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07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包括桥壳,所述桥壳上端分别铰接有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所述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向前倾斜,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向后倾斜,桥壳前端分别铰接有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通过设置纵向拉杆和横向拉杆与油气悬架缸的配合,同时调节车架相对于车桥垂直方向、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移,提高了机械作业时的稳定性,并且为车辆提供了足够的越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姿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特种轮式液压挖掘机大都采用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该系统刚性较大,可保证机械在平整的路面作业及行驶的稳定性,但越野性能较差;还有少部分特种轮式液压挖掘机采用油气悬架结构,是水平设置纵向拉杆连接车桥与车架,通过拉杆调节车架相对于车桥纵向上的位移,提高了越野性能。但车辆在快速行驶拐弯、越野时,车架与车桥之间不仅会有纵向位移的趋势,还会有横向、垂向位移的趋势,因此原有的特种轮式液压挖掘机油气悬架结构仍不能满足足够的越野性能。另外,现有悬架结构的铰接点需要由手动打润滑油,且只能沿着铰接缝隙打入,润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包括桥壳,所述桥壳上端分别铰接有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所述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向前倾斜,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向后倾斜,桥壳前端分别铰接有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可绕销轴转动,便于与车架安装,且车架相对于桥壳之间有轻微运动时具有调节余量,避免产生较大的变形应力。安装时,将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的另一头分别铰接在车架上,当车辆受到垂直方向的激震时,经过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的缓冲作用,以及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的定位作用,减小了车架震动,抑制车身侧倾角度增大,提高越野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在制动、加速、路面陡峭等情况下,当车架与车桥发生纵向位移的趋势时,由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限制其位移,当车架与车桥发生横向位移的趋势时,由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限制其位移,保持车架与车桥相对位置的稳定。从而提高了轮式液压挖掘机越野性能。此外,本技术还可用于吊车、越野车等绝大多数轮式车辆。使用时,通过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的通断改变油气悬架系统的刚度,在作业工况时,使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闭锁实现刚性连接,保障作业的稳定性;在越野工况时,将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的上下缸交叉连接,以左侧受较大激震为例,左油气悬架缸的活塞向上移动,左油气悬架缸上缸的液压油流入右油气悬架缸的下缸,使右油气悬架缸的活塞跟随向上移动,抑制车身倾角增大,保持车架水平。进一步地,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更进一步地,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安装时,将润滑油管连接至润滑油孔,实现自动润滑,无需手动打润滑油。进一步地,左油气悬架缸、右油气悬架缸为相同型号的油气悬架缸;更进一步地,左前纵向拉杆、右前纵向拉杆为相同尺寸的拉杆;左后纵向拉杆、右后纵向拉杆为相同尺寸的拉杆;左横向拉杆、右横向拉杆为相同尺寸的拉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纵向拉杆和横向拉杆与油气悬架缸的配合,同时调节车架相对于车桥垂直方向、纵向和横向上的位移,提高了机械作业时的稳定性,并且为车辆提供了足够的越野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壳;2-右油气悬架缸;3-右前纵向拉杆;4-右后纵向拉杆;5-右横向拉杆;6-左横向拉杆;7-左油气悬架缸;8-左后纵向拉杆;9-左前纵向拉杆;10-润滑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包括桥壳1,所述桥壳1上端分别铰接有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所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向前倾斜,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向后倾斜,桥壳1前端分别铰接有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可绕销轴转动,便于与车架安装,且车架相对于桥壳1之间有轻微运动时具有调节余量,避免产生较大的变形应力。安装时,将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的另一头分别铰接在车架上,当车辆受到垂直方向的激震时,经过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的缓冲作用,以及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的定位作用,减小了车架震动,抑制车身侧倾角度增大,提高越野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在制动、加速、路面陡峭等情况下,当车架与车桥发生纵向位移的趋势时,由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限制其位移,当车架与车桥发生横向位移的趋势时,由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限制其位移,保持车架与车桥相对位置的稳定。从而提高了轮式液压挖掘机越野性能。此外,本技术还可用于吊车、越野车等绝大多数轮式车辆。使用时,通过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的通断改变油气悬架系统的刚度,在作业工况时,使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闭锁实现刚性连接,保障作业的稳定性;在越野工况时,将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的上下缸交叉连接,以左侧受较大激震为例,左油气悬架缸7的活塞向上移动,左油气悬架缸7上缸的液压油流入右油气悬架缸2的下缸,使右油气悬架缸2的活塞跟随向上移动,抑制车身倾角增大,保持车架水平。进一步地,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更进一步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安装时,将润滑油管连接至润滑油孔10,实现自动润滑,无需手动打润滑油。进一步地,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为相同型号的油气悬架缸;更进一步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为相同尺寸的拉杆;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为相同尺寸的拉杆;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为相同尺寸的拉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1),所述桥壳(1)上端分别铰接有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所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向前倾斜,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向后倾斜,桥壳(1)前端分别铰接有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1),所述桥壳(1)上端分别铰接有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所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向前倾斜,左后纵向拉杆(8)、右后纵向拉杆(4)向后倾斜,桥壳(1)前端分别铰接有左横向拉杆(6)、右横向拉杆(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油气悬架缸(7)、右油气悬架缸(2)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纵向拉杆(9)、右前纵向拉杆(3)的铰接位置设有润滑油孔(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架式车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后纵向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兴路芳吴昌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