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922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包括设于待支护基坑外围的小导管、由多节钢沉井单元竖向对正且依次连接而成的钢沉井,以及用于将钢沉井压入基坑的反压装置,所述小导管沿小导管的安装中线间隔布置,形成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结构相对的两侧设有连系梁,同侧的小导管上端均与该侧的连系梁相连;所述钢沉井设于矩形框内侧的基坑内;所述反压装置的驱动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反压装置的驱动端推动钢沉井竖直向下移动,进入基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钢沉井作为主要侧向受力体,在基坑外侧设置小导管进行预加固;同时利用小导管提供抗拔反力,通过千斤顶反压钢沉井下沉,形成了稳定的侧向支挡结构,保障了周边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局部深开挖的小型基坑,常采用放坡、局部加固、钢板桩等方式进行支护。然而,当基坑位于隧道、地下室等净空或场地受限的区域时,以上支护方式难以实施。钢沉井作为一种施工简便、造价低、适用范围广的支护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常规的钢沉井采用开挖下沉、边挖边沉的作业方式,在结构的稳定性、下沉质量控制上较难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技术。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包括设于待支护基坑外围的小导管、由多节钢沉井单元竖向对正且依次连接而成的钢沉井,以及用于将钢沉井压入基坑的反压装置,所述小导管有多根,沿小导管的安装中线间隔布置,形成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结构相对的两侧设有连系梁,同侧的小导管上端均与该侧的连系梁相连;所述钢沉井设于矩形框内侧的基坑内,钢沉井下端口采用封闭结构封闭;所述反压装置安装在基坑上方,且与连系梁连接固定;所述反压装置的驱动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反压装置的驱动端推动钢沉井竖直下沉。按上述方案,小导管呈竖向、斜向交替布置,各小导管其顶部中心位于小导管的安装中线;小导管外壁沿轴向间隔开设多环用于注浆的注浆孔;小导管内注有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按上述方案,斜向布置的小导管其中心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5°~30°。按上述方案,所述反压装置包括两根传力杆、上横梁、千斤顶和下横梁,两根传力杆的下端分别安装在两根连系梁上;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力杆的顶部相连;所述千斤顶与上横梁连接固定,千斤顶的驱动端与下横梁相连,下横梁位于与钢沉井的顶部,且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按上述方案,所述钢沉井单元由四块钢板围合而成,钢沉井单元的四角采用角钢加固;钢板内侧沿横向和竖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加固的槽钢A作为受力骨架。按上述方案,所述连系梁包括横向和纵向配置的钢筋,以及浇筑于一体的混凝土层。按上述方案,封闭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底部的槽钢B、钢筋网片和封底混凝土;所述槽钢B间隔布置,且槽钢B的两端分别与钢沉井的钢板或槽钢A焊接固定;所述钢筋网片铺设在槽钢B的上方,封底混凝土将二者浇筑于一体。按上述方案,在封底混凝土内预埋插入基坑底部的回填注浆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钢沉井作为主要侧向受力体,在基坑外侧设置小导管进行预加固;同时利用小导管提供抗拔反力,通过千斤顶反压钢沉井下沉,达到先下沉到位后开挖的效果。在开挖前,形成了稳定的侧向支挡结构,保障了周边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利用千斤顶反压下沉的方式,控制沉井下沉速率,可控性好,使得受限空间条件下钢沉井下沉快、操作简便;通过沉井外侧小导管起到预加固的作用,同时能够限制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倾斜度,防止偏移;钢沉井先下沉到位后开挖,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保障开挖过程中周边结构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嵌固遮挡效果;基坑外围的小导管设置成竖向、斜向交错的形式,不仅加固效果良好,还能够提高管周土体的有效加固范围,提供更大的抗拔反力;钢沉井采用现场分节焊接和拼装的方式,解决了受限空间施工难、操作不方便的难题,实现了施工的集成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钢沉井与小导管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钢沉井的支护剖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反力装置的示意图。其中:1、小导管;2、连系梁;3、钢沉井单元;3.1、钢板;3.2、角钢;3.3、槽钢A;4、传力杆;5、端板;6、螺母;7、上横梁;8、千斤顶;9、下横梁;10、回填注浆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包括设于待支护基坑外围的小导管1、由多节钢沉井单元3竖向对正且依次连接而成的钢沉井,以及用于将钢沉井压入基坑的反压装置,所述小导管1有多根,沿小导管1的安装中线间隔布置,形成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结构相对的两侧设有连系梁2,同侧的小导管1上端均与该侧的连系梁2相连;所述钢沉井设于矩形框内侧的基坑内,钢沉井下端口采用封闭结构封底;所述反压装置安装在基坑上方,且与连系梁2连接固定;所述反压装置的驱动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反压装置的驱动端推动钢沉井竖直下沉。优选地,沿基坑外轮廓线外放30cm为小导管1的安装中线;小导管1呈竖向、斜向(向基坑方向倾斜)交替布置,各小导管1其顶部中心位于小导管1的安装中线;其中,斜向布置的小导管1其中心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5°~30°;所述小导管1的下端与安装到位的钢沉井下端的距离不小于0.5m。所述小导管1外壁沿轴向间隔开设多环用于注浆的注浆孔;小导管1内注有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优选地,所述连系梁2包括横向和纵向配置的钢筋,以及浇筑于一体的混凝土层。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系梁2截面宽15cm、高30c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于一体。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反压装置包括两根传力杆4、上横梁7、千斤顶8和下横梁9,两根传力杆4的下端分别安装在两根连系梁2上;所述上横梁7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传力杆4的顶部相连;所述千斤顶8与上横梁7连接固定,千斤顶8的驱动端与下横梁9相连,下横梁9位于与钢沉井的顶部,且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立杆为下端预埋于连系梁2内的Φ20圆钢,传立杆的上端开设有螺纹,该螺纹段穿过上横梁7端部的端板5后与螺母6连接固定。所述上横梁7由双拼25a工字钢焊接而成。优选地,如图3和图2所示,所述钢沉井单元3由四块钢板3.1围合而成,钢沉井单元3的四角采用角钢3.2加固;钢板3.1内侧沿横向(或纵向)和竖向间隔设置有用于加固的槽钢A3.3作为受力骨架。本技术中,底层钢沉井单元3距离下端0.3米的范围内不设槽钢A3.3加固,以减小下沉阻力,便于沉井下沉。本实施例中,围合成钢沉井单元3的钢板3.1厚度为1.5cm,四角采用角钢3.24#,厚度5mm的角钢3.2两侧包边焊接;钢板3.1内侧采用5#槽钢A3.3加固作为受力骨架,槽钢A3.3的横向间距(或纵向间距)和竖向间距均为0.5m。优选地,封底结构包括设于基坑底部的槽钢B(也可为工字钢)、钢筋网片和封底混凝土;所述槽钢B间隔布置,且槽钢B的两端分别与钢沉井的钢板3.1或槽钢A3.3焊接固定;所述钢筋网片铺设在槽钢B的上方,封底混凝土将二者浇筑于一体。优选地,在封底混凝土内预埋插入基坑底部的回填注浆管10。本实施例中,基坑底部布置12#槽钢B,间距0.5m,两端与沉井钢板3.1(或槽钢A3.3)焊接牢固;槽钢B的面层满铺Φ8,150*150mm的钢筋网片(规格为Φ8,150×150mm,也即制成钢筋网片的钢筋直径为8mm,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50mm);浇筑封底混凝土前,向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待支护基坑外围的小导管、由多节钢沉井单元竖向对正且依次连接而成的钢沉井,以及用于将钢沉井压入基坑的反压装置,所述小导管有多根,沿小导管的安装中线间隔布置,形成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结构相对的两侧设有连系梁,同侧的小导管上端均与该侧的连系梁相连;所述钢沉井设于矩形框内侧的基坑内,钢沉井下端口采用封闭结构封底;所述反压装置安装在基坑上方,且与连系梁连接固定;所述反压装置的驱动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反压装置的驱动端推动钢沉井竖直下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区域钢沉井反压下沉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待支护基坑外围的小导管、由多节钢沉井单元竖向对正且依次连接而成的钢沉井,以及用于将钢沉井压入基坑的反压装置,所述小导管有多根,沿小导管的安装中线间隔布置,形成矩形框结构;矩形框结构相对的两侧设有连系梁,同侧的小导管上端均与该侧的连系梁相连;所述钢沉井设于矩形框内侧的基坑内,钢沉井下端口采用封闭结构封底;所述反压装置安装在基坑上方,且与连系梁连接固定;所述反压装置的驱动端与钢沉井的顶部接触,反压装置的驱动端推动钢沉井竖直下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小导管呈竖向、斜向交替布置,各小导管其顶部中心位于小导管的安装中线;小导管外壁沿轴向间隔开设多环用于注浆的注浆孔;小导管内注有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斜向布置的小导管其中心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15°~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压装置包括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西谢征兵李天祥沈毅祝玉亭向飞荣辉余刚韩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