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污防雾镜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上镀膜层和下镀膜层,所述上镀膜层包括由所述基片上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二氧化硅膜层、第一氧化铟锡膜层、PP树脂膜层、防油膜层和防雾膜层,所述防雾膜层包括由里朝外依次设置的氧化锆膜层、氟化钠膜层和三氧化二钛膜层。所述氧化锆膜层、所述氟化钠膜层和所述三氧化二钛膜层形成的所述防雾膜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实现雾气的吸附,有效防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增加镜头体积的基础上,实现提供的镜片实现了防油防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污防雾镜片
本申请涉及镀膜镜片领域,尤其涉及抗污防雾镜片。
技术介绍
应用在镜头、运动相机、VR/AR领域的镜片都有防雾要求,而目前市场上的镜片通过安装加热机构达到防雾效果,导致镜头体积增大,且结构复杂,不易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通过安装加热机构使镜头达到防雾效果,而导致镜头体积增大的问题作出改进,提供抗污防雾镜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上镀膜层和下镀膜层,所述上镀膜层包括由所述基片上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二氧化硅膜层、第一氧化铟锡膜层、PP树脂膜层、防油膜层和防雾膜层,所述防雾膜层包括由里朝外依次设置的氧化锆膜层、氟化钠膜层和三氧化二钛膜层。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防雾膜层的厚度为:1.75nm~2.35nm。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防油膜层为聚氯乙烯薄膜层,所述防油膜层的厚度为0.75nm~0.85nm。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下镀膜层包括由所述基片下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二二氧化硅膜层、第二氧化铟锡膜层、UV膜层、金属氧化物膜层和分光膜层。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分光膜层包括多个氟化镁膜层和多个钛酸镧膜层,多个所述氟化镁膜层和多个所述钛酸镧膜层由里朝外交替设置。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多个所述氟化镁膜层的厚度由里朝外先增后减再增。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多个所述钛酸镧膜层的厚度由里朝外先增后减。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基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连接部和出光部,所述入光部设有朝背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伸的弧形的入光面,所述出光部设有朝背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凸伸的弧形的出光面。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入光部和所述出光部均为非球状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圆形片状结构且宽度大于所述入光部和所述出光部。作为上述抗污防雾镜片的一种改进,所述入光面的曲率半径为:45.45mm~60.67mm,所述出光面的曲率半径为:83.47mm~135.15mm。【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抗污防雾镜片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抗污防雾镜片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如图1-5所示的抗污防雾镜片,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光部11、连接部12和出光部13,所述入光部11设有朝背向所述连接部12的方向凸伸的弧形的入光面100,所述出光部13设有朝背向所述连接部12的方向凸伸的弧形的出光面200,所述入光部11和所述出光部13均为非球状结构,所述连接部12为圆形片状结构且宽度大于所述入光部11和所述出光部13。由图可知,所述出光面200为所述基片1的上表面,所述入光面100为所述基片1的下表面,所述入光面100上设有上镀膜层2,所述上镀膜层2包括由所述入光面100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二氧化硅膜层21、第一氧化铟锡膜层22、PP树脂膜层23、防油膜层24和防雾膜层25,所述防雾膜层25包括由里朝外依次设置的氧化锆膜层251、氟化钠膜层252和三氧化二钛膜层253。具体地,所述第一二氧化硅膜层21的厚度为2.55nm~3.15nm,优选为2.96nm,也可以为该区间内的其他值,例如2.59nm或2.93nm,其起到加固防划的效果;所述第一氧化铟锡膜层22的厚度为1.25nm~2.1nm,优选为1.96nm,其起到减少强光刺激的效果;所述PP树脂膜层23的厚度为0.2nm~0.8nm,优选为0.45nm,其起到抗菌效果;所述防油膜层24的厚度为0.75nm~0.85nm,优选为0.79nm,所述防油膜层24为聚氯乙烯薄膜层,其起到防油效果;所述防雾膜层25的厚度为:1.75nm~2.35nm,优选为,2.15nm,由所述氧化锆膜层251、所述氟化钠膜层252和所述三氧化二钛膜层253形成的所述防雾膜层25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实现雾气的吸附,有效防雾。综上可知,本技术在不增加镜头体积的基础上,实现提供的镜片实现了防油防雾。进一步地,所述入光面100上设有下镀膜层3,所述下镀膜层3包括由所述入光面100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二二氧化硅膜层31、第二氧化铟锡膜层32、UV膜层33、金属氧化物膜层34和分光膜层35,所述分光膜层35包括多个氟化镁膜层351和多个钛酸镧膜层352,多个所述氟化镁膜层351和多个所述钛酸镧膜层352由里朝外交替设置,多个所述氟化镁膜层351的厚度由里朝外先增后减再增,多个所述钛酸镧膜层352的厚度由里朝外先增后减。具体地,所述第二二氧化硅膜层31的厚度为2.55nm~3.15nm,优选为2.96nm,其起到加固防划的效果;所述第二氧化铟锡膜层32的厚度为1.25nm~2.1nm,优选为1.96nm,其起到减少强光刺激的效果;所述UV膜层33的厚度为1.2nm~1.8nm,优选为1.05nm,所述金属氧化物膜层的厚度为34:2.15nm~3.35nm,优选为,3.05nm,所述UV膜层33和所述金属氧化物膜层34组合形成功能层,起到降低光线反射的效果;所述分光膜层35的厚度为54:2.15nm~65.35nm,优选为,60.45nm,多个所述氟化镁膜层351和多少所述钛酸镧膜层352交替设置实现了高低折射率的交替沉积,最终使膜层的光学参数达到分光光谱的要求。具体地,所述基片1为折射率为1.45-1.55的聚碳酸酯基片或折射率为1.50-1.60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基片。具体地,所述入光面100的曲率半径为:45.45mm~60.67mm,优选为:50.75mm,也可以为该区间内的其他值,例如55.54nm或58.75nm;所述出光面200的曲率半径为:83.47mm~135.15mm,优选为:98.75mm,也可以为该区间内的其他值,例如125.65nm或130.25nm。所述出光面200和所述入光面100的同心度在0.018mm。具体地,所述连接部12为圆形片状结构且宽度大于所述入光部11和所述出光部13,所述连接部12的宽度为143.15mm~247.72mm,优选为145.37mm,也可以为该区间内的其他值,例如225.89mm或者235.25mm。所述连接部12周缘的侧面可以设置凸纹,便于抗污防雾镜片与其他配件组装。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上镀膜层(2)和下镀膜层(3),所述上镀膜层(2)包括由所述基片(1)上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二氧化硅膜层(21)、第一氧化铟锡膜层(22)、PP树脂膜层(23)、防油膜层(24)和防雾膜层(25),所述防雾膜层(25)包括由里朝外依次设置的氧化锆膜层(251)、氟化钠膜层(252)和三氧化二钛膜层(253)。/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1),所述基片(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上镀膜层(2)和下镀膜层(3),所述上镀膜层(2)包括由所述基片(1)上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二氧化硅膜层(21)、第一氧化铟锡膜层(22)、PP树脂膜层(23)、防油膜层(24)和防雾膜层(25),所述防雾膜层(25)包括由里朝外依次设置的氧化锆膜层(251)、氟化钠膜层(252)和三氧化二钛膜层(2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膜层(25)的厚度为:1.75nm~2.35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油膜层(24)为聚氯乙烯薄膜层,所述防油膜层(24)的厚度为0.75nm~0.8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镀膜层(3)包括由所述基片(1)下表面朝外依次设置的第二二氧化硅膜层(31)、第二氧化铟锡膜层(32)、UV膜层(33)、金属氧化物膜层(34)和分光膜层(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污防雾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膜层(35)包括多个氟化镁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涛,陈小平,李霞,冯恳智,李鲁萍,黄建伟,陈帅,赖伟,陆超,曹三花,王波,张申许,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骏锐光学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