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流通壳体和包括所述壳体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69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10:01
一种流体流通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流通本体(2)和流体入口管(4)和/或流体出口管(6),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与所述本体(2)流体连通,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沿第一方向(10)取向,所述壳体(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突起(12),使得所述壳体(1)能够根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一平移、然后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二方向(16)的第二平移而附接到支撑结构(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流通壳体和包括所述壳体的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流通壳体,特别是用于测量流体中的颗粒。它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壳体的加热、通风和/或空调单元,该壳体被构造为测量流过所述单元的空气中和/或所述单元外部的空气中的颗粒。本技术可以用在车辆中,例如在汽车中。
技术介绍
包括传感器的进气口是已知的,该传感器测量流过其的空气中的颗粒。传感器位于进气口内部,特别是在控制气流的瓣片上。然而,这种定位具有一些缺点,并且由于定位于外部的部件,因此需要测量空气流中的颗粒。然而,可用于其的地方非常有限。而且,可能希望在不必拆卸整个进气口的情况下改变部件。因此该部件必须是可移除的。更准确地说,操作员需要能够快速移除并重新安装它,而无需任何工具。实际上,由于进气口周围、也就是说仪表板下方的障碍物,操纵螺丝刀之类的工具可能是不可行的。另一个问题是向部件有效地供给可能带有颗粒的空气,以使所述部件能够实现相关的测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缺点,并因此涉及一种流体流通壳体,其包括流体流通本体和流体入口管和/或流体出口管,所述入口管和/或所述出口管与所述本体流体连通,所述入口管和/或所述出口管沿第一方向取向,所述壳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突起,使得所述壳体可以根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平移、然后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第二平移而附接到支撑结构。由于这种双重平移姿势,即使在不堪重负的地方也可以在考虑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的取向的同时容易地附接壳体。因此,即使壳体不位于主流内而是位于主流之外,也可以适当地向壳体供给流体。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采用的以下任何特征:-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垂直的,-所述突起明显地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壳体包括止动表面,该止动表面构造成沿所述第一方向将壳体抵靠所述支撑结构阻挡,-所述止动表面被构造成当所述止动表面与所述支撑结构接触时,沿所述第二方向引导所述壳体,-所述止动表面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密封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中的通孔,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用于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被构造成通过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止动,-所述流通本体包括较大面,-所述止动表面在所述较大面之前延伸,-所述止动表面包括板,-所述板位于所述较大面和所述固定突起之间,-所述突起从所述较大面延伸,-所述突起从所述较大面的周边延伸,-所述突起在所述较大面之前延伸,-所述壳体包括用于所述突起的支撑件,-所述突起从所述支撑件延伸,-所述支撑件将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封闭在所述较大面的一部分表面中,-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侧向延伸,-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板延伸,-所述突起中的至少一些,特别是从所述板延伸的所述突起具有钩的形状,-钩的第一分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钩子的第二分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钩被构造为使得它们限定沿所述第二方向抵靠所述支撑结构的止动件,-所述第一分支从所述板延伸,-所述壳体还包括卡扣部件,所述卡扣部件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平移之后当所述突起处于止动位置时阻挡所述壳体。根据第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明显地垂直于流通本体的所述较大面。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流通本体在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中径向地敞开,使得所述第一方向明显平行于所述较大面。无论适用的实施例如何,所述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优选地从所述较大面延伸。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支撑结构,如上所述的壳体将被附接在该支撑结构上。它包括设有所述通孔的框架。所述通孔优选地被构造成进一步使所述突起和/或所述较大面从中穿过。所述框架例如明显地是平面的。本技术还涉及如上所述的壳体和支撑结构,它们优选地彼此附接。本技术还涉及用于加热、通风和/或空调单元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包括空气流动通道和流体流通壳体,特别是如上所述的流体流通壳体,使得流过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空气进一步流过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为测量所述空气中的颗粒,所述进气口还包括接口和致动器系统,所述接口被构造为驱动所述通道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气,所述致动器系统位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外部,所述接口构造成用杠杆臂支撑所述壳体,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通道定位为超过所述致动器系统。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采用的以下任何特征:-所述接口包括特别是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壳体附接到所述支撑结构,-所述进气口包括部分限定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板架,-所述接口与所述板架是一体的,-所述进气口包括一个或多个瓣片,其构造成调节在所述流动通道中流通的空气,-所述致动器系统被构造为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瓣片,-所述致动器系统固定在所述通道的第一侧向侧上,-所述瓣片包括在所述通道的所述第一侧向侧和相对侧向侧之间延伸的铰接轴线,-所述致动器系统位于所述铰接轴线的轴向延伸部中,-所述接口位于所述致动器系统附近。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加热、通风和/或空调单元(HVAC单元),其包括特别是如上所述的支撑结构和附接到所述支撑结构的特别是如上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被构造为测量HVAC单元的外部空气中的颗粒。本技术还可以包括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采用的以下任何特征:-所述HVAC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尤其是加热芯,更特别是电加热芯,-所述支撑结构附接到所述热交换器,-所述HVAC单元包括空气流通外壳,所述空气流通外壳被构造为使空气流过所述热交换器,-所述外壳包括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安装捕集盖,-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封闭所述捕集盖的板,-所述支撑结构从所述板向外延伸至所述外壳,-所述支撑结构垂直于所述板,-所述第一方向明显平行于所述板。附图说明结合以下附图,通过以下仅是指示性的而无意于限制所述技术的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在附图中:图1是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壳体和支撑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壳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用于与图2的壳体一起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示意性平面视图;图4是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壳体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以透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壳体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壳体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另一个透视图;图7是图5和图6的壳体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另一个透视图;图8是集成了图5至图7的壳体的进气口的局部透视图;图9是示出图8的进气口的一些部件的透视图;图10是以透视图示出图8和9的进气口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局部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集成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流通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流通本体(2)和流体入口管(4)和/或流体出口管(6),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与所述本体(2)流体连通,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沿第一方向(10)取向,所述壳体(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突起(12),使得所述壳体(1)能够根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一平移、然后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二方向(16)的第二平移而附接到支撑结构(14)。/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6 EP 19165347.61.一种流体流通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流通本体(2)和流体入口管(4)和/或流体出口管(6),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与所述本体(2)流体连通,所述入口管(4)和/或所述出口管(6)沿第一方向(10)取向,所述壳体(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突起(12),使得所述壳体(1)能够根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一平移、然后沿着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10)的第二方向(16)的第二平移而附接到支撑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突起(12)中的至少一些从所述入口管(4)和/或出口管(6)侧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止动表面(32),所述止动表面构造成沿所述第一方向(10)将壳体(1)抵靠所述支撑结构(14)阻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表面(32)被构造成当所述止动表面(32)与所述支撑结构(14)接触时,沿所述第二方向(16)引导所述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波塞古尔M帕莱塔A卢尔G劳库内特P帕鲁贝克W施耐德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