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2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其包括支撑鞍管、车架中管;车架中管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中间鞍管安装孔、后侧穿线孔,前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前侧隔板,后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后侧隔板,前侧穿线孔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支撑鞍管嵌装于车架中管的中间鞍管安装孔内,车架中管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支撑鞍管的鞍管固定衬套。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走线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焊接渗透对鞍管安装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鞍管被刮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轮毂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其中,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电动自行车产品;需指出的是,对于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产品而言,其车架中管多采用圆形设计,在车架焊接过程中,车架中管的管壁需要进行焊接,而焊接会造成焊接渗透及材料受热变形,导到鞍管无法正常地插拔安装于车架中管内。为解决上述焊接渗透导致鞍管不能正常安装的情况,一般采用下述方法,具体的:1、利用圆的螺旋铰刀进行后加工,一方面去除渗透的焊渣,另一方面起到车架中管内壁整形作用;2、部分异形或方形的中管,利用材料加厚的方式,来改进渗透和变形。对于上述第一种方式,其会增加工艺并降低效率;对于上述第二种方式,其会增加了重量和成本。另外,对于现有的电动自行车而言,其一般采用中管内壁与鞍管直接接触的方式来实现鞍管夹紧,这种鞍管紧固方式存在鞍管外观常有夹不紧或刮花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该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走线方便,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焊接渗透对鞍管安装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鞍管被刮花。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包括有支撑鞍管、焊接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的车架中管;车架中管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中间鞍管安装孔、后侧穿线孔,前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前侧隔板,后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后侧隔板,前侧穿线孔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支撑鞍管嵌装于车架中管的中间鞍管安装孔内,且车架鞍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车架中管的上端侧,车架鞍管的上端部于车架中管的上端侧装设有鞍座;车架中管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支撑鞍管的鞍管固定衬套。其中,所述鞍管固定衬套包括有套装于所述支撑鞍管外围的鞍管抱紧部、设置于鞍管抱紧部上端部且固定于电动自行车车架的衬套固定部,鞍管抱紧部与衬套固定部为一体结构;鞍管抱紧部于衬套固定部的正对侧开设有衬套豁口,鞍管抱紧部装设有用于控制衬套豁口开合的快速夹。其中,所述车架中管为型材。其中,所述车架中管为铝合金型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其包括有支撑鞍管、焊接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的车架中管;车架中管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中间鞍管安装孔、后侧穿线孔,前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前侧隔板,后侧穿线孔与中间鞍管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后侧隔板,前侧穿线孔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支撑鞍管嵌装于车架中管的中间鞍管安装孔内,且车架鞍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车架中管的上端侧,车架鞍管的上端部于车架中管的上端侧装设有鞍座;车架中管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支撑鞍管的鞍管固定衬套。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走线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焊接渗透对鞍管安装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鞍管被刮花。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架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架中管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1——支撑鞍管2——车架中管211——前侧穿线孔212——中间鞍管安装孔213——后侧穿线孔221——前侧隔板222——后侧隔板23——焊接侧壁3——鞍管固定衬套31——鞍管抱紧部32——衬套固定部33——衬套豁口4——快速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其包括有支撑鞍管1、焊接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的车架中管2。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车架中管2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2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211、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后侧穿线孔213,前侧穿线孔211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前侧隔板221,后侧穿线孔213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后侧隔板222,前侧穿线孔211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213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23。更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鞍管1嵌装于车架中管2的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内,且车架鞍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车架鞍管的上端部于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装设有鞍座;车架中管2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支撑鞍管1的鞍管固定衬套3。另外,如图2所示,鞍管固定衬套3包括有套装于支撑鞍管1外围的鞍管抱紧部31、设置于鞍管抱紧部31上端部且固定于电动自行车车架的衬套固定部32,鞍管抱紧部31与衬套固定部32为一体结构;鞍管抱紧部31于衬套固定部32的正对侧开设有衬套豁口33,鞍管抱紧部31装设有用于控制衬套豁口33开合的快速夹4。优选的,车架中管2为型材;进一步优选的,车架中管2为铝合金型材。对于本技术的车架中管2而言,在焊接作业时,车架中管2通过焊接侧壁23与电动自行车的其他部分实现焊接;对于车架中管2的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内,其通过前侧隔板221与前侧穿线孔211间隔开且通过后侧隔板222与后侧穿线孔213间隔开,即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与焊接侧壁23间隔开;焊接时,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避免焊接渗透对中间鞍管安装孔212的影响,即不会出现焊接渗透对鞍管正常安装造成影响。另外,对于车架中管2的前侧穿线孔211、后侧穿线孔213而言,其能够起到方便走线的作用,即本技术的车架中管2能够实现隐藏式走线,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电动自行车整体的美观度。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安装支撑鞍管1的过程中,先将快速夹4打开并使得衬套豁口33处于张开状态,而后将支撑鞍管1插入至车架中管2的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内;待支撑鞍管1插入到位后,将快速夹4锁紧并使得衬套豁口33合拢,此时衬套抱紧部将支撑鞍管1抱紧,以实现支撑鞍管1夹紧固定。本技术通过鞍管固定衬套3来实现支撑鞍管1夹紧固定,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车架中管2直接夹紧支撑鞍管1而造成支撑鞍管1被刮花的问题。需解释的是,本技术的快速夹4类似于现有电动自行车的座管夹。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稳定可靠性好、走线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焊接渗透对鞍管安装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地避免鞍管被刮花。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鞍管(1)、焊接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的车架中管(2);/n车架中管(2)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2)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211)、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后侧穿线孔(213),前侧穿线孔(211)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前侧隔板(221),后侧穿线孔(213)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后侧隔板(222),前侧穿线孔(211)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213)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23);/n支撑鞍管(1)嵌装于车架中管(2)的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内,且车架鞍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车架鞍管的上端部于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装设有鞍座;车架中管(2)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支撑鞍管(1)的鞍管固定衬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电动自行车鞍管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鞍管(1)、焊接于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的车架中管(2);
车架中管(2)的横截面呈“目”字形状,且车架中管(2)的内部成型有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前侧穿线孔(211)、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后侧穿线孔(213),前侧穿线孔(211)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前侧隔板(221),后侧穿线孔(213)与中间鞍管安装孔(212)之间设置有后侧隔板(222),前侧穿线孔(211)的前侧壁、后侧穿线孔(213)的后侧壁分别为焊接侧壁(23);
支撑鞍管(1)嵌装于车架中管(2)的中间鞍管安装孔(212)内,且车架鞍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车架鞍管的上端部于车架中管(2)的上端侧装设有鞍座;车架中管(2)的上端部装设有使用时夹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骑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