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卜华伟专利>正文

一种光电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91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具有受光元件和投光元件,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分别与受光元件、投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受光透镜、第二受光透镜,所述投光元件包括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光源,所述光源的一侧安装有导光机构,所述导光机构包括反光灯罩,所述反光灯罩固定在管套的内壁上,所述管套的敞口端内安装有投光透镜,所述管套第一端的敞口端与光源对应,所述管套的第二端的敞口端与投光透镜对应;通过设计安装了反光灯罩,利用反光灯罩对光线进行聚拢,将光集中照射在投光透镜上,可增加光线的利用率,避免光出现浪费,且相较透镜,加工要求低,可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传感器
本技术属于光电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光电传感器。
技术介绍
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处理通路和处理元件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以光电效应为基础,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光电效应是指用光照射某一物体,此时光子能量就传递给电子,并且是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一次性地被一个电子所吸收,电子得到光子传递的能量后其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受光照射的物体产生相应的电效应。现有的光电传感器均采用聚光透镜对光线进行聚拢,可有效利用光,防止光照射在管套的内壁上,但是由于采用聚光透镜的方式,成本高,且曲率要求严格,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光电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外护壳体,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具有受光元件和投光元件,所述外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分别与受光元件、投光元件对应的第一受光透镜、第二受光透镜,所述投光元件包括安装在固定座上的光源,所述光源的一侧安装有导光机构,所述导光机构包括反光灯罩,所述反光灯罩固定在管套的内壁上,所述管套的敞口端内安装有投光透镜,所述管套第一端的敞口端与光源对应,所述管套的第二端的敞口端与投光透镜对应,且所述反光灯罩的内侧安装有与光源配合使用的光纤导光束。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导光束呈圆台形,所述光纤导光束小端面与光源对应,所述光纤导光束小端面的面积大于光源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导光束通过透明固定柱与反光灯罩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的外侧且位于固定座的侧壁上安装有密闭圈,所述密闭圈的外侧壁且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反光灯罩通过连接件与固定座上的管套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照射在被检测物体上,通过被检测物体的反射至受光元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导光束大端面的一端朝向投光透镜的一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计安装了反光灯罩,利用反光灯罩对光线进行聚拢,将光集中照射在投光透镜上,可增加光线的利用率,避免光出现浪费,且相较透镜,加工要求低,可降低成本。2、通过设置了光纤导光束,可利用光纤导光束对光线进行引导,可避免光线的扩散,同时采用圆台设计,便于增加光线的照射的横截面积,便于均匀照射在投光透镜上,且设置了密闭圈,可防止光线泄露。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外护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密闭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护壳体;2、受光元件;3、第一受光透镜;4、第二受光透镜;5、光线;6、被检测物体;7、投光元件;701、固定座;702、光源;703、密闭圈;704、管套;705、环形斜面;8、导光机构;801、反光灯罩;802、连接件;803、光纤导光束;804、透明固定柱;9、投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光电传感器技术方案: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外护壳体1,外护壳体1的内侧具有受光元件2和投光元件7,外护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分别与受光元件2、投光元件7对应的第一受光透镜3、第二受光透镜4,投光元件7包括安装在固定座701上的光源702,光源702产生的光线5照射在被检测物体6上,通过被检测物体6的反射至受光元件2上,光源702的一侧安装有导光机构8,导光机构8包括反光灯罩801,反光灯罩801通过连接件802与固定座701上的管套704固定连接,管套704的敞口端内安装有投光透镜9,管套704第一端的敞口端与光源702对应,管套704的第二端的敞口端与投光透镜9对应,且反光灯罩801的内侧安装有与光源702配合使用的光纤导光束803,光纤导光束803通过透明固定柱804与反光灯罩80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光纤导光束803呈圆台形,光纤导光束803小端面与光源702对应,光纤导光束803小端面的面积大于光源702的横截面积,光纤导光束803大端面的一端朝向投光透镜9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光源702的外侧且位于固定座701的侧壁上安装有密闭圈703,密闭圈703的外侧壁且远离固定座701的一端开设有环形斜面70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时,通过光源702发出光线5,通过利用反光灯罩801对光线5进行聚拢,将光集中照射在投光透镜9上,可增加光线5的利用率,避免光出现浪费,且相较透镜,加工要求低,可降低成本,且利用光纤导光束803导光的特性,对光线5进行引导,可避免光线5的扩散,以便于光线5直接照射在投光透镜9上,且设置了密闭圈703,可防止光线5泄露,光线5经过和第二受光透镜4后照射在被检测物体6上,通过被检测物体6的反射至受光元件2的表面,通过光线5照射在受光元件2上的位置,即可判断处被检测物体6的位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外护壳体(1),所述外护壳体(1)的内侧具有受光元件(2)和投光元件(7),所述外护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分别与受光元件(2)、投光元件(7)对应的第一受光透镜(3)、第二受光透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元件(7)包括安装在固定座(701)上的光源(702),所述光源(702)的一侧安装有导光机构(8),所述导光机构(8)包括反光灯罩(801),所述反光灯罩(801)固定在管套(704)的内壁上,所述管套(704)的敞口端内安装有投光透镜(9),所述管套(704)第一端的敞口端与光源(702)对应,所述管套(704)的第二端的敞口端与投光透镜(9)对应,且所述反光灯罩(801)的内侧安装有与光源(702)配合使用的光纤导光束(8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传感器,包括外护壳体(1),所述外护壳体(1)的内侧具有受光元件(2)和投光元件(7),所述外护壳体(1)的内侧安装有分别与受光元件(2)、投光元件(7)对应的第一受光透镜(3)、第二受光透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光元件(7)包括安装在固定座(701)上的光源(702),所述光源(702)的一侧安装有导光机构(8),所述导光机构(8)包括反光灯罩(801),所述反光灯罩(801)固定在管套(704)的内壁上,所述管套(704)的敞口端内安装有投光透镜(9),所述管套(704)第一端的敞口端与光源(702)对应,所述管套(704)的第二端的敞口端与投光透镜(9)对应,且所述反光灯罩(801)的内侧安装有与光源(702)配合使用的光纤导光束(8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导光束(803)呈圆台形,所述光纤导光束(803)小端面与光源(702)对应,所述光纤导光束(803)小端面的面积大于光源(7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卜华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