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78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新风模块包括:壳体,壳体设有新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新风口与出风口的风道;第一风机,设于风道内;第二风机,设于风道内;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新风模式,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新风口朝出风口流动;在排风模式,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朝新风口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风模块通过在风道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使第一风机在新风模式引进新风,第二风机在排风模式排出污风,从而新风模块可通过对应的风机实现不同工作模式,减少了风机在不同工作模式的影响因素,提高了新风模块的进风效率和排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新风模块通过采用同一风机正反转的方式来实现进新风工况和排污风工况的切换,而风机正转和反转两种运行情况对气流的驱动效率并不能被同时提高,导致新风模块的进风效率和排风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进风效率和排风效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新风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朝所述出风口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邻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邻近所述新风口。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为轴流风机。可选地,在沿所述新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下游,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绕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气流朝所述第一风机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绕第二方向旋转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开设有室内风口,所述室内风口邻近所述第二风机。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风口处的室内风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风口;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室内风门关闭所述室内风口,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室内风门打开所述室内风口。可选地,所述室内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并分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新风口处的新风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新风口;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室内循环模式,在所述室内循环模式,所述新风门关闭所述新风口,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室内风口朝所述出风口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二风机还用以在所述新风模式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流向所述出风口。可选地,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内的净化组件。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抽拉口,所述净化组件通过所述抽拉口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风道。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一种新风模块,该新风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朝所述出风口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设置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本技术新风模块通过在风道设置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并使第一风机在新风模式引进新风,第二风机在排风模式排出污风,从而新风模块可通过对应的风机实现不同工作模式,减少了风机在不同工作模式的影响因素,提高了新风模块的进风效率和排风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新风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风模块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风模块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新风模块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1新风口12出风口13风道20第一风机30第二风机14室内风口40室内风门50新风门60净化组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新风模块,该新风模块能够单独使用,或者新风模块可与空调器结合使用,具体地,该空调器可为壁挂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者移动空调等。新风模块主要用于引进新风和排出室内污风,以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新风模块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有新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连通所述新风口11与所述出风口12的风道13;第一风机20,设于所述风道13内;第二风机30,设于所述风道13内;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一风机20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11朝所述出风口12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30用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11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呈筒状设置,可以为圆形筒状、方形筒状或其它异形筒状。新风口11与室内空气连通,出风口12与室内空气连通,室外新风可通过新风口11进入风道13,再通过出风口12流出;当然,室内污风也可进入风道13,再通过新风口11流出。第一风机20和第二风机30的位置和种类不做具体限制,只需满足第一风机20可在新风模式驱动气流从新风口11流向出风口12,第二风机30可在排风模式驱动气流流向新风口11即可。需要说明,对于仅通过改变风机旋转方向来改变气流流向的新风装置,由于风机的扇叶形状固定,风机在反转时对气流的驱动效率会远小于正转,因此风机反转所对应的新风模式或排风模式的效率会更低。而本实施例通过两个风机来分别对应两种模式运行,不同模式的切换是通过启动对应的风机而不是改变单一风机的转向,由此可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n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n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n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朝所述出风口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风道;
第一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
第二风机,设于所述风道内;
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一风机用以驱动气流自所述新风口朝所述出风口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用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邻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邻近所述新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为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为轴流风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新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上,所述第一风机设于所述第二风机的下游,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绕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气流朝所述第一风机流动;在所述排风模式,所述第二风机绕第二方向旋转以驱动气流朝所述新风口流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开设有室内风口,所述室内风口邻近所述第二风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室内风口处的室内风门,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室内风口;在所述新风模式,所述室内风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先送张滔蔡序杰毛先友陈良锐陈志航周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