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涉及微生物养殖技术领域,该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包括“C”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筒,且固定筒的内部插入有培养筒,所述培养筒的外壁底侧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料管,所述培养筒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半球,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底侧开设有与支撑半球相适配的球槽,所述培养筒的顶部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筒,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栓接有马达,该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通过马达控制旋转筒的间隙性旋转,可带动微藻液的运动,使培养筒与微藻液之间相互运动,可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内壁上,导气管端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可进一步避免微藻的附壁行为,实用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微生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微藻通常是指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大量培养或生产的微藻分属于四个藻门:蓝藻门、绿藻门、金藻门和红藻门,海洋里的微藻是一类结构简单的植物,个体非常小,喜欢随着海水自由漂荡。微藻一般含有叶绿体,因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丰富的有机物,释放氧气,让海洋生态系统有序运行,微藻培养过程中由于趋光性易贴壁,影响了内部微藻的生长,降低了浓度,同时不便清洁,影响培养效率,使用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包括“C”状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筒,且固定筒的内部插入有培养筒,所述培养筒的外壁底侧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料管,所述培养筒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半球,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底侧开设有与支撑半球相适配的球槽,所述培养筒的顶部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筒,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栓接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座的内部且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与进料筒的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顶侧且位于进料筒的正上方固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的上方且连接有软管,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筒的内部且靠近其内壁,所述导气管靠近培养筒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内壁顶侧安装有补光灯,固定座的侧壁安装有与补光灯和马达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侧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弧状的凹槽,且凹槽的内壁涂有反光层,通过补光灯可在日光较弱时对微藻进行补光,利于保证其生长效率,凹槽及其内部设有的反光层可对补光灯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培养筒的侧部及底部,提高了补光效果,同时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气管的底端安装有曝气头,且曝气头朝向培养筒的内壁,曝气头可将导气管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分解成小气泡,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便于提高气体对培养筒内壁的冲击,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内壁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刷为纵向的两组,且两组清洁刷交错设置,避免影响气泡的上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筒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封盖,且封盖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气管相适配的嵌槽,封盖可将进料筒的顶部进行封堵,避免异物进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的半球状凸起,减小固定筒与培养筒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培养筒的旋转。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马达控制旋转筒的间隙性旋转,可带动微藻液的运动,使培养筒与微藻液之间相互运动,可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内壁上,导气管端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可进一步避免微藻的附壁行为,同时液体的运动也方便在加入培养液时促进其与微藻的混合,清洁刷在培养筒旋转时可对其内壁进行清洁,实用性更佳。2、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补光灯可在日光较弱时对微藻进行补光,利于保证其生长效率,凹槽及其内部设有的反光层可对补光灯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培养筒的侧部及底部,提高了补光效果,同时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培养筒的内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清洁刷与导气管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固定筒的内部示意图。其中:1固定座、2固定筒、3培养筒、4支撑半球、5进料筒、6马达、7皮带轮、8导气管、9软管、10曝气头、11清洁刷、12补光灯、13凸起、14凹槽、15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包括“C”状的固定座1,固定座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筒2,固定筒2的内壁固定有环形阵列的半球状凸起,减小固定筒2与培养筒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培养筒3的旋转,且固定筒2的内部插入有培养筒3,所述培养筒3的外壁底侧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料管,培养筒3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半球4,固定筒2的内壁底侧开设有与支撑半球4相适配的球槽,培养筒3的顶部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筒5,固定座1的顶部栓接有马达6,马达6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座1的内部且连接有皮带轮7,皮带轮7与进料筒5的外壁套设有皮带,固定座1的内壁顶侧且位于进料筒5的正上方固定有导气管8,进料筒5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与其相适配的封盖15,且封盖15的顶部开设有与导气管8相适配的嵌槽,封盖15可将进料筒5的顶部进行封堵,避免异物进入,导气管8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1的上方且连接有软管9,软管9的顶端与供给二氧化碳的设备连接,导气管8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筒3的内部且靠近其内壁,导气管8的底端安装有曝气头10,且曝气头10朝向培养筒3的内壁,曝气头10可将导气管8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分解成小气泡,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同时也便于提高气体对培养筒3内壁的冲击,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3内壁上,导气管8靠近培养筒3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11,将微藻也通过进料筒5导至培养筒3的内部,马达6通过皮带轮7带动进料筒5及其下方的培养筒3进行间隙性旋转,可带动微藻液的运动,使培养筒3与微藻液之间相互运动,可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3内壁上,导气管8端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可进一步避免微藻的附壁行为,同时液体的运动也方便在加入培养液时促进其与微藻的混合,清洁刷11在培养筒3旋转时可对其内壁进行清洁,实用性更佳,清洁刷11为纵向的两组,且两组清洁刷11交错设置,避免影响气泡的上升,固定座1的内壁顶侧安装有补光灯12,固定座1的侧壁安装有与补光灯12和马达6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固定座1的内壁侧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弧状的凹槽13,且凹槽13的内壁涂有反光层,通过补光灯12可在日光较弱时对微藻进行补光,利于保证其生长效率,凹槽13及其内部设有的反光层可对补光灯12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培养筒3的侧部及底部,提高了补光效果,同时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将微藻也通过进料筒5导至培养筒3的内部,马达6通过皮带轮7带动进料筒5及其下方的培养筒3进行间隙性旋转,可带动微藻液的运动,使培养筒3与微藻液之间相互运动,可防止微藻附着在培养筒3内壁上,导气管8端部产生向上的气泡可进一步避免微藻的附壁行为,同时液体的运动也方便在加入培养液时促进其与微藻的混合,清洁刷11在培养筒3旋转时可对其内壁进行清洁,补光灯12可在日光较弱时对微藻进行补光,利于保证其生长效率,凹槽13及其内部设有的反光层可对补光灯12发出的光线反射至培养筒3的侧部及底部,提高了补光效果。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状的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筒(2),且固定筒(2)的内部插入有培养筒(3),所述培养筒(3)的外壁底侧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料管,所述培养筒(3)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半球(4),所述固定筒(2)的内壁底侧开设有与支撑半球(4)相适配的球槽,所述培养筒(3)的顶部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筒(5),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栓接有马达(6),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座(1)的内部且连接有皮带轮(7),所述皮带轮(7)与进料筒(5)的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固定座(1)的内壁顶侧且位于进料筒(5)的正上方固定有导气管(8),所述导气管(8)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1)的上方且连接有软管(9),所述导气管(8)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筒(3)的内部且靠近其内壁,所述导气管(8)靠近培养筒(3)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微藻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C”状的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的内部安装有固定筒(2),且固定筒(2)的内部插入有培养筒(3),所述培养筒(3)的外壁底侧连接有带阀门的排料管,所述培养筒(3)的底部中心处连接有支撑半球(4),所述固定筒(2)的内壁底侧开设有与支撑半球(4)相适配的球槽,所述培养筒(3)的顶部安装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进料筒(5),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栓接有马达(6),所述马达(6)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座(1)的内部且连接有皮带轮(7),所述皮带轮(7)与进料筒(5)的外壁套设有皮带,所述固定座(1)的内壁顶侧且位于进料筒(5)的正上方固定有导气管(8),所述导气管(8)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1)的上方且连接有软管(9),所述导气管(8)的底端延伸至培养筒(3)的内部且靠近其内壁,所述导气管(8)靠近培养筒(3)内壁的一侧安装有清洁刷(11)。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星,赵子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澳海南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