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32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支架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油枕,还包括设置在油枕外侧的光伏极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控制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间隔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侧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下部伸入变压器本体内的导热杆和设置在导热杆上部以为其降温的散热风扇,控制箱包括储能装置、可控开关和控制装置,储能装置输入端与光伏极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输出端与风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需要时有效快速地散热,且能节省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技术介绍
油浸变压器是一种结构更合理、性能更优良的新型高性能变压器,其立体卷铁芯由于其三个芯柱是等边三角形的立体排列,其磁路中无空气隙,卷绕更紧密,三个磁路长度一致,且都最短,铁芯芯柱的横截面积更接近于圆形,因此性能进一步提高,损耗降低,噪声降低,三项平衡,减少三次谐波分量,该产品更适用于城乡、工矿企业电网改造。油浸变压器以油作为绝缘手段,并依靠油进行冷却。油浸变压器的散热效率的高低对变压器的工作性能和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但是仅靠油进行冷却,存在散热效率低、散热效果不好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能够在需要时有效快速地散热,且能节省能源。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支架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油枕,还包括设置在油枕外侧的光伏极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控制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间隔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侧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下部伸入变压器本体内的导热杆和设置在导热杆上部以为其降温的散热风扇,控制箱包括储能装置、可控开关和控制装置,储能装置输入端与光伏极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输出端与风扇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纵向水平间隔设置在油枕下端的两第一竖板、设置在两第一竖板下端的第一横板和分别横向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竖板下端的两角钢板,两角钢板一端固定在变压器本体上,所述控制箱设置在第一横板上。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板和间隔设置在第二横板与变压器本体顶部之间的两第二竖板,第二横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风扇。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通孔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上端设置在挡板上的骨架和设置在骨架上的扇叶,扇叶位于通孔内。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杆包括两竖直杆和折弯部,折弯部由一连续杆在水平面来回折弯形成,均位于散热风扇作用范围内,折弯部一端设置在一第二竖板上,两竖直杆上端分别与折弯部两端连接、下端伸入变压器本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器本体与竖直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套。进一步的,所述油枕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设置有所述光伏极板。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变压器本体内。进一步的,所述储能装置包括与光伏极板连接的蓄电池。进一步的,所述可控开关为可控硅开关。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变压器本体的温度并反馈至控制装置,当温度超过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从而使散热风扇工作,导热干将变压器本体内的热量快速导出,并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使散热杆迅速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迅速使变压器本体降温的效果,当温度降回阈值以下后,控制装置控制可控开关断开,从而使散热风扇停止工作,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延长散热风扇使用寿命;利用太阳能为散热风扇提供能源,既节省能源,又能省去更换蓄电池的麻烦,因为大多油浸变压器是安装在户外,更换蓄电池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2、导热杆的折弯部来回折弯,能够增大散热面积,设置有多个散热风扇,使折弯部能够位于散热风扇作用范围内,进一步加快散热速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其中,1、变压器本体;2、油枕;31、第一竖板;32、第一横板;33、角钢板;41、支撑杆;42、光伏极板;5、控制箱;51、蓄电池;52、可控开关;53、控制装置;6、温度传感器;71、导热杆;711、竖直杆;712、折弯部;73、骨架;74、扇叶;75、第二横板;76、第二竖板;77、通孔;78、挡板;79、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1、通过第一支架与变压器本体1连接的油枕2、设置在油枕2左右两侧的两支撑杆41、分别设置在两支撑杆41上端的两光伏极板42、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控制箱5、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6和间隔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上侧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第二横板75、间隔设置在第二横板75与变压器本体1顶部之间的两第二竖板76、下部伸入变压器本体1内的导热杆71和设置在第二横板75上且位于导热杆71上部以为其降温的散热风扇,控制箱5包括储能装置、可控开关52和控制装置53,储能装置输入端与光伏极板42导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52输入端导线连接,控制装置53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6导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52控制端导线连接,可控开关52输出端与风扇导线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横板75上间隔设置有九个通孔77,排列成3乘3的矩阵,通孔77上端设置有挡板78,挡板78上设置有散热孔79,散热风扇包括上端设置在挡板78上的骨架73和设置在骨架73上的扇叶74,扇叶74位于通孔77内。第一支架包括纵向水平间隔设置在油枕2下端的两第一竖板31、设置在两第一竖板31下端的第一横板32和分别横向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竖板31下端的两角钢板33,两角钢板33一端固定在变压器本体1上,控制箱5设置在第一横板32上。导热管杆包括两竖直杆711和折弯部712,折弯部712由一连续管杆在水平面来回折弯形成,均位于散热风扇作用范围内,折弯部712一端设置在一第二竖板76上,两竖直杆711上端分别与折弯部712两端连接、下端伸入变压器本体1内。为保证变压器本体1的密闭性,变压器本体1与竖直杆711之间设置有密封套。储能装置包括与光伏极板42连接的蓄电池51,其中具体连接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可控开关52为可控硅开关。控制装置53为单片机。蓄电池51同时也为单片机供电,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支架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油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油枕外侧的光伏极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控制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间隔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侧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下部伸入变压器本体内的导热杆和设置在导热杆上部以为其降温的散热风扇,控制箱包括储能装置、可控开关和控制装置,储能装置输入端与光伏极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输出端与风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本体、通过第一支架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的油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油枕外侧的光伏极板、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控制箱、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间隔设置在变压器本体上侧的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包括下部伸入变压器本体内的导热杆和设置在导热杆上部以为其降温的散热风扇,控制箱包括储能装置、可控开关和控制装置,储能装置输入端与光伏极板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输入端连接,控制装置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输出端与可控开关控制端连接,可控开关输出端与风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纵向水平间隔设置在油枕下端的两第一竖板、设置在两第一竖板下端的第一横板和分别横向水平设置在两第一竖板下端的两角钢板,两角钢板一端固定在变压器本体上,所述控制箱设置在第一横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板和间隔设置在第二横板与变压器本体顶部之间的两第二竖板,第二横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散热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格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