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814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其包括灯罩、安装在灯罩内的灯体,所述灯罩上固定有灯座,所述灯罩的外壳成球面形状并且转动连接在灯座中,所述灯体上水平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突出灯座,所述灯罩上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块上水平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移设有滑块,所述连接块上水平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腰型孔,所述滑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转轴,所述转轴滑移连接在腰型孔中同时转动连接在腰型孔中,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滑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智能化汽车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也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汽车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减少人们出行劳累程度。汽车上都会配备有车灯,车灯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之一,现有的汽车的车灯都是固定在车体上的,当汽车在夜间行车时,车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汽车在夜间转弯的时候,驾驶员无法提前观察转弯后的路况,并且汽车在转弯的过程中,转弯的过程极短,但是车灯扫描的范围却很大,驾驶员的视线变化范围大,同时汽车转弯成功后,发现紧急情况后,无法及时作出反应。因此,汽车在夜间转弯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其优点是,通过提前将灯体偏转,提高能见视线范围,从而提高安全系数。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灯罩、安装在灯罩内的灯体,所述灯罩上固定有灯座,所述灯罩的外壳成球面形状并且转动连接在灯座中,所述灯体上水平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突出灯座,所述灯罩上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连接块上水平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移设有滑块,所述连接块上水平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腰型孔,所述滑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转轴,所述转轴滑移连接在腰型孔中同时转动连接在腰型孔中,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螺纹连接在滑块上。通过上述设置,当伺服电机驱动丝杆转动后,滑块沿丝杆的轴向移动,通过转轴滑块会拉动连接块和灯体转动,在连接块和灯体转动的过程中,滑块沿连接块的长度方向移动,连接块的特殊形状,避免滑块卡死在连接块中,实现伺服电机加丝杆驱动灯体转动的功能。在夜间转车的时候,通过控制伺服电机正反转,实现车辆在转弯前,灯体已经发生偏转,进而便于人们观察转弯后的道路情况。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自动控制伺服电机启停和正反转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灯体和伺服电机的控制器和用于感应方向盘转动角度的编码器,所述控制器与转向灯、灯体、编码器和伺服电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转向灯开启或者方向盘转动的信号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转动,使得所述灯体发生偏移。通过上述设置,首先设定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对于中国的道路的而言,不论是左转弯还是右转弯,方向盘最小需要转动90度,因此在控制器中提前设置90度的限位值,减少对转弯情况下的误判;当编码器检测的方向盘转动90后,或者检测到转向灯开启,此时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和方向灯的信号,控制需要转弯的灯体转动,另一个灯体保持不动,这样便于拓宽驾驶人员的视角。综上所述,通过智能化判别车辆转弯,并且智能化控制伺服电机工作,更加人性化,提高驾驶的舒适度。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线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线强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光线强度传感器采集的光线弱的信号后,控制所述灯体自动开启。通过上述设置,在天气晴朗的天气,不需要调节灯体的位置,也不需要开启车灯;对于雾天、阴天以及黄昏的时候,需要开启车灯。由于人们很多时候会疏忽,会忘记开启灯体或者关闭灯体,造成车上电瓶损坏过快,因此通过上述结构,智能化控制灯体的开启和关闭。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车速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车速,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使得灯体与车速匹配,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快速转动和缓慢的转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体上沿垂直于灯体球径的方向并且竖直设有通线管,所述通线管穿过灯座并且转动连接在灯座中。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灯体需要频繁的转动,为了避免导线在往复摆动过程中而损坏,将导线设置在灯体的转动轴线位置,即通线管中,减少导线的往复扭曲。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线管内固定有公插,所述公插包括固定在通线管内的绝缘块、嵌设在绝缘块中的若干同轴设置的T形的铜套,相邻所述铜套之间设有绝缘套,所述铜套的粗端直接相同,所述灯罩上固定有母插,所述母插包括绝缘座以及位于绝缘座内的若干导电圈,所述公插转动连接在母插中;当所述公插插接在母插中时,所述导电圈与所述铜套的粗端一一对应并且导电圈与铜套弹性接触;当所述灯体转动后,带动所述通线管和公插转动,使得公插和母插相对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当灯体转动后,带动通线管和公插一起转动,此时灯体内的导线和公插保持相对静止,不会发生扭曲。公插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和导电圈接触,而母插和连接在母插上的导线相对静止,这样避免灯体在转动的过程中,导线发生扭曲,进而对导线起到保护的作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灯罩上位于丝杆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点固定有轴座,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轴座中。通过上述设置,轴座对丝杆起到支撑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控制系统智能化控制灯体转动,使得驾驶员在夜间能够获得较大的视野,同时使得车未转弯,车灯已经发生偏移,便于人们提前观察路况;2、光线强度传感器的设置,配合控制器,能够自动控制灯体的开启和关闭;3、公插和母插的特殊结构,很好的保护导线,避免导线在频发的扭转过程中而损坏,提到线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正面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背面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体现灯体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体现公插和母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公插和母插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灯罩;12、灯座;13、灯体;2、连接块;21、滑槽;22、腰型孔;3、滑块;31、转轴;41、伺服电机;42、丝杆;43、轴座;5、通线管;6、公插;61、绝缘块;62、铜套;63、绝缘套;7、母插;71、绝缘座;72、导电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参考图1-3,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灯罩11、安装在灯罩11内的灯体13,灯罩11上固定有灯座12,灯体13转动连接在灯座12中,灯体13的转动轴线为竖直设置,这样使得灯体13的灯光水平转移。灯座12上水平设有通孔,灯体13上水平延伸出连接块2,连接块2上滑移设有滑块3,灯罩11上固定设置伺服电机41,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丝杆42,丝杆42与滑块3螺纹连接。当伺服电机41驱动丝杆42转动后,滑块3沿丝杆42的轴向移动,通过转轴31滑块3会拉动连接块2和灯体13转动,在连接块2和灯体13转动的过程中,滑块3沿连接块2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伺服电机41加丝杆42驱动灯体13转动的功能。参考图1-3,连接块2上水平开设有滑槽21,同时连接块2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灯罩(11)、安装在灯罩(11)内的灯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1)上固定有灯座(12),所述灯罩(11)的外壳成球面形状并且转动连接在灯座(12)中,所述灯体(13)上水平固定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突出灯座(12),所述灯罩(11)上固定有伺服电机(41),所述连接块(2)上水平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中滑移设有滑块(3),所述连接块(2)上水平开设有与滑槽(21)连通的腰型孔(22),所述滑块(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转轴(31),所述转轴(31)滑移连接在腰型孔(22)中同时转动连接在腰型孔(22)中,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42),所述丝杆(42)螺纹连接在滑块(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包括灯罩(11)、安装在灯罩(11)内的灯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1)上固定有灯座(12),所述灯罩(11)的外壳成球面形状并且转动连接在灯座(12)中,所述灯体(13)上水平固定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突出灯座(12),所述灯罩(11)上固定有伺服电机(41),所述连接块(2)上水平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中滑移设有滑块(3),所述连接块(2)上水平开设有与滑槽(21)连通的腰型孔(22),所述滑块(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固定转轴(31),所述转轴(31)滑移连接在腰型孔(22)中同时转动连接在腰型孔(22)中,所述伺服电机(4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丝杆(42),所述丝杆(42)螺纹连接在滑块(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自动控制伺服电机(41)启停和正反转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灯体(13)和伺服电机(41)的控制器和用于感应方向盘转动角度的编码器,所述控制器与转向灯、灯体(13)、编码器和伺服电机(41)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转向灯开启或者方向盘转动的信号后,控制所述伺服电机(41)转动,使得所述灯体(13)发生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在汽车上的智能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线强度传感器,所述光线强度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光线强度传感器采集的光线弱的信号后,控制所述灯体(13)自动开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