽(521),所述环形凸起(22)卡接于所述环形凹槽(5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2)上设置有第一金属化层,位于所述绝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冬丽李春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