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脑按键开关,包括:键帽,由外框与内框枢接而成的框架组;键环,导电薄膜,底板,导电薄膜置于底板上,回动板环与滑动板环自膜孔穿出,键环置于导电薄膜上,内框的内框榫穿入滑动板环内,内框柱嵌置于外框的楔槽,外框的外框榫穿入回动板环内,键帽的内侧帽榫分别嵌入外框孔及内框孔;按压键帽时,外框榫回动,内框榫于滑动板环内往外位移,内框柱沿着楔槽滑移而使键帽下压并使键环变形,环突触压导电膜而产生讯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脑按键开关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脑按键开关。键盘作为电脑输入工具,行之有年,按键为利用文、数字或指令的按键开关,当按下时即触及下方电路板上的电路接点,形成导通,进而传递讯号,并可显示于显示器。因其源自传统的打字机,尽管有其他的电脑输入工具,时至今日,键盘仍为电脑输入的主要工具与基本配备。电脑键盘的演进是由最初的机械式,经改进而为薄膜式,在加工上更为便捷,成本低廉。又由于笔记型电脑型兴起,键盘的高度往往关系着笔记本电脑的厚度、轻、薄、短、小的追求,如何降低按键开关的高度而使键盘厚度变薄,同时缩小笔记型电脑的厚度以利携带,也成为业者努力的方向。现有“架桥式”或“剪刀式”按键开关,申请人曾向中国专利局申请“电脑按键开关”一案并获批准,其前后也有其他专利技术者取得同
的专利,就目前而言,如何设计出组装方便,定位良好及稳定性高的薄化按键开关,仍为研究者探讨的课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定位良好及稳定性高的薄化按键开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技术实施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电脑按键开关,包括:一键帽,为一帽状物,内部顶面上一体延伸四组对向的帽榫,其间各形成榫槽,对向的帽榫壁间为呈圆弧形的槽弧;一框架组,由一外框与一内框所枢接而成,外框呈冂字型,两侧平行的外框条端处,各向外延伸一外框榫;其内侧中段,凹陷形成外框槽,其上下端错开各延伸一楔形的楔榫,其间形成斜向的楔槽;外框条的另一端与外框板一体连结,近端处凹陷形成外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且外框板的外侧-->厚度,对应于槽弧;内框由一框面及两侧的内框条一体成型,框面上开有一框心孔,前端两侧凹陷各形成一内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内框条的外侧中段各突设一内框柱,其尺寸对应于楔槽;内框条的另一端各住处延伸一内框榫;且框面的前缘尺寸对应于槽弧;一键环,其尺寸对应于框心孔,内部顶面有一环突的下突;一导电薄膜,有供底板的框环穿越镂空的膜孔;一底板,为金属板体,对应于外框榫与内框榫处,一体冲压形成垂直且有圆孔的两回动框环及两呈水平长条孔的滑动板环;导电薄膜置于底板上,回动板环与滑动板环自膜孔穿出,而键环则置于导电薄膜上,且内框的内框榫穿入滑动板环内,内框柱嵌置于外框的楔槽,外框的外框榫穿入回动板环内,键帽的内侧帽榫分别嵌入处框孔及内框孔;按压键帽,外框榫回动,内框榫于滑动板环内往外位移,内框柱沿着楔槽滑移,键帽下压,键环变形,环突触压导电薄膜产生讯号;所述的底板、导电薄膜可一体多只设置,且键帽用环片连结一体设置;所述的键帽内部顶面突设一帽突;所述的内框柱为圆柱。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按键开关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键帽、外框及内框的立体示意图。图3:本技术组合后立体示意图。图4:本技术组合后的剖面图。图号说明:键帽 1 框架组 2 键环 3导电薄膜 4 底板 5 帽榫 11榫槽 12 槽弧 13 帽突 14外框 21 内框 22 环片 31环突 32 膜孔 41 回动板环 51滑动板环 52 外框条 211 外框榫 212-->外框槽 213 楔榫 214 楔槽 215外框板 216 外框孔 217 框面 221内框条 222 框心孔 223 内框孔 224内框柱 225 内框榫 226如图所示,基本上,本技术提供的电脑按键开关由一键帽1、一框架组2、一键环3,一导电薄膜4及一底板5组合而成。其中,键帽1为公知,为往外斜张的帽状物,所不同于公知之处,是在其内部顶面上的两侧,各一体延伸两对向的帽榫11,帽榫之间各形成一榫槽12,而各帽榫11的对向壁间,即榫槽12的两外围,为圆弧形的槽弧13,此外,键帽1顶面的中央处,则一体延伸一帽突14。框架组2由一外框21及一内框22枢接而成。外框21呈冂字型,两侧平行的外框条211的端处,各往外延伸一圆柱形的外框榫212,外框条211的内侧,各凹陷形成外框槽213,并利用外框条211的上下端各对向延伸一楔榫214,而使两楔榫214间形成一楔槽215,此外,两外框条211的另一端与外框板216一体连接,其近端处各凹陷形成一外框孔217,其尺寸对应于前述的帽榫11,帽榫可容置其间;且外框板216的外侧厚度,对应于前述的槽弧13,且可嵌置其间,并为帽榫11的止挡。内框22由一框面221及两侧的内框条222一体成型,框面221中间有一框心孔223,前端两侧则凹陷形成内框孔224。两内框条222的外侧中段各斜向延伸一长条的内框柱225,其尺寸对应于前述的楔槽215,并可嵌置其间呈可滑动状态,此外,内框条222的另一端,则各往外延伸一圆柱形的内框榫226,框面221的厚度及前缘,对应于前述的槽弧13,并以帽榫11为止挡定位。键环3为公知,对应键帽1与框架组2设置,其尺寸对应于前述的框心孔223,并可穿越其间,在实施时可以单只设计或连结下方的环片31为一体多只设计,或配合键盘为一体多只设计,如图4所示,其内部顶面有一环突32的下突,此为公知技术,不予赘述。导电薄膜4也为公知,其具有电路及接点,所不同点在于配合架组2-->的定位,镂空形成膜孔41,以供后叙底板5的板环51的穿越。底板5为金属板体,对应于框架组2的外框榫212与内框榫226处,一体冲压形成垂直向且有圆孔的两回动板环51及两呈水平长条孔的滑动板环52,以供框架组2的定位与动作。请再参阅图3,当本技术组合后,导电薄膜4置于底板5之上,回动板环51及滑动板环52分别自膜孔41穿出,而键环则置于导电膜4上,同时,内框22的内框榫226穿入滑动板环52内,内框柱225嵌置于外框21的楔槽215,外框21的外框榫212则穿入底板5的回动板环51内,再将键帽1的内侧帽榫11分别嵌入外框孔217及内框孔224,即形成如图3所示。而如图4的剖面所示,当按压键帽1,此时外框榫212产生回动,内框榫226于滑动板环52内往外位移,同时,内框柱225沿着楔槽215滑移,使键帽1下压,进而使键环3变形,环突32下压,触及导电薄膜4并传出信号;反之,当受力消失,键环3回弹,又使内框榫226回移,且内框柱225同步回移,又回复至如图4所示的位置。此外,由于本技术的两楔榫214相向缘其在垂直位置上相接,故本技术的内框柱225也可为非长条状,而为圆柱状,如此也可于楔槽215中滑移。所以,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可获致以下功效:(一)所有支点处,只有内框榫滑移,其余均为回动,如此可增进其稳定性,且在模具开发上也因减省滑块及斜销而趋于简单。(一)内框柱规范于楔槽内,且为面接触,使其滑移平顺,免除了公知技术的因跳动或弹跳导致的失真或幌动等不良现象。(三)组装简单,尤其是免除了公知的框架组须以枢轴或枢孔对位嵌穿的耗费工时,有助于成本的降低。本技术所揭示的,为较佳实施例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键帽,为一帽状物,内部顶面上一体延伸四组对向的帽榫,其间各形成榫槽,对向的帽榫壁间为呈圆弧形的槽弧;一框架组,由一外框与一内框所枢接而成,外框呈冂字型,两侧平行的外框条端处,各向外延伸一外框榫;其 内侧中段,凹陷形成外框槽,其上下端错开各延伸一楔形的楔榫,其间形成斜向的楔槽;外框条的另一端与外框板一体连结,近端处凹陷形成外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且外框板的外侧厚度,对应于槽弧;内框由一框面及两侧的内框条一体成型,框面上开有一框心孔,前端两侧凹陷各形成一内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内框条的外侧中段各突设一内框柱,其尺寸对应于楔槽;内框条的另一端各住处延伸一内框榫;且框面的前缘尺寸对应于槽弧;一键环,其尺寸对应于框心孔,内部顶面有一环突的下突;一导电薄膜,有供底板的框 环穿越镂空的膜孔;一底板,为金属板体,对应于外框榫与内框榫处,一体冲压形成垂直且有圆孔的两回动框环及两呈水平长条孔的滑动板环;导电薄膜置于底板上,回动板环与滑动板环自膜孔穿出,而键环则置于导电薄膜上,且内框的内框榫穿入滑动板环内,内 框柱嵌置于外框的楔槽,外框的外框榫穿入回动板环内,键帽的内侧帽榫分别嵌入处框孔及内框孔;按压键帽,外框榫回动,内框榫于滑动板环内往外位移,内框柱沿着楔槽滑移,键帽下压,键环变形,环突触压导电薄膜产生讯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脑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键帽,为一帽状物,内部顶面上一体延伸四组对向的帽榫,其间各形成榫槽,对向的帽榫壁间为呈圆弧形的槽弧;一框架组,由一外框与一内框所枢接而成,外框呈冂字型,两侧平行的外框条端处,各向外延伸一外框榫;其内侧中段,凹陷形成外框槽,其上下端错开各延伸一楔形的楔榫,其间形成斜向的楔槽;外框条的另一端与外框板一体连结,近端处凹陷形成外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且外框板的外侧厚度,对应于槽弧;内框由一框面及两侧的内框条一体成型,框面上开有一框心孔,前端两侧凹陷各形成一内框孔,其尺寸对应于帽榫,内框条的外侧中段各突设一内框柱,其尺寸对应于楔槽;内框条的另一端各住处延伸一内框榫;且框面的前缘尺寸对应于槽弧;一键环,其尺寸对应于框心孔,内部顶面有一环突的下突;一导电薄膜,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