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38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该套窗主要包括有窗框以及内窗,内窗中包括有采用PC等透明材料制成的窗板,内窗嵌套在原有建筑本身设置的玻璃窗户的窗框内;内窗的窗板上开设有取风口和排风口,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取风口连通,出风口可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选择性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安装人员无需破坏原有的建筑结构或其窗户结构,按需在内窗上开设孔位、安装进风或者排风口,从室外取到新风或者排出浊气,不用打墙洞,不用破坏原窗玻璃,其结构简单,更安全,易于操作,便于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
本技术属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
技术介绍
空调、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装置等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的主体往往安装在室内,对应地作出室内控温、换风或净化空气等等操作,使用上述装置的室内,一般要求其具备相对较好的严密性,门窗关闭、与外部空气相对隔离,由对应设置的空调或、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装置定时在外部环境中取风,经对应的处理后才能送入室内,保证用户获得洁净的空气环境。上述空调、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等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在安装时,为方便从室外取风,确保室内设备/环境与室外设备/环境交互以及换气,安装人员一般选择在用户原有的墙壁上、窗上开孔,将设备对应线路以及管路从墙上或窗上的开孔处伸出后,通过该开孔连通室内的设备/环境和室外的设备/环境。这样的操作十分安装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十分常见,例如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278785.4”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空调安装专用墙体打孔机,该打孔机包括空调外机架和打孔机,其利用空调外机安装时需要的空调外机架,将打孔机通过滑块与空调外机架滑动连接,使得打孔机的重量依附在空调外机架上,使得安装空调时打孔省力方便。该专利申请文件即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安装空调实,技术人员们为连接室外机与室内机,并将室内机上冷凝产生的水珠引流至室外,将不能避免地在用于的墙体上打孔。应该指出,为安装空调、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器等设备而在用户的建筑体上进行打孔的操作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操作困难,如上述专利申请中提出的墙体打孔机,其操作也相当困难,流程相当繁冗,用户必须向建筑开发商申请获批后,由专业人员现场操作才能完成建筑面打孔,其操作效率低,且不能流水线量产;另一方面,打孔操作用到的设备普遍成本较高,结构也较为复杂,涉及到复杂建筑面上的打孔作业,用户还将面临更多意料之外的安装困境。这些都无疑给用户的安装使用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窗,该套窗嵌套在建筑原有的原有的窗框结构上,用户在该增设的套窗上按需开设孔位,在不破坏原有的窗口的功能结构的前提下,满足了室内安装的空调、新风系统以及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该孔位换气或取风的需求。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该套窗制造成本低,便于制造,方便广泛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套窗包括有窗框以及外窗,窗框设置在用户的建筑面上,外窗与窗框为用户原有的建筑结构以及原有的窗户,外窗嵌套在窗框内。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套窗还包括有内窗,内窗设置在外窗背离室外的一侧,且内窗嵌套在窗框内;内窗上开设有换风口,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换风口连通。窗框开设在建筑体的墙面上,其上嵌套的外窗为建筑本身设置的窗户,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还额外设置内窗,将内窗设置在原有外窗背离室外的一侧,则安装人员无需破坏原有的建筑面结构或其窗户结构,按需在内窗上开设孔位用作换风口,将此换风口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连通,则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可通过该换风口与户外环境交换气流,实现室内空气新旧循环,为室内持续提供新鲜洁净可靠的气源。进一步的,窗架选用结实稳固可靠的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等)制成,窗板可采用透明板材(例如玻璃、PC材料等)内窗包括有窗架以及窗板,窗架嵌套在窗框内,换风口开设在窗板上。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将送风管道紧贴墙面布置,并最终与换风口接通。具体地,换风口包括有取风口,取风口开设在窗板上,取风口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通过管路连通。取风口用于方便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从室外环境中获取新风。进一步地,换风口还包括有排风口,排风口开设在窗板上,排风口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中的排风机相配合,排风机对应嵌套在排风口中。排风口用于方便室内空气处理设备排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将排风机嵌套在排风口中,控制该排风机运作,则可将室内不新鲜的空气排出。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具有供气流充分流动的间距。为保证由取风口灌入的空气保持新鲜,应将取风口与排风口间隔设置,保证排风口处排出的废气充分吹出,不受污染取风口以及经取风口灌入的新风。进一步地,窗板上还开设有操作口。内窗还包括有推拉窗页以及至少一条推拉滑轨,推拉滑轨铺设在操作口的上方和/或下方,且推拉滑轨与窗板固定连接。推拉窗页与推拉滑轨滑动连接,且推拉窗页与操作口对应设置,推拉窗页沿推拉滑轨滑动到预期位置处上时,推拉窗页完全盖合操作口。用户沿推拉滑轨推动推拉窗页,将操作口敞开,从该操作口中将手伸出,可自由推开或关闭外窗,操作完成后,将手缩回,再沿推拉滑轨将推拉窗页推回预定位置处,保持推拉窗页盖合操作口,保持室内环境与室外坏境相对分离。本技术的优势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技术中提供的套窗,其内窗设置在建筑原有的窗框+外窗的基础结构上,安装人员无需破坏原有的建筑以及窗户结构,直接在内窗上开设所需的换风口,即可建立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空气交互通道。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所实现的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的具体结构与外部建筑面A、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机B、以及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的风管C结合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所实现的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的具体结构与外部建筑面A`、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的排风机B`、以及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的风管C`结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实施方式一:请参阅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套窗包括有窗框1以及外窗2,外窗2嵌套在窗框1内;其中,套窗还包括有内窗3,内窗3设置在外窗2背离室外的一侧,且内窗3嵌套在窗框1内;内窗3上开设有换风口31,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换风口31连通。具体的,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窗3包括有窗架32以及窗板33,窗架32嵌套在窗框1内,换风口31开设在窗板32上。换风口31包括有取风口311和排风口312,取风口311开设在窗板33的右下部,取风口311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通过管路连通。排风口312开设在窗板33的右上部,排风口312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中的排风机相配合,排风机对应嵌套在排风口312中。窗板33上还开设有操作口34。内窗3还包括有推拉窗页35以及一条推拉滑轨36,推拉滑轨36铺设在操作口34的上方,推拉滑轨36的两端分别与窗架32的对应侧边连接,推拉导轨36进一步与窗板33固定连接。推拉窗页35与推拉滑轨36滑动连接,且推拉窗页35与操作口34对应设置,推拉窗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所述套窗包括有窗框以及外窗,所述外窗嵌套在所述窗框内;/n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窗还包括有内窗,所述内窗设置在所述外窗背离室外的一侧,且所述内窗嵌套在所述窗框内;/n所述内窗上开设有换风口,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所述换风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所述套窗包括有窗框以及外窗,所述外窗嵌套在所述窗框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窗还包括有内窗,所述内窗设置在所述外窗背离室外的一侧,且所述内窗嵌套在所述窗框内;
所述内窗上开设有换风口,室内空气处理设备与所述换风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窗包括有窗架以及窗板,所述窗架嵌套在所述窗框内,所述换风口开设在所述窗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风口包括有取风口,所述取风口开设在窗板上,所述取风口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通过管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室内空气处理设备取风和排风的套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风口还包括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窗板上,所述排风口与室内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威
申请(专利权)人: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