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接的LED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69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误接的LED灯管,包括:至少一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若干LED灯珠;一透光的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灯条;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封闭所述管体;至少两个灯脚,所述灯脚固定在所述端盖上,被配置为连接外部电源,任意两个所述灯脚之间耦接有至少一电容;整流桥,所述整流桥耦接于所述外部电源和灯条之间,被配置为转换外部电源的极性,使其与所述LED灯珠的极性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灯脚与整流桥之间增加电容的方式,解决了误接交流电源时,灯管易损坏的问题,使用更为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误接的LED灯管
本申请涉及一种灯管,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误接的LED灯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TypeC灯管接入的电源为DC电源,为防止极性误接,在灯脚和灯串之间设置了整流桥。如公开号为CN201517710U公开的可不分极性接入电源的LED灯具,包括用于接入直流电源的插脚I和插脚II以及用于装设LED灯珠的LED灯板,插脚I、插脚II与LED灯板之间设置有极性转换电路,所述极性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能够实现LED灯具的不分极性接入,缩短了安装时间,同时不用顾忌因极性接反导致的灯管损坏等意外发生。但由于TypeC灯管和普通的TypeA和TypeB灯管外形上没有差异,如果将TypeC灯管接入交流电,由于灯管内部不具有驱动电路,容易导致灯管被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误接的LED灯管,解决了误接交流信号时易导致灯管被烧坏的问题。防误接的LED灯管,至少一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若干LED灯珠;一透光的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灯条;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封闭所述管体;至少两个灯脚,所述灯脚固定在所述端盖上,被配置为连接外部电源,任意两个所述灯脚之间耦接有至少一电容;整流桥,所述整流桥耦接于所述灯脚和灯条之间,被配置为转换外部电源的极性,使其与所述LED灯珠的极性一致。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若干LED灯珠为并联的多串式设置。可选的,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端盖,每个端盖上均设置有两个灯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灯脚与灯条之间各耦接一整流桥。可选的,同端的两个插脚之间耦接有两个串接的电容,两个电容的连接结点与同端整流桥的输出端耦接。可选的,同端的两个插脚之间耦接有一电容,且其中一插脚与同端的整流桥之间耦接有另一电容。可选的,所有整流桥和电容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可选的,所述电路板隐藏于所述端盖中。可选的,所述电容为50NF--470NF。本技术通过使用电容,解决了误接交流电时灯管易烧坏的问题,提高了灯管的寿命,且安装时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防误接LED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DC电源电路的原理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LED灯管;11、灯条;12、管体;13、端盖;15、电路板;16、整流桥。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现有的LED灯管包括接入直流电源的接口以及可以发光的灯条,在接口和灯条之间设置有极性转化电路,可实现不分极性地接入,即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可以随意接入,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因反接而造成损坏。但在实际连接的过程中,如果误将灯管接入交流电,由于灯管内部不具有驱动电路,容易导致灯管损坏。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更为安全的防误接的LED灯管1,如图1所示,它包括:一灯条11,灯条11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基板上的若干LED灯珠;一透光的管体12,管体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被配置为容纳灯条11;两个端盖13,两个端盖13分别设于管体12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以封闭管体12;至少两个灯脚,灯脚固定在端盖13上,被配置为连接外部电源,任意两个灯脚之间耦接有至少一电容;整流桥16,耦接于灯脚和灯条11之间,被配置为转换外部电源的极性,使其与LED灯珠的极性一致。当灯管接入交流电时,电容可以看作是短路,外部的镇流器检测到短路会开启保护功能,保护灯管免受损坏。而当灯管接入直流电时,电容视为断路,与现有灯管的工作方式相同。电容的大小一般设置为50NF-470NF,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如图1和2所示,管体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端盖13,每个端盖13上均设置有两个灯脚,其灯脚分别为DCB1、DCB2和DCY1、DCY2,第一端和第二端的两个灯脚与灯条11之间各耦接一整流桥16,第一端的整流桥16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1的负极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接二极管D1的正极,其灯脚DCB2耦接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之间的结点,灯脚DCB1耦接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之间的结点。同理,第二端的整流桥16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5的正极接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6的负极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接二极管D8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接二极管D5的负极,其灯脚DCY1耦接二极管D6与二极管D7之间的结点,灯脚DCY2耦接二极管D5与二极管D8之间的结点;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和二极管D7与二极管D8之间的结点分别与灯条11的正极相耦接,二极管D3与二极管D4和二极管D5与二极管D6之间的结点分别与灯条11的负极相耦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整流桥16选择为集成电路芯片ABSK210S。外部电源为直流电时;A、灯脚DCB1接入正极,灯脚DCB2接入负极时,电流的走向为:电源正极→灯脚DCB1→二极管D1→灯条11正极→灯条11负极→二极管D3→灯脚DCB2→电源负极,LED灯珠点亮。反之,灯脚DCB2接入正极,灯脚DCB1与接入负极时,电流的走向为:电源正极→灯脚DCB2→二极管D2→灯条11正极→灯条11负极→二极管D4→灯脚DCB1→电源负极,LED灯珠点亮。B、灯脚DCY1接入正极,灯脚DCY2接入负极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防误接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若干LED灯珠;/n一透光的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灯条;/n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封闭所述管体;/n至少两个灯脚,所述灯脚固定在所述端盖上,被配置为连接外部电源,任意两个所述灯脚之间耦接有至少一电容;/n整流桥,所述整流桥耦接于所述灯脚和灯条之间,被配置为转换外部电源的极性,使其与所述LED灯珠的极性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误接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若干LED灯珠;
一透光的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灯条;
两个端盖,所述两个端盖分别设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封闭所述管体;
至少两个灯脚,所述灯脚固定在所述端盖上,被配置为连接外部电源,任意两个所述灯脚之间耦接有至少一电容;
整流桥,所述整流桥耦接于所述灯脚和灯条之间,被配置为转换外部电源的极性,使其与所述LED灯珠的极性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LED灯珠为并联的多串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明蒲纪忠甘彩英赵艺佼
申请(专利权)人:晨辉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