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955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承压板,所述固定底板与承压板两端之间通过第一减震杆连接,所述固定底板顶部、承压板底部固定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腔均匀设有第二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固定底板、承压板上均匀固定设有连接凸块,所述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均由减震套杆、减震支杆、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构成,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套杆内,所述减震支杆底端嵌入减震套杆内与第一减震弹簧连接,可以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由多个减震弹簧吸收掉其冲击力,有效增加悬挂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属于汽车悬架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震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目前,现有的减震装置基本是一体化,且不易拆卸,当减震装置失效时,不能及时拆卸更换,同时现有的减震装置一般含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效果较差,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在穿线时,可以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增加其使用寿命,同时由多个减震弹簧吸收掉其冲击力,有效增加悬挂的减震效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承压板,所述固定底板与承压板两端之间通过第一减震杆连接,所述固定底板顶部、承压板底部固定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内腔均匀设有第二减震杆,所述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固定底板、承压板上均匀固定设有连接凸块,所述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均由减震套杆、减震支杆、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构成,所述第一减震弹簧位于减震套杆内,所述减震支杆底端嵌入减震套杆内与第一减震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套设在减震支杆上。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位于固定底板正上方,且弧形板、连接凸块均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凹槽、连接凸块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销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位于第一减震杆之间,且上下两个弧形板之间互相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减震杆与弧形板的顶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支杆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减震弹簧位于固定板与减震套杆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弧形板,在承压板受到冲压时,由第一减震杆进行减震,同时两个弧形板接触,也有效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增加其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连接凸块,通过连接凹槽与连接凸块方便减震杆的拆装,在损坏时便于对单个的减震杆进行更换,维修更加方便;3、通过设置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在减震杆受力收缩时,可以同时由第一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吸收掉其冲击力,有效增加悬挂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的减震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的减震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固定底板;2、承压板;3、第一减震杆;4、弧形板;5、第二减震杆;6、连接凹槽;7、连接凸块;8、减震套杆;9、减震支杆;10、第一减震弹簧;11、第二减震弹簧;12、连接孔;13、连接销轴;14、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承压板2,所述固定底板1与承压板2两端之间通过第一减震杆3连接,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承压板2底部固定设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内腔均匀设有第二减震杆5,在承压板2受到冲压时,由第一减震杆3进行减震,同时两个弧形板4接触,也有效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增加其使用寿命,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凹槽6,通过连接凹槽6与连接凸块7方便减震杆的拆装,在损坏时便于对单个的减震杆进行更换,维修更加方便,所述固定底板1、承压板2上均匀固定设有连接凸块7,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均由减震套杆8、减震支杆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构成,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0位于减震套杆8内,所述减震支杆9底端嵌入减震套杆8内与第一减震弹簧10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1套设在减震支杆9上,在减震杆受力收缩时,可以同时由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吸收掉其冲击力,有效增加悬挂的减震效果。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承压板2位于固定底板1正上方,且弧形板4、连接凸块7均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板4位于第一减震杆3之间,且上下两个弧形板4之间互相接触,可以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增加其使用寿命,所述第二减震杆5与弧形板4的顶点连接。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凹槽6、连接凸块7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2,所述连接孔12内设有连接销轴13,方便进行连接,让连接更加可靠,同时便于拆卸。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支杆9顶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4,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1位于固定板14与减震套杆8之间。本技术工作原理:通过连接凹槽6与连接凸块7方便减震杆的拆装,在损坏时便于对单个的减震杆进行更换,维修更加方便,在承压板2受到冲压时,由第一减震杆3进行减震,同时两个弧形板4接触,也让第二减震杆5收缩,也有效抵消较大的冲击力,减小减震杆的承受压力,同时由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吸收掉其冲击力,有效增加悬挂的减震效果。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承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与承压板(2)两端之间通过第一减震杆(3)连接,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承压板(2)底部固定设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内腔均匀设有第二减震杆(5),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凹槽(6),所述固定底板(1)、承压板(2)上均匀固定设有连接凸块(7),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均由减震套杆(8)、减震支杆(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构成,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0)位于减震套杆(8)内,所述减震支杆(9)底端嵌入减震套杆(8)内与第一减震弹簧(10)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1)套设在减震支杆(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承压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板(1)与承压板(2)两端之间通过第一减震杆(3)连接,所述固定底板(1)顶部、承压板(2)底部固定设有弧形板(4),所述弧形板(4)内腔均匀设有第二减震杆(5),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上下两端均固定设有连接凹槽(6),所述固定底板(1)、承压板(2)上均匀固定设有连接凸块(7),所述第一减震杆(3)、第二减震杆(5)均由减震套杆(8)、减震支杆(9)、第一减震弹簧(10)、第二减震弹簧(11)构成,所述第一减震弹簧(10)位于减震套杆(8)内,所述减震支杆(9)底端嵌入减震套杆(8)内与第一减震弹簧(10)连接,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1)套设在减震支杆(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悬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强戴焕云邬平波石怀龙杨震寰李涛李大地宋烨郭兆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