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底端分别设有螺纹杆与三个支撑柱,螺纹杆上套设有调节套筒,其中一支撑柱一端与螺纹杆一端设有连接板,另两个所述支撑柱一端设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均穿设有锤头钉;其中一支撑柱与螺纹杆之间套设有调节块,另两个支撑柱之间套设有活动块,调节块上设有两个夹板,其中一夹板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一端穿设在另一夹板内,另一夹板一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套设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与调节块连接,调节块上穿设有丝杠,丝杠上套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与另一夹板固定连接,对浇筑体进行固定时,调节丝杠可控制两个夹板之间的间距,为固定不同直径的浇筑体提供了便捷,进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
本技术涉及组合桩
,具体的为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是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在传统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常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然后在孔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支撑桩,但这样的支撑柱承载能力非常小,目前一般采用结构更加稳固的组合桩,但现有的组合桩一般是固定设置的,只能固定一定直径的浇筑体,在对其他大小不一的浇筑体进行固定时必须对组合桩进行更换,导致使用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的组合桩无法对不同直径的浇筑体进行固定,导致施工非常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螺纹杆与三个支撑柱,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调节套筒,其中一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另两个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两端均穿设有锤头钉;其中一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螺纹杆之间套设有调节块,另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套设有活动块,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两个夹板,其中一所述夹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穿设在另一所述夹板内,另一所述夹板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套设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与所述调节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上穿设有丝杠,所述丝杠上套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另一所述夹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夹板底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端固定设置有U型块,所述U型块上穿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限位杆另一端套设有复位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丝杠上与所述调节套筒上均设置有手轮。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夹板上均设置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锤头钉上设置有螺旋片。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固定板、支撑柱、螺纹杆与连接板形成支撑架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更加紧凑,更加牢固,在对不同直径的浇筑体进行固定时,转动丝杠,使得其中一夹板向另一夹板运动,使得两个夹板均与浇筑体表面接触,通过调节两个夹板之间的间距,以达到对不同直径的浇筑体进行固定,为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当需要对两个浇筑体进行对接时,转动调节套筒,使得两个夹板做升降运动,运动至两个浇筑体连接处,转动丝杠进行固定即可,进一步提高了两个浇筑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的爆炸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中:1、固定板;2、支撑柱;3、U型块;4、弧形板;5、连接板;6、螺旋片;7、锤头钉;8、调节套筒;9、连接杆;10、限位杆;11、复位弹簧;12、连接块;13、手轮;14、调节块;15、支撑套筒;16、支撑杆;17、橡胶垫;18、螺纹杆;19、丝杠;20、固定座;21、夹板;22、活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8与三个支撑柱2,所述螺纹杆18上套设有调节套筒8,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一端与所述螺纹杆18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5,两个所述连接板5两端均穿设有锤头钉7;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螺纹杆18之间套设有调节块14,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之间套设有活动块22,所述调节块14上设置有两个夹板21,其中一所述夹板2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穿设在另一所述夹板21内,另一所述夹板21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上套设有支撑套筒15,所述支撑套筒15与所述调节块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14上穿设有丝杠19,所述丝杠19上套设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与另一所述夹板21固定连接。该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在使用时,首先将本技术移动至施工区域,通过所锤头钉7的设置,将本技术进行固定,而通过所述固定板1、所述支撑柱2、所述螺纹杆18与所述连接板5的设置可形成支撑架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变得非常紧凑,使用更加牢靠,在对浇筑体进行固定时,可转动所述丝杠19,使得其中一所述夹板21向另一所述夹板21运动,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夹板21均与浇筑体表面接触,完成固定,当面对不同直径的浇筑体时,转动所述丝杠19,可调节两个所述夹板21之间的间距,达到了对不同直径浇筑体进行固定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当需要对两个浇筑体进行对接时,转动所述调节套筒8,使得两个所述夹板21做升降运动,运动至两个浇筑体连接处,再次转动所述丝杠19进行固定即可,从而增大了两个浇筑体的连接强度。请参阅图2,两个所述夹板21底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底端固定设置有U型块3,所述U型块3上穿设有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一端设置有弧形板4,所述限位杆10另一端套设有复位弹簧11,当转动所述丝杠19通过所述夹板21对浇筑体进行固定时,两个所述夹板21分别带动所述U型块3进行运动,使所述弧形板4与浇筑体进行接触,在所述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对浇筑体进行固定,增大了对浇筑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固定更加牢靠。请参阅图2,所述丝杠19上与所述调节套筒8上均设置有手轮13,使得转动所述丝杠19与所述调节套筒8更加省力。请参阅图2,两个所述夹板21上均设置有橡胶垫17,有效减缓机械压力对浇筑体的损伤,保持表面的平整度。请参阅图2,所述锤头钉7上设置有螺旋片6,有效增大所述锤头钉7与地面的抓地力,防止所述锤头钉7脱落出地面。综上所述,首先将本技术移动至施工区域,通过所锤头钉7的设置,将本技术进行固定,所述锤头钉7上设置有螺旋片6,有效增大所述锤头钉7与地面的抓地力,可防止所述锤头钉7脱落出地面,而通过所述固定板1、所述支撑柱2、所述螺纹杆18与所述连接板5的设置可形成支撑架结构,使得本技术结构变得非常紧凑,使用更加牢靠,在对浇筑体进行固定时,可转动所述手轮13使得所述丝杠19转动,从而使得其中一所述夹板21向另一所述夹板21运动,使得两个所述夹板21均与浇筑体表面接触,完成固定,通过两个所述夹板21上均设置有的橡胶垫17,可有效减缓机械压力对浇筑体的损伤,保持了浇筑体表面的平整度,在对浇筑体进行固定时,两个所述夹板21分别带动所述U型块3进行运动,使所述弧形板4与浇筑体进行接触,在所述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对浇筑体进行固定,增大了对浇筑体的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8)与三个支撑柱(2),所述螺纹杆(18)上套设有调节套筒(8),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一端与所述螺纹杆(18)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5),两个所述连接板(5)两端均穿设有锤头钉(7);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螺纹杆(18)之间套设有调节块(14),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之间套设有活动块(22),所述调节块(14)上设置有两个夹板(21),其中一所述夹板(2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穿设在另一所述夹板(21)内,另一所述夹板(21)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上套设有支撑套筒(15),所述支撑套筒(15)与所述调节块(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14)上穿设有丝杠(19),所述丝杠(19)上套设有固定座(20),所述固定座(20)与另一所述夹板(2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底端分别固定设置有螺纹杆(18)与三个支撑柱(2),所述螺纹杆(18)上套设有调节套筒(8),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一端与所述螺纹杆(18)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5),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一端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板(5),两个所述连接板(5)两端均穿设有锤头钉(7);其中一所述支撑柱(2)与所述螺纹杆(18)之间套设有调节块(14),另两个所述支撑柱(2)之间套设有活动块(22),所述调节块(14)上设置有两个夹板(21),其中一所述夹板(21)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一端穿设在另一所述夹板(21)内,另一所述夹板(21)一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上套设有支撑套筒(15),所述支撑套筒(15)与所述调节块(14)固定连接,所述调节块(14)上穿设有丝杠(1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任海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