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它包括后叉架、主动轴、传动轴、后护油箱和后车轮轴,所述主动轴和后车轮轴分别设置在后叉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车轮轴上设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叉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位于后护油箱内,所述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护油箱能起到省油、护油的作用,有效防止润滑油严重泄露和齿轮机械磨损严重,避免齿轮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降低自行车的损坏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动轴的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改进轴传动装置,如中国专利号201520903767.5于2016年6月3日公告的一种自行车改进轴传动装置。它包括传动轴和输入齿轮箱,所述输入齿轮箱内转动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转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齿轮位于输入齿轮箱内,第二伞齿轮位于输出齿轮箱内,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主动轴与主动齿轮之间设有单向棘轮机构,但是现有的改进轴传动装置却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由于主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是长期的机械啮合传动,十分容易磨损,因此常需要机油润滑,而现有的改进轴传动装置的输入齿轮箱不具有护油结构,导致润滑油严重泄露,最终导致主动齿轮和第一齿轮磨损严重,改进轴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现有的改进轴传动装置需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油、护油、使用寿命长的改进轴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包括后叉架、主动轴、传动轴、后护油箱和后车轮轴,所述主动轴和后车轮轴分别设置在后叉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车轮轴上设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叉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伞齿轮,所述从动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位于后护油箱内,所述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护油箱上设有第二注油孔,从而便于用户自己不时地给后护油箱补充润滑油。所述后护油箱是由第三护油盖和第四护油盖合拢构成的,第三护油盖和第四护油盖分别设于后车轮轴上和后叉架上。所述第三护油盖是塑料盖,所述第四护油盖是金属盖,优选是铝盖。所述第三护油盖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所述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均呈[状,所述第一护油罩的开口沿传动轴的轴向方向开设,第二护油罩的开口沿后车轮轴的轴向方向开设,所述第二伞齿轮和从动伞齿轮分别位于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内,所述第一护油罩与第四护油盖合拢,并包裹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护油罩与第二护油罩的接合处连通。所述第二注油孔位于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的啮合处的上方,因此,注入前护油箱内的油是直接加在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的啮合处,从而实现润滑主动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本技术结构合理,润滑效果好。所述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呈L状连接,以便分别罩住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所述后叉架包括一体设置的中通、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相对设置在中通上,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的前端均与中通连接,所述左侧臂的侧面设有轴体安装槽,所述传动轴设于轴体安装槽内,所述轴体安装槽的前端与中通的内腔连通,所述第四护油盖位于轴体安装槽的后端内,所述第三护油盖位于后叉架的后端与后车轮轴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后护油箱能起到省油、护油的作用,润滑油保存在护油箱内,从而有效防止前护油箱内的润滑油严重泄露和齿轮机械磨损严重,避免齿轮的使用寿命缩短,从而降低自行车的损坏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改进轴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改进轴传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轴省略后叉架和后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包括后叉架1、后轮毂210、主动轴2、传动轴3、后护油箱5、前护油箱4、后车轮轴6和多颗螺栓28,所述主动轴2和后车轮轴6分别设置在后叉架1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动轴2和后车轮轴6上分别设置有主动伞齿轮7和从动伞齿轮8,所述传动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轮9和第二伞齿轮10,所述传动轴3转动设置在后叉架1上,所述从动伞齿轮8与第二伞齿轮10啮合,所述前护油箱4固定在后叉架1的前端,所述主动轴2贯穿前护油箱4,所述主动伞齿轮7和第一伞齿轮9位于前护油箱4内,所述主动伞齿轮7与第一伞齿轮9内啮合,所述从动伞齿轮8和第二伞齿轮10位于后护油箱5,所述从动伞齿轮8与第二伞齿轮10啮合。所述后轮毂210转动设置在后车轮轴6上,所述从动伞齿轮与后轮毂210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护油箱4是由第一护油盖11和第二护油盖12相向合拢构成的,所述第一护油盖11是金属盖,优选是铝盖。所述第二护油盖12是塑料盖,所述第一护油盖11与后叉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护油箱5是由第三护油盖16和第四护油盖15合拢构成的,第三护油盖16和第四护油盖15分别设于后车轮轴上和后叉架上。所述第三护油盖16是塑料盖,所述第四护油盖15是金属盖,优选是铝盖。作为本技术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护油箱4上设有第一注油孔19,所述第一注油孔19上设有注油管17,所述注油管17往上伸出后叉架1。所述第一注油孔19位于主动伞齿轮7与第一伞齿轮9的啮合处的上方。所述第一注油孔19位于前护油箱4的顶部。所述主动轴2通过第一轴承21转动设置在前护油箱4上,所述第一轴承21设于第一护油盖11上。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通过第二轴承22转动设置在后叉架1上,所述第二轴承22设于第一护油盖11上。所述第一护油盖11上设有连接通孔27,所述后叉架上对应连接通孔27的位置设有连接螺孔24,所述螺栓28穿过连接通孔27,并与连接螺孔24螺纹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护油盖安装在后叉架1上,所述第四护油盖15也是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后叉架1的后端。所述中通25上对应第一注油孔19的位置设有加油孔26,所述加油孔26上插设有注油管17,注油管17连通加油孔26和第一注油孔19。作为本技术更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护油箱5的顶部设有第二注油孔18,所述第二注油孔18位于从动伞齿轮8与第二伞齿轮10的啮合处的上方。所述第三护油盖16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护油罩13和第二护油罩14,所述第一护油罩13和第二护油罩14均呈[状,所述第一护油罩13的开口沿传动轴3的轴向方向开设,第二护油罩14的开口沿后车轮轴6的轴向方向开设,所述第二伞齿轮10和从动伞齿轮8分别位于第一护油罩13和第二护油罩14内,所述第一护油罩与第四护油盖合拢,并包裹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护油罩13与第二护油罩14的接合处连通。所述第一护油罩13和第二护油罩14呈L状连接。所述后叉架1包括一体设置的中通25、左侧臂29和右侧臂30,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相对设置在中通上,所述左侧臂29和右侧臂30的前端均与中通连接,所述左侧臂29的侧面设有轴体安装槽23,所述传动轴设于轴体安装槽23内,所述轴体安装槽23的前端与中通25的内腔连通,所述前护油箱4设于中通25的内腔内,所述第四护油盖位于轴体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包括后叉架、主动轴、传动轴和后车轮轴,所述主动轴和后车轮轴分别设置在后叉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车轮轴上设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叉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伞齿轮,其特征是,还包括后护油箱,所述从动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位于后护油箱内,所述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轴传动装置,包括后叉架、主动轴、传动轴和后车轮轴,所述主动轴和后车轮轴分别设置在后叉架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后车轮轴上设有从动伞齿轮,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叉架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主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伞齿轮,其特征是,还包括后护油箱,所述从动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位于后护油箱内,所述从动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后护油箱上设有第二注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后护油箱是由第三护油盖和第四护油盖合拢构成的,第三护油盖和第四护油盖分别设于后车轮轴上和后叉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护油盖是塑料盖,所述第四护油盖是金属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改进轴传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护油盖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所述第一护油罩和第二护油罩均呈[状,所述第一护油罩的开口沿传动轴的轴向方向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昭睿,胡最,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佳德兴自行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