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853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大电流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针对现有的插孔接触件存在导电能力差、支撑能力差,寿命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插孔接触件包括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上包括简支梁组,所述简支梁组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1:1‑2,且简支梁组的顶部和底均固定安装有卷圆金属,片所述简支梁组上包括有多个第一简支梁,所述第一简支梁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经过扭转工艺处理后,简支梁变成回转双曲面,该螺旋形筒壁的轴向截面的投影呈回转双曲面,回转双曲面在圆形内均匀分布,接触件导电截面积大,负荷大,减轻接触件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电流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行业上使用插孔接触件,为传统加工思路设计。传统插孔接触件考虑到高速精冲压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稳定性,高速精冲压模具的冲子尽量做宽一些(冲子结构的刚度和冲子的宽度成正比),造成整个接触件的截面积小,插孔接触件的导电能力就差;简支梁的负荷和梁的宽度成正比,同样的负荷,梁宽度小了,梁的变形量就大一些,变形大了,屈服力也变大了,简支梁弹性变形寿命也变短了,所以我们提出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传统的插孔接触件一般都是采用高速精冲压模具制成,存在导电能力差、支撑能力差,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包括插孔接触件,所述插孔接触件上包括简支梁组,简支梁组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1:1-2,且简支梁组的顶部和底均固定安装有卷圆金属片。优选的,所述简支梁组上包括有多个第一简支梁,所述第一简支梁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2:1:1.2-2,多个第一简支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第一简支梁的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优选的,所述简支梁组上包括多个第二简支梁,所述第二简支梁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多个第二简支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简支梁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二简支梁两侧的端面为弧形,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2:1。优选的,所述简支梁组上包括多个第三简支梁,且多个第三简支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简支梁上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简支梁两侧的端面为弧形,且中部分别与上部和下部相连贯,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1.2-2:1:1.2-2。优选的,所述简支梁组上包括多个第四简支梁,且多个第四简支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简支梁上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第四简支梁为上宽下窄结构,第四简支梁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且中部分别与上部和下部相连贯,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2:1-2:1。优选的,两个卷边金属片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四个凹口,且卷圆金属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楔形板,卷圆金属片的另一侧设有斜口,且斜口与楔形板配合连接。优选的,一种与上述的插孔接触件相配合的复合孔套结构,包括插针、金属圆环和插套,所述插孔接触件与插针相套接,所述金属圆环与插孔接触件相接触,插孔接触件位于插套内,所述插针与插套相插接,且金属圆环位于插套内。优选的,所述插套的一侧安装有配合套,且插针贯穿配合套并与配合套相配合,所述金属圆环套接在配合套的外侧,所述配合套上开设有环形凹槽。优选的,所述金属圆环上对称设有两个卡扣,且两个卡扣均与环形凹槽活动卡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简支梁组胚料防止在冲压模具上进行冲压,可根据需要制成第一简支梁、第二简支梁、第三简支梁和第四简支梁的特征形状;S2:将卷圆金属片利用冲压模具开设四个凹口,并且在卷圆金属片的一侧利用冲压模具开设斜口,在卷圆金属片的另一侧冲压成型有楔形板;S3:将简支梁组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进行冲压固定,(可根据需要选取第一简支梁、第二简支梁、第三简支梁或第四简支梁);S4:在将简支梁组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冲压固定完成后,将其放入卷圆机内,进行卷圆;S5:在卷圆结束后,制成圆筒状,然后将圆简一端绕中心轴线相对另一端扭转成螺旋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运用拓扑优化的思维、电子移动的特性和接触件特性优化简支梁组根部、简支梁组中部的轴向截面积;本专利技术在经过扭转工艺处理后,简支梁变成回转双曲面,该螺旋形筒壁的轴向截面的投影呈回转双曲面,回转双曲面在圆形内均匀分布,接触件导电截面积大,负荷大,减轻接触件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扭转结构三维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未扭转结构三维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展开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简支梁5.1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展开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简支梁5.2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展开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简支梁5.3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的插孔接触件展开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简支梁5.4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一种分部结构三维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一种连接结构主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二种分部结构三维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二种连接结构主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三种分部结构三维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复合孔套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第三种连接结构主视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复合孔套结构的插套、配合套和凹槽结构三维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复合孔套结构的金属圆环和卡槽连接结构三维图。图中:1插针、2金属圆环、2.1卡扣、3插孔接触件、3.1凹口、4插套、4.1配合套、4.2凹槽、5简支梁组、5.1第一简支梁、5.2第二简支梁、5.3第三简支梁、5.4第四简支梁、6楔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参考图1-18,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包括插孔接触件3,插孔接触件3上包括简支梁组5,简支梁组5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1:1-2,且简支梁组5的顶部和底均固定安装有卷圆金属片。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在附图3-4中,简支梁组5上包括有多个第一简支梁5.1,第一简支梁5.1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1.5,多个第一简支梁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第一简支梁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在附图5-6中,简支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包括插孔接触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接触件(3)上包括简支梁组(5),所述简支梁组(5)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1:1-2,且简支梁组(5)的顶部和底均固定安装有卷圆金属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插孔接触件,包括插孔接触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接触件(3)上包括简支梁组(5),所述简支梁组(5)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1:1-2,且简支梁组(5)的顶部和底均固定安装有卷圆金属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组(5)上包括有多个第一简支梁(5.1),所述第一简支梁(5.1)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1.2-2:1:1.2-2,多个第一简支梁(5.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组(5)上包括多个第二简支梁(5.2),所述第二简支梁(5.2)上分别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多个第二简支梁(5.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简支梁(5.2)为上宽下窄结构,第二简支梁(5.2)两侧的端面为弧形,且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为2: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组(5)上包括多个第三简支梁(5.3),且多个第三简支梁(5.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简支梁(5.3)上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第三简支梁(5.3)的两侧端面为弧形,且中部分别与上部和下部相连贯,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1.2-2:1: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孔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支梁组(5)上包括多个第四简支梁(5.4),且多个第四简支梁(5.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卷圆金属片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简支梁(5.4)上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第四简支梁(5.4)为上宽下窄结构,中部两侧端面为直线型结构,上部和下部两侧端面均为弧形,且中部分别与上部和下部相连贯,上部、中部和下部的横截面积比例分别为2: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忠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启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