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017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和散热通风装置;所述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包括单片机,与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单元和湿度采集单元,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报警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柜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所述散热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的一侧中部靠下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柜体另一侧底部的第二风机,柜体侧部开设有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位置相配合的进风口,柜体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智能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是引起变电站设备发生故障的重要原因,目前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重要IED设备需户外安装,在主控室外,温湿度、日照、雨水等大气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次设备带来的电磁干扰必须加以重视,特别是变电站室外各种箱、柜内的模块、电子仪表和智能终端极易受到影响。目前智能控制柜运行环境对二次设备作用的因素包括了高温、低温、湿度、气压等,特别是高温及高低温变化对电气元器件可靠性影响最为明显,而重庆属于温热地区,冬夏季温度相差较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到40度,可能导致柜内温度超过电子设备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因此确保智能控制柜运行环境适宜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能够对室外控制柜中的温度进行监控和调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和散热通风装置;所述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包括单片机,与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单元和湿度采集单元,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报警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柜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所述散热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的一侧中部靠下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柜体另一侧底部的第二风机,柜体侧部开设有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位置相配合的进风口,柜体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依次连接的温度采集电路和第一A/D转换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二运算放大器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A3;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负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基准电压输入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有基准电压调节电路;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与第一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一输入电压,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进一步地,所述基准电压调节电路包括与第四电阻R4、第一滑动变阻器RW1、第一二极管D1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二极管D1并联在第一滑动变阻器RW1的两个接线柱之间,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第四电阻R4与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W1的滑片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二运算放大器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A3均为LM324芯片。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采用AT89C51单片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运行环境采集装置能够对控制柜中的温度进行实时采集,然后通过单片机将采集到的温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发现当运行环境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温度值异常时,通过报警单元进行报警;通过将进风口和第一风机安装在柜体的中部靠下的地方,而非开设在柜体的底部,减少了进风的湿气和粉尘含量;通过在柜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均布置温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柜体内部环境温监测全覆盖,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采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柜体;2、第一风机;3、进风口;4、第二风机;5、排风口;6、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包括柜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和散热通风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包括单片机,与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单元和湿度采集单元,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报警单元;如图1所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6,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6分别布置在柜体1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所述散热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1的一侧中部靠下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柜体1另一侧底部的第二风机4,柜体1侧部开设有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3位置相配合的进风口3,柜体1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5;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4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运行环境采集装置能够对控制柜中的温度进行实时采集,然后通过单片机将采集到的温度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发现当运行环境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温度值异常时,通过报警单元进行报警;由于地面的空气湿度最大,尘土含量最大,本申请通过将进风口3和第一风机安装在柜体1的中部靠下的地方,而非开设在柜体1的底部,减少了进风的湿气和粉尘含量。通过在柜体1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均布置温度传感器6,可以实现对柜体1内部环境温监测全覆盖,提高了监测的准确度,通过采用了更多的传感器,加之室内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是相反的,热升冷降,热的空气分子密度小,相对于冷空气来说热空气更轻,所以热气往上升。冷的空气分子密度大,相对于热空气来说冷空气更重,所以冷气往下降导致柜内各个位置温度不同。测量时可通过对各传感器的采集数据选取一个权重值来衡量柜内温度。通过在安装有第一风机的对面的底部设置第二风机4,可以将第一风机由柜体1中下部引入的冷风引导入柜体1底部,提高柜体1内部的散热效率。所述温度传感器6通过依次连接的温度采集电路和第一A/D转换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二运算放大器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A3,所述温度传感器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负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基准电压输入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有基准电压调节电路;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和散热通风装置;所述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包括单片机,与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单元和湿度采集单元,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报警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柜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所述散热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的一侧中部靠下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柜体另一侧底部的第二风机,柜体侧部开设有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位置相配合的进风口,柜体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和散热通风装置;所述运行环境采集装置包括单片机,与所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的温度采集单元和湿度采集单元,以及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的报警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包括至少三个温度传感器,三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在柜体的上部、中部和底部;所述散热通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柜体的一侧中部靠下的第一风机,设置在柜体另一侧底部的第二风机,柜体侧部开设有与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位置相配合的进风口,柜体的顶部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智能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依次连接的温度采集电路和第一A/D转换电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温度采集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A1、第二运算放大器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A3;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正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负输入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A2的基准电压输入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有基准电压调节电路;第三运算放大器A3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川杨秀余朱亚邓仁燕邹胜海田芝华曾春利郑建生蒋海军张林王宏吉戚瑞祥席朝辉虞力康友鹏张姝赵晓焱徐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