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78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气处理装置在具有多功能空气处理的同时占用空间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处理产品多样化,然而实现各功能于一体的空气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多功能空气处理装置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经由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由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经由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由第二出风口吹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所述连通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用以阻隔和导通所述连通风道。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的上游,在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的上游,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之间,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安装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以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第一端与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三开关门,所述第三开关门安装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以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连通风道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处设有送风开关门,以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送风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支架及右支架,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安装于所述左支架,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安装于所述右支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壁,且对应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壁,且对应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加香通道,所述加香通道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香薰格栅,所述香薰格栅与所述壳体的顶壁围合形成所述加香通道,所述香薰格栅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以阻隔和导通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与所述加香通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出风格栅及安装于所述主体顶部的出风框,所述出风框的顶部敞口设置,所述出风格栅安装于所述出风框的敞口处,所述出风框的内腔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和/或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所述出风框的中部朝向所述出风格栅凸设有出风圈,所述香薰格栅盖合所述出风圈设置,且与所述出风圈围合形成所述所述加香通道,所述出风圈的周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孔,所述香薰格栅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孔对应的第二出风孔,所述香薰格栅可绕所述出风圈周向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框,以导通和阻隔所述第一出风孔与所述第二出风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净化模块,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湿模块。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模块包括水箱及湿膜,所述水箱用以为所述湿膜供水,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水箱连通的加水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为涡轮增压式离心风机,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为涡轮增压式离心风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轮增压式离心风机包括涡轮及罩设于所述涡轮外周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一端形成进风端,所述涡轮包括轮毂及设于所述轮毂外周的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轮毂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轮毂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导流罩的进风端一侧向远离所述导流罩的进风端一侧呈逐渐增大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的外周壁设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绕所述导流罩的轴线自远离所述导流罩的进风端向靠近所述导流罩的进风端呈螺旋状延伸。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室内换热模块;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主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的下部设有容纳腔,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及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运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及用以接收路障信号的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用以根据所述传感器的路障信号规划行走路线,控制所述移动装置带动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运动。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本技术空气处理装置通过使得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则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和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均采用涡轮增压式风机,其气流进口面积小,吸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n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n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及第二空气处理风道;
第一空气处理模块、第二空气处理模块;
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及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设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第一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经由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由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用以驱动气流由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经由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处理后由第二出风口吹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通风道,所述连通风道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连通,所述连通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开关门,所述第一开关门用以阻隔和导通所述连通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的上游,在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的出风方向上,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的上游,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之间,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二开关门,所述第二开关门安装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一端之间,以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第一端与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处理风道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三开关门,所述第三开关门安装于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以用于阻隔和导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连通风道连通的送风口,所述送风口处设有送风开关门,以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送风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位于所述壳体的上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支架及右支架,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二涡轮增压式风机安装于所述左支架,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及所述第一涡轮增压式风机安装于所述右支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壁,且对应所述第一空气处理模块设置,所述第二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周侧壁,且对应所述第二空气处理模块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加香通道,所述加香通道与所述第一空气处理风道和/或所述第二空气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毛先友苏田陈武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