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54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升降架、取货器以及驱动装置;第一升降架连接于固定支架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固定支架的轴向方向滑动;取货器设置于第一升降架的侧部,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第一升降架的轴向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实现了取货器的多级升降运动。取货器相对固定支架的总升降行程更大,以便于将货物搬移至高处或者将高处的货物搬移;并且固定支架的高度能够设计得更小,能够减小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下的总尺寸,因而能够减小其占据的空间,更便于搬运或转移多级升降移载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升降移载平台
本技术涉及仓储物流
,尤其涉及一种多级升降移载平台。
技术介绍
移载平台是仓储物流行业常用的设备,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以及取货装置,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取货装置在机架上滑动升降。为了节约室内仓库的空间,尽量多地存储货物,货物通常会堆高放置。现有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时的尺寸较大,体积大且笨重,不便于运输或转移移载平台,故移载平台的初始状态尺寸宜取小;然而为了能取到高处的货物,移载平台的机架的尺寸需要设计得较大,以便取货装置相对机架滑动更多的距离,以使取货装置在竖直方向上有更大的升降范围,即移载平台的初始尺寸宜取大,现有的移载平台的结构无法同时满足这两种尺寸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包括固定支架、第一升降架、取货器以及驱动装置;第一升降架连接于固定支架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固定支架的轴向方向滑动;取货器设置于第一升降架的侧部,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带动下沿第一升降架的轴向方向滑动。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取货器在高度方向相对地面移动的总行程等于取货器在第一升降架上的滑动行程与第一升降架在固定支架上的滑动行程之和。相比现有的升降移载平台,取货器的总升降行程更大,并且固定支架的高度可以设计得更小,有利于减小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下的最小高度,因而能够减小其占据的空间。本技术提供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能够实现在初始状态时高度较低的条件下对更高处的货物进行搬运或转移,更便于人员搬运或转移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尤其适于转移至入口高度有限制的仓库,或者适于通过电梯将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转移至高楼层的仓库内。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与第一升降架的高度相同。如此设置,在满足特定取货器最大上升高度需求的前提下,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时的最小高度等于或大致等于取货器可上升的最大高度值的一半,因而进一步减小了初始状态下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最小高度,更便于搬运或转移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架套设固定支架。如此设置,固定支架能够固定设置于地面且容置于第一升降架内,第一升降架在固定支架外侧升降运动,更便于货物装卸人员直接将货物卸载于固定支架内,提高了卸货作业的便利性。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套设第一升降架。如此设置,固设于地面的固定支架的横向尺寸大于第一升降架的横向尺寸,当取货器上升至最高点时,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总体外形呈上小下大状,固定支架能够更加稳固地固着于地面,因而有利于多级升降移载平台保持稳定。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架的侧部以及顶部开设有减重孔;及/或,固定支架的侧部以及顶部开设有减重孔。如此设置,通过对第一升降架与固定支架的非接触部分去除材料或者镂空设计,第一升降架以及固定支架的重量更小,进而减轻了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总重量,实现了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轻量化,便于对其搬运转移,更加省时、轻便。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支架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沿固定支架的轴向延伸;第一升降架靠近固定支架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滑动元件,第一滑动元件能够沿第一导轨滑移;第一升降架的侧部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沿第一升降架的轴向延伸;取货器靠近第一升降架的侧部设置有第二滑动元件,第二滑动元件能够沿第二导轨滑移。如此设置,能够消除第一升降架相对固定支架的微量转动、偏斜以及沿垂直于固定支架轴向的方向的运动,并且消除了取货器相对第一升降架的微量转动、偏斜以及沿垂直于第一升降架轴向的方向的运动,因而进一步提高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多条第一导轨设置于固定支架相对背离的两侧;及/或,第二导轨的数量至少为两条,多条第二导轨设置于第一升降架相对背离的两侧。如此设置,多条第一导轨能够进一步限制第一升降架的横向偏斜或位移,多条第二导轨能够进一步限制取货器的横向偏斜或位移。因而降低了第一滑动元件与第一导轨脱离,以及第二滑动元件与第二导轨脱离的风险,进而使第一升降架与固定支架的侧壁,以及取货器与第一升降架的侧壁保持稳定的滑动接触;防止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晃动。此外,多条第一/第二导轨与第一/第二滑动元件之间滑动接触,能够减轻单根第一/第二导轨与第一/第二滑动元件滑动接触的磨损程度,减小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运行时的噪音。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还包括中部升降架,中部升降架设置于第一升降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第一升降架套设中部升降架,且第一升降架能够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中部升降架的轴向方向滑动;中部升降架套设固定支架,且中部升降架能够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固定支架的轴向方向滑动。如此设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取货器更多级的升降运动,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取货器相对固定支架的总升降运动范围,有利于对更高处货物的堆放货物搬运或转移;并能够进一步减小固定支架的高度,因而进一步减小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下的最小高度,减小其占据的空间大小,更佳便于搬运或转移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部升降架与固定支架的高度相同。如此设置,在初始状态下,中部升降架与固定支架的位置基本重合。因而可以减小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初始状态下高度,提高了搬运或转移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便利性。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中部升降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中部升降架依次套设设置,且相对位于外侧的中部升降架能够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相对位于内侧的中部升降架的轴向方向滑动。如此设置,多级升降移载平台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的多级升降运动,取货器在高度方向相对地面移动的总行程等于各级升降架分别上升滑动的行程之和,最终增大了取货器在高度方向上的升降范围,以适用于对更高处货物的堆放或转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多级升降移载平台在第三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多级升降移载平台的驱动装置的局部示意图。100、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固定支架;11、第一导轨;12、承托盘;20、第一升降架;21、第二导轨;22、第一滑动元件;30、取货器;31、连接架;32、取货驱动装置;33、伸缩叉;34、取货台板;40、驱动装置;40a、第一驱动机构;40b、第二驱动机构;41a、第一驱动元件;41b、第二驱动元件;411a、第一驱动电机;411b、第二驱动电机;42a、第一齿轮组;42b、第二齿轮组;421a、第一小齿轮;421b、第二小齿轮;422a、第一大齿轮;422b、第二大齿轮;43a、第一传动轴;43b、第二传动轴;44b、第二链轮组;441a、第一主动链轮;441b、第二主动链轮;442b、第二从动链轮;45a、第一链条;45b、第二链条;451、侧边弯板;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0)、第一升降架(20)、取货器(30)以及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升降架(20)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0)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40)带动下沿所述固定支架(10)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取货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侧部,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40)带动下沿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取货器(30)能够从所述固定支架(10)或所述第一升降架(20)内取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10)、第一升降架(20)、取货器(30)以及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一升降架(20)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10)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40)带动下沿所述固定支架(10)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取货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侧部,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40)带动下沿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取货器(30)能够从所述固定支架(10)或所述第一升降架(20)内取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0)与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架(20)套设所述固定支架(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0)套设所述第一升降架(2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架(20)的侧部以及顶部开设有减重孔;及/或,
所述固定支架(10)的侧部及顶部开设有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升降移载平台(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0)的侧部设置有第一导轨(11),所述第一导轨(11)沿所述固定支架(10)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架(20)靠近所述固定支架(10)的侧部设置有第一滑动元件(22),所述第一滑动元件(22)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11)滑移;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喜根吕可章建斌王政穆方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