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3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7
本申请涉及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涉及建筑分区施工的领域,其包括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之间的止水条,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之间且用于固定止水条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的一侧且用于连接固定机构的连接组件。本申请具有能够减少施工缝面处的止水条发生破损的情况,同时,提高施工缝的防水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分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技术介绍
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由于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故容易导致缝隙处出现渗漏水。目前在现有地下工程分区施工时,由于预先施工的地下室底板需紧贴在围护结构上传力,导致施工缝处难以埋设钢板止水带,故工人一般会在施工缝面处采用一道遇水膨胀止水条来减少水从缝隙处渗漏的情况发生。施工时,工人首先在先浇筑水泥板的一侧预留出止水条的固定槽,然后拆除先浇筑水泥板一侧的模板,再对表面进行除水,除杂等步骤,最后再将止水条嵌入到固定槽内。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相邻地下区域的底板进行施工时,由于止水条自身强度不如钢板止水条,存在有止水条容易破损,防水效果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有效的减少施工缝面处的止水条发生破损的情况,同时,提高施工缝的防水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之间的止水条,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之间且用于固定止水条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的一侧且用于连接固定机构的连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与连接组件,可以在进行地下室的底板施工时,工人可预先将固定机构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先浇筑水泥板上,然后再将止水条放置在固定机构内,以通过固定机构来对止水条进行位置的固定,同时,还能通过固定机构来有效的减少施工时相邻两块底板对止水条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止水条的损耗。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块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之间的固定件,设置于固定件的中部且延伸方向与固定件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弯折部,设置于固定件上且用于减少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对止水条的作用力的缓冲组件,以及设置于弯折部靠近后浇筑水泥板的一侧且用于限制固定机构的限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弯折部,可以有效的增大固定件与先浇筑水泥板以及后浇筑水泥板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固定件的安装稳定性,而通过设置缓冲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对止水条的作用力,达到减少损耗止水条的目的。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安装槽内的缓冲块,以及一端与缓冲块靠近安装槽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槽的槽壁相连接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因施工而产生振动时,可以通过设置的缓冲块与弹性件,来减弱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对止水条的直接作用力,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止水条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靠近止水条一侧的延伸部,以及设置于延伸部上用于锁定两块固定板的锁定件;所述延伸部上开设有与锁定件相连接的锁定孔;两块所述固定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锁定孔为同心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锁定件,可以在需要对固定件进行安装时,直接通过锁定件来与连接孔以及锁定孔进行配合,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固定件的安装稳固性,同时还能提高工人的安装效率。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两块倾斜且对称设置于弯折部靠近后浇筑水泥板一侧的斜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斜板,可以有效增加后浇筑水泥板与固定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固定件的安装稳定性。可选的,所述缓冲块远离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弧形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缓冲块与止水条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达到降低对止水条的损耗的目的。可选的,所述弧形部远离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弧形部的一侧设置缓冲层,可以进一步降低先浇筑水泥板与后浇筑水泥板对止水条的作用力,以提高止水条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锁定件为螺杆,所述螺杆依次与连接孔以及锁定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螺杆来依次与连接孔以及锁定孔进行螺纹连接,可以便于工人对固定件的安装,达到提高工人对固定件的安装效率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与连接组件,工人可预先将固定机构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先浇筑水泥板上,然后再将止水条放置在固定机构内,以通过固定机构来对止水条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固定机构来有效的减少施工时相邻两块底板对止水条的冲击,从而减少对止水条的损耗;2.通过设置斜板,可以有效增加后浇筑水泥板与固定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件的安装稳定性,而设置的弧形部,可以在减少缓冲块与止水条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降低对止水条的损耗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先浇筑水泥板;2、后浇筑水泥板;3、止水条;4、固定件;40、安装槽;401、缓冲块;402、弧形部;41、连接孔;42、第一固定板;43、第二固定板;5、弯折部;50、斜板;6、延伸部;60、锁定孔;7、螺杆;8、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参照图1和图2,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其中,在分区施工时,为了能够减少水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的缝隙中进入,故在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的缝隙中固定有止水条3。参照图2和图3,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对止水条3的磨损,故在先浇筑水泥板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件4、缓冲组件与限位件。参照图3,固定件4包括第一固定板42与第二固定板43,其中,为将第一固定板42与第二固定板43依次安装在先浇筑水泥板1的一侧,故在先浇筑水泥板1的一侧设置连接组件,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延伸部6与锁定件。其中,参照图2和图3,延伸部6整体由两根延伸方向与先浇筑水泥板1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的延伸条组成,且两根延伸条分别对称安装在先浇筑水泥板1一侧的边缘处,另外,在延伸条上开设有两个锁定孔60,且两个锁定孔60沿先浇筑水泥板1的长度方向分别对称设置在先浇筑水泥板1一侧的两边缘处。同时,在第一固定板42与第二固定板43上均开设有连接孔4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41的数量与锁定孔60的数量相一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可选为螺杆7。当工人需要对固定板进行安装时,首先可将第一固定板42上的连接孔41的孔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的止水条(3),其特征在于: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且用于固定止水条(3)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的一侧且用于连接固定机构的连接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的止水条(3),其特征在于: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且用于固定止水条(3)的固定机构,以及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的一侧且用于连接固定机构的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块设置于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之间的固定件(4),设置于固定件(4)的中部且延伸方向与固定件(4)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的弯折部(5),设置于固定件(4)上且用于减少先浇筑水泥板(1)与后浇筑水泥板(2)对止水条(3)的作用力的缓冲组件,以及设置于弯折部(5)靠近后浇筑水泥板(2)的一侧且用于限制固定机构的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固定件(4)上开设有安装槽(40);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安装槽(40)内的缓冲块(401),以及一端与缓冲块(401)靠近安装槽(40)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子健张晓荣王昌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