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885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包括灭菌罐、管式换热器、废水分流装置以及废水进水管;所述废水分流装置由壳体和分流板组成;在壳体上连接有废水进水管、第一废水输送分管、第二废水输送分管;所述分流板的顶端面其高度均超出所述废水进水口和大流量废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废水输送分管的末端连接至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机构管的进液端,管式换热器上分别设有加热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换热机构管的末端贯穿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后连接有小流量废水出水管;所述第二废水输送分管的末端连接至灭菌罐的进液口。该装置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灭活适用性广,不仅可对废水进行间歇式灭活,而且还可以对废水进行连续式灭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灭活系统通常采用热处理、化学法或热处理化学法联用,可有效杀灭实验室废水中的病毒、细菌。根据运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间歇式废水处理就是将废水通过灭菌罐收集后,采用蒸汽或电加热方式将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实现灭活。连续式灭活则是将废水通过管道过程中对管道进行加热,从而达到灭活,可以实现废水的连续处理。现有技术中,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的灭活通常是采用单一的灭活装置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适用性差的问题。因为灭活实验室产生的废水流量并不稳定,有时候产生的废水流量很少,有时候产生的废水量又很多。当灭活实验室间断或者是连续产生小流量废水,这时候由于废水量较小,若采用灭菌罐间歇式灭活则能耗较高,显然现有的灭菌罐间歇式灭活方式不适用,适合采用低成本的灭活装置进行灭活;而当废水流量较大时,则适合采用灭菌罐进行间歇式灭活。此外,现有的灭活装置或者是灭活方式,还存在对于废水流经管路不能充分有效进行灭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灭活适用性广,不仅可对废水进行间歇式灭活,而且还可以对废水进行连续式灭活。此外,在废水灭活完成后,可以对废液流经管路进行蒸汽高温灭菌、消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包括灭菌罐、管式换热器、废水分流装置以及废水进水管;所述废水分流装置由壳体和分流板组成;所述壳体具有顶壁、侧壁以及底壁,且顶壁、侧壁以及底壁合围构成分流腔室,在分流腔室中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顶端与顶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分流板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在侧壁上;所述分流板将分流腔室分隔为小流量室和大流量室,小流量室上分别开设有废水进水口和小流量废水出水口,废水进水口与废水进水管连接,小流量废水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一废水输送分管;所述大流量室上开设有大流量废水出水口,大流量废水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二废水输送分管;所述分流板的顶端面其高度均超出所述废水进水口和大流量废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废水输送分管的末端连接至管式换热器中的换热机构管的进液端,管式换热器上分别设有加热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换热机构管的末端贯穿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后连接有小流量废水出水管小流量废水出水管;所述第二废水输送分管的末端连接至灭菌罐的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罐由内胆、外壳和设于内胆与外壳之间的夹层构成;所述内胆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蒸汽进汽管、泄压阀以及废水出水管,第一蒸汽进汽管与蒸汽源连接;所述小流量废水出水管上连接有泄压主管,在泄压主管上设有泄压阀和除菌过滤器;所述废水进水管、第二废水输送分管、泄压主管以及小流量废水出水管上均分别设有截止阀。进一步的,所述夹层上连接有第二蒸汽进汽管,第二蒸汽进汽管与蒸汽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汽进汽管、第二蒸汽进汽管以及内胆上均分别连接有压缩空气管道,压缩空气管道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内腔中设有分散搅拌装置;所述分散搅拌装置包括容纳腔室、空心转轴、上轴承座、下轴承座、连接管以及中空分散机构;所述容纳腔室通过连接杆悬空设置在内胆内腔中,在容纳腔室内腔中设有空心转轴;所述空心转轴的顶端活动连接在上轴承座上,上轴承座的顶端固定在容纳腔室的顶壁上,空心转轴的下部活动连接在下轴承座上,且下轴承座安装在容纳腔室的底壁上;沿所述空心转轴的轴线方向在空心转轴的外侧壁上布置有多片叶片;所述空心转轴上设有进汽口;所述空心转轴的底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底端延伸至容纳腔室外部的内胆内腔中,且在连接管的延伸末端连接有中空分散机构;所述中空分散机构的下端面上开设有若干喷射孔;所述容纳腔室与第一蒸汽进汽管连接,第一蒸汽进汽管的出汽口朝向所述叶片,且第一蒸汽进汽管中的蒸汽可驱动所述叶片相对于容纳腔室转动并带动中空分散机构旋转。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分散机构呈圆盘状、两端封口的圆管状、两端封口的方管状或者是螺旋叶片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废水分流装置的设计,可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废水进行分流,配合灭菌罐和管式换热器,当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废水量较少时,此时废水则导流至管式换热器中进行连续式灭菌,由此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当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废水量较多时,废水则分别同时导入至管式换热器中进行连续式灭菌以及导入至灭菌罐中进行间歇式灭菌,由此实现高效灭菌的目的。(2)本技术采用灭菌罐、管式换热器以及废水分流装置的联合设计,灭菌罐的内胆中可以直接送入蒸汽,一方面实现了对灭菌罐的快速升温,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截止阀的控制,将该部分蒸汽依次引至第二废水输送分管、废水分流装置、第一废水输送分管以及管式换热器中,并最终从泄压主管排出,由此实现了对废水流经管路充分有效灭活的目的,而对于废水进水管该段管路,则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灭活处理,从而本技术中的废水流经管路可以实现全路径充分灭活,不存在任何盲区。(3)本技术通过在内胆内腔设有分散搅拌装置,来自于第一蒸汽进汽管中的高压蒸汽(压缩空气)进入到容纳腔室中,高压蒸汽(压缩空气)冲击叶片使其相对于容纳腔室转动并带动中空分散机构旋转;同时,高压蒸汽(压缩空气)通过空心转轴上设有的进汽口进入到空心转轴中,并通过连接管进入到中空分散机构中,最终从中空分散机构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的喷射孔中喷射出去;即通过分散搅拌装置进入到内胆中的这部分蒸汽(压缩空气)是经过分散后再对灭毒废水进行加热(冷却)的,同时灭毒废水在进行受热(冷却)时,由于中空分散机构处于旋转状态,从而可以起到对灭毒废水搅拌的作用,进而促进其受热(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灭菌罐,1a-内胆,1b-外壳,1c-夹层,2-管式换热器,3-废水分流装置,4-废水进水管,5-废水进水口,6-小流量废水出水口,7-连接杆,8-第一废水输送分管,9-大流量废水出水口,10-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1-小流量废水出水管,12-第一蒸汽进汽管,13-泄压阀,14-废水出水管,15-泄压主管,16-截止阀,17-第二蒸汽进汽管,18-压缩空气管道,19-容纳腔室,20-换热机构管,21-加热蒸汽入口,22-冷凝水出口,23-空心转轴,24-上轴承座,25-下轴承座,26-连接管,27-中空分散机构,28-叶片,29-进汽口,30-分流板,31-顶壁,32-侧壁,33-底壁,34-分流腔室,340-小流量室,341-大流量室,35-泄压阀,36-除菌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灭菌罐(1)、管式换热器(2)、废水分流装置(3)以及废水进水管(4);所述废水分流装置(3)由壳体和分流板(30)组成;所述壳体具有顶壁(31)、侧壁(32)以及底壁(33),且顶壁(31)、侧壁(32)以及底壁(33)合围构成分流腔室(34),在分流腔室(34)中设有分流板(30);所述分流板(30)的顶端与顶壁(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分流板(30)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在侧壁(32)上;所述分流板(30)将分流腔室(34)分隔为小流量室(340)和大流量室(341),小流量室(340)上分别开设有废水进水口(5)和小流量废水出水口(6),废水进水口(5)与废水进水管(4)连接,小流量废水出水口(6)上连接有第一废水输送分管(8);所述大流量室(341)上开设有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上连接有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0);所述分流板(30)的顶端面其高度均超出所述废水进水口(5)和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所述第一废水输送分管(8)的末端连接至管式换热器(2)中的换热机构管(20)的进液端,管式换热器(2)上分别设有加热蒸汽入口(21)和冷凝水出口(22),换热机构管(20)的末端贯穿管式换热器(2)的壳体后连接有小流量废水出水管(11);所述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0)的末端连接至灭菌罐(1)的进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灭菌罐(1)、管式换热器(2)、废水分流装置(3)以及废水进水管(4);所述废水分流装置(3)由壳体和分流板(30)组成;所述壳体具有顶壁(31)、侧壁(32)以及底壁(33),且顶壁(31)、侧壁(32)以及底壁(33)合围构成分流腔室(34),在分流腔室(34)中设有分流板(30);所述分流板(30)的顶端与顶壁(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分流板(30)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在侧壁(32)上;所述分流板(30)将分流腔室(34)分隔为小流量室(340)和大流量室(341),小流量室(340)上分别开设有废水进水口(5)和小流量废水出水口(6),废水进水口(5)与废水进水管(4)连接,小流量废水出水口(6)上连接有第一废水输送分管(8);所述大流量室(341)上开设有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上连接有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0);所述分流板(30)的顶端面其高度均超出所述废水进水口(5)和大流量废水出水口(9);所述第一废水输送分管(8)的末端连接至管式换热器(2)中的换热机构管(20)的进液端,管式换热器(2)上分别设有加热蒸汽入口(21)和冷凝水出口(22),换热机构管(20)的末端贯穿管式换热器(2)的壳体后连接有小流量废水出水管(11);所述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0)的末端连接至灭菌罐(1)的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水多功能灭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罐(1)由内胆(1a)、外壳(1b)和设于内胆(1a)与外壳(1b)之间的夹层(1c)构成;所述内胆(1a)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蒸汽进汽管(12)、泄压阀(13)以及废水出水管(14),第一蒸汽进汽管(12)与蒸汽源连接;所述小流量废水出水管(11)上连接有泄压主管(15),在泄压主管(15)上设有泄压阀(35)和除菌过滤器(36);所述废水进水管(4)、第二废水输送分管(10)、小流量废水出水管(11)以及泄压主管(15)上均分别设有截止阀(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竞凯吴海铭陈咏代青杨章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