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8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4
一种新风结构,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吊顶机和安装在室外的过滤机,吊顶机与过滤机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在过滤机内设有过滤风机,在吊顶机内安装有吊顶风机和风量传感器,风量传感器与过滤风机和吊顶风机连接,通过风量传感器控制过滤风机和吊顶风机的转速,使得通过本新风系统吹出室内风的流量大小始终位于设定值的左右,使得新风机的出风大小恒定,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性,且将新风系统的过滤部分和吊顶机部分相互分离,便于减小吊顶机的体积,减小安装吊顶机所需要的空间,增大室内空间,提高居住舒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量恒定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技术的产生和空调的大量应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是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会给人体产生健康问题,有示例表明,许多人由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而得“空调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为了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新风净化换气机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系统的设备厚度较大,导致安装吊顶时所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使得天花板的位置较低,让室内空间变得更为压抑,并且绝大部分的新风系统在工作时风量不能时刻保持恒定,影响室内的空气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量恒定的新风系统,用于为室内提供风量恒定的新风,并且节约本新风系统的安装空间。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风结构,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吊顶机和安装在室外的过滤机,吊顶机与过滤机之间通过风管连接,在过滤机内设有过滤风机,在吊顶机内安装有吊顶风机和风量传感器,风量传感器与过滤风机和吊顶风机连接。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进一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吊顶机包括吊顶柜体和热交换芯体,热交换芯体固定安装在吊顶柜体内,在吊顶柜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出风口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量传感器。过滤机包括过滤柜体、滤芯和过滤风机,滤芯和过滤风机安装在过滤柜体内,过滤风机安装在相邻的滤芯之间。过滤柜体内分隔有第一过滤空间、第二过滤空间和风机安装空间,第一过滤空间和第二过滤空间位于风机安装空间的两侧,在第一过滤空间和第二过滤空间内安装有滤芯,过滤风机固定安装在风机安装空间内。优选的,风机安装空间与分别与第一过滤空间和第二过滤空间连通。在第一过滤空间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风管口,在第二过滤空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管口。在吊顶柜体内分隔有室内风室、室外风室和热交换室,室内风室和室外风室分别位于热交换室的两侧,热交换芯体安装在热交换室内。室内风室包括第一风室和第二风室,第二风室与热交换室连通,在第一风室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吊顶风机。室外风室包括第三风室和第四风室,第四风室与热交换室连通,在第三风室内安装有第二吊顶风机。风量传感器与第二吊顶风机为负反馈连接,风量传感器与第一吊顶风机和过滤风机为正反馈连接。进风口与第一风管口通过风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风量传感器控制过滤风机和吊顶风机的转速,使得通过本新风系统吹出室内风的流量大小始终位于设定值的左右,使得新风机的出风大小恒定,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性,且将新风系统的过滤部分和吊顶机部分相互分离,便于减小吊顶机的体积,减小安装吊顶机所需要的空间,增大室内空间,提高居住舒适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吊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过滤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吊顶机1,过滤机2,过滤风机3,吊顶风机4,风量传感器5,吊顶柜体6,热交换芯体7,进风口8,出风口9,过滤柜体11,滤芯12,第一过滤空间14,第二过滤空间15,风机安装空间16,第一风管口17,第二风管口18,室内风室19,室外风室20,热交换室21,第一风室22,第二风室23,第一吊顶风机24,第三风室25,第四风室26,第二吊顶风机27,风管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一种新风结构,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吊顶机1和安装在室外的过滤机2,吊顶机1与过滤机2之间通过风管28连接,在过滤机1内设有过滤风机3,在吊顶机1内安装有吊顶风机4和风量传感器5,风量传感器5与过滤风机3和吊顶风机4连接,通过风量传感器5控制过滤风机3和吊顶风机4的转速,使得通过本新风系统吹出室内风的流量大小始终位于设定值的左右,使得新风机的出风大小恒定,提高室内用户的舒适性,且将新风系统的过滤部分和吊顶机部分相互分离,便于减小吊顶机的体积,减小安装吊顶机所需要的空间,增大室内空间,提高居住舒适程度。吊顶机1包括吊顶柜体6和热交换芯体7,热交换芯体7固定安装在吊顶柜体6内,在吊顶柜体6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9,在出风口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量传感器5,优选的,风量传感器5可以用风速传感器替代,通过将风量传感器5设置在出风口9,便于对出风量进行反馈控制。过滤机2包括过滤柜体11、滤芯12和过滤风机3,滤芯12和过滤风机3安装在过滤柜体11内,过滤风机3安装在相邻的滤芯12之间,通过过滤风机3可以控制通过过滤机2的风量,从而对吊顶机1的出风量进行控制。过滤柜体11内分隔有第一过滤空间14、第二过滤空间15和风机安装空间16,第一过滤空间14和第二过滤空间15位于风机安装空间16的两侧,在第一过滤空间14和第二过滤空间15内安装有滤芯12,过滤风机3固定安装在风机安装空间16内,优选的,风机安装空间15与分别与第一过滤空间14和第二过滤空15间连通,优选的,在第一过滤空间14内固定安装有高效滤芯,在第二过滤空间15内安装有初效滤芯。在第一过滤空间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风管口17,第一风管口17与进风口8连接,在第二过滤空间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管口18,室外空气通过第二风管口18进入本新风系统内。在吊顶柜体6内分隔有室内风室19、室外风室20和热交换室21,室内风室19和室外风室20分别位于热交换室21的两侧,热交换芯体7安装在热交换室20内,通过将室内风室19和室外风室20设置在热交换室21的两侧,使得吊顶柜体6内的结构更为合理,进一步减小吊顶柜体的体积。室内风室19包括第一风室22和第二风室23,第二风室22与热交换室21连通,在第一风室22内固定安装有第一吊顶风机24,第一吊顶风机24用于对室内进行送风。室外风室20包括第三风室25和第四风室26,第四风室26与热交换室21连通,在第三风室25内安装有第二吊顶风机27,第二吊顶风机27向室外排风。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出风口9与第一吊顶风机24连通,对应的,在第一吊顶风机24对应的出风口9上设有风量传感器5。风量传感器5与第二吊顶风机27为负反馈连接,当风量传感器检测到风量过小时,减小第二吊顶风机27的转速,从而增大从出风口9的出风量,风量传感器5与第一吊顶风机24和过滤风机3为正反馈连接,当风量传感器检测到风量过小时,增大第一吊顶风机24和过滤风机3的转速,从而增大从出风口9的出风量。进风口8与第一风管17口通过风管28连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吊顶机(1)和安装在室外的过滤机(2),吊顶机(1)与过滤机(2)之间通过风管(28)连接,在过滤机(2)内设有过滤风机(3),在吊顶机(1)内安装有吊顶风机(4)和风量传感器(5),风量传感器(5)与过滤风机(3)和吊顶风机(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室内的吊顶机(1)和安装在室外的过滤机(2),吊顶机(1)与过滤机(2)之间通过风管(28)连接,在过滤机(2)内设有过滤风机(3),在吊顶机(1)内安装有吊顶风机(4)和风量传感器(5),风量传感器(5)与过滤风机(3)和吊顶风机(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吊顶机(1)包括吊顶柜体(6)和热交换芯体(7),热交换芯体(7)固定安装在吊顶柜体(6)内,在吊顶柜体(6)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8)和出风口(9),在出风口(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量传感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机(2)包括过滤柜体(11)、滤芯(12)和过滤风机(3),滤芯(12)和过滤风机(3)安装在过滤柜体(11)内,过滤风机(3)安装在相邻的滤芯(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柜体(11)内分隔有第一过滤空间(14)、第二过滤空间(15)和风机安装空间(16),第一过滤空间(14)和第二过滤空间(15)位于风机安装空间(16)的两侧,在第一过滤空间(14)和第二过滤空间(15)内安装有滤芯(12),过滤风机(3)固定安装在风机安装空间(16)内。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元利李龙伟曹国鑫黄少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玉环纳风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