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07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4
一种多层织物,包含第一平织层、第二平织层、多条第一支撑纱线,以及多条第二支撑纱线。所述第二平织层与所述第一平织层相互交织且共同界定多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撑纱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一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纱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二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层之间。所述多层织物能够在保有平织层的坚固性的前提下,增加其保暖性及缓冲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织物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层织物,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平织层的多层织物。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平织织物在结构上较针织织物更为坚固,也因此平织织物的纱线较为紧绷,进而造成平织织物的纱线及纱线之间的间隙较不易储存空气以增加其保暖性。因此,如何使平织织物同时具有其本身的坚固性与保暖性便成为一门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先前技术中的问题的多层织物。本技术的多层织物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第一平织层、第二平织层、多条第一支撑纱线,以及多条第二支撑纱线。所述第二平织层与所述第一平织层相互交织且共同界定多个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撑纱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一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纱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二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层之间。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容置空间内容置有多条所述第一支撑纱线的第一支撑段与多条所述第二支撑纱线的第二支撑段。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容置空间内容置有对应的第一支撑纱线的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与对应的第二支撑纱线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段。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平织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纬纱,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纬纱相互交织的多条第一经纱,所述第二平织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纬纱,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纬纱相互交织的多条第二经纱,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的热缩率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纱线与所述第二支撑纱线的热缩率,所述多层织物通过加热处理,使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的收缩幅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纱线与所述第二支撑纱线的收缩幅度,以使所述第一支撑纱线的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纱线的第二支撑段朝所述容置空间凸伸。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纬纱与所述第二纬纱为弹性纱线。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支撑纱线是跳线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以形成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纱线是跳线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以形成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在一些实施态样中,界定出每一容置空间的所述第一平织层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平织层的部分呈矩形。本技术多层织物通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层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使所述容置空间增大以储存较多空气,进而在保有平织层的坚固性的前提下,增加其保暖性及缓冲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技术多层织物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一平织层的一立体放大示意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第二平织层的一立体放大示意图;图4是沿图1中的A-A线所截取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1中的B-B线所截取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6是以图4为基础的一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多层织物100的一实施例,包含一第一平织层1、一第二平织层2、多条第一支撑纱线3,以及多条第二支撑纱线4。所述第一平织层1包括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第一纬纱11,以及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纬纱11相互交织的多条第一经纱12。所述第二平织层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条第二纬纱21,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纬纱21相互交织的多条第二经纱22。并且,所述第二平织层2与所述第一平织层1相互交织且共同界定多个容置空间S,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中,所述第二平织层2与所述第一平织层1相互交织处是以两层结构示意,但实际上所述第二平织层2与所述第一平织层1相互交织处可以呈类似单层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界定出每一容置空间S的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部分呈矩形,且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相互交织连接处大致呈将所述容置空间S区隔开的网状。但是,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界定出每一容置空间S的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部分也可以呈多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且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相互交织连接处也可以呈其他形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参阅图2至图5,所述第一支撑纱线3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1且沿所述第二方向D2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一支撑纱线3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S内的多个第一支撑段31。所述第二支撑纱线4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2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D2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二支撑纱线4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S内的多个第二支撑段41,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41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之间。通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S且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41,使所述容置空间S增大以储存较多空气,进而在保有平织层的坚固性的前提下,增加其保暖性及缓冲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第一纬纱1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第二纬纱21是沿所述第一方向D1延伸,且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第一经纱12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第二经纱22是沿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因此所述多层织物100的所述第一平织层1、所述第二平织层2、所述第一支撑纱线3与所述第二支撑纱线4能较容易地以一梭织机(图未示)一体织造而成。但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第一纬纱1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第二纬纱21以及所述第一平织层1的第一经纱12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的第二经纱2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依照需求调整,且所述第一平织层1、所述第二平织层2、所述第一支撑纱线3与所述第二支撑纱线4也可以是独立地织造而成,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另外,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41未受破坏,但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41也可以是被一刷毛机(图未示)剪断而呈朝所述容置空间S凸伸的竖立线段状,而在此变化实施例中,是先将与所述第一平织层1交织的所述第一支撑纱线3以及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交织的所述第二支撑纱线4经所述刷毛机破坏后,再将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交织连接。续参阅图2至图5,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容置空间S内容置有多条所述第一支撑纱线3的第一支撑段31与多条所述第二支撑纱线4的第二支撑段41;并且,每一容置空间S内容置有对应的第一支撑纱线3的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对应的第二支撑纱线4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段41。借此增加每一容置空间S中的所述第一支撑段31与所述第二支撑段41的密度,以增加所述第一平织层1与所述第二平织层2在对应于各容置空间S处所受的支撑力,进而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织物包含:/n第一平织层;/n第二平织层,与所述第一平织层相互交织且共同界定多个容置空间;/n多条第一支撑纱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一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一支撑段;以及/n多条第二支撑纱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二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层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织物包含:
第一平织层;
第二平织层,与所述第一平织层相互交织且共同界定多个容置空间;
多条第一支撑纱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一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一支撑段;以及
多条第二支撑纱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地交织于所述第二平织层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间隔,每一第二支撑纱线具有凸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多个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二支撑段彼此相对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平织层与所述第二平织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一容置空间内容置有多条所述第一支撑纱线的第一支撑段与多条所述第二支撑纱线的第二支撑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每一容置空间内容置有对应的第一支撑纱线的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与对应的第二支撑纱线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织层包括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舟谢祚政吕俊明陈纪玲
申请(专利权)人:伟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